陸潔華
小學科學是一門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它集合了生物、物理、化學、地理等多種學科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會講授一些抽象的、理論性的知識,這使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苦惱:這門學科真難學,沒有一點樂趣。然而學生覺得難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的這些知識仿佛離他們太遙遠了,好像是憑空出現(xiàn)、強行灌輸?shù)剿麄兊哪X子里。怎樣讓學生覺得這些知識離他們并不遙遠呢?這就需要科學教師將科學課堂回歸到生活本位。
一、生活本位的小學科學課堂的內(nèi)涵
科學課堂上的知識無一不是各個科學家思維的結晶,但是這些具有總結性和概括性的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顯得是那么生澀難懂。什么樣的知識最容易使小學生理解呢?最接近他們的知識是什么?那無疑就是生活中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抽象概括的知識抽絲剝繭地分解開來,然后把另一頭和學生的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課堂回歸生活本位。
二、多方面回歸生活本位的小學科學課堂
(一)探知能力回歸生活本位
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的探知實驗,大多是由老師事先設定好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老師的限制下進行實驗探究。當學生的探知動機與老師的設計意圖相一致時能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然后有時卻是學生并不按照教師的安排行動,而是會“擅作主張”地做些“小動作”。身為教師該如何處理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保護學生的探知動機,提高學生的探知能力。
例如,在學習“靜電”這一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體驗使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后,觀察是否有頭發(fā)會被塑料梳子吸引的現(xiàn)象。此時所有的學生都樂于體驗梳頭發(fā)這項活動。但是等到我提醒學生使用摩擦過的塑料尺去吸引小紙片的時候,有的學生為了能夠更多地吸引小紙片,來來回回反復操作,這與我設想的“淺嘗輒止”地體驗一下摩擦生電就有些不同了。詢問下得知是因為在家里用塑料尺吸引的小紙片比課堂上的多得多。為了保護學生的探知興趣,我協(xié)助學生完成“怎樣讓摩擦后的塑料尺能吸引更多的小紙片”的探究:影響因素有摩擦的次數(shù)、小紙片的大小。通過改變摩擦次數(shù)和小紙片的大小這兩個因素,學生得出結論:摩擦得越多,小紙片越小,塑料尺吸起來的小紙片越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探知興趣,深化開展課堂探究實驗,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探究能力。
(二)實驗素材回歸生活本位
在科學課堂上,科學教師會運用各種新奇的實驗材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習科學的趣味性。然而有許多實驗材料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對于學生來說,材料的得之不易意味著這個科學實驗只能在課堂上完成,若是在課下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那是沒有辦法來進行驗證的。而教師完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來替換課堂上那些不常見的材料。
例如,在學習“固體的溶解”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高錳酸鉀這種化學品。學生剛剛接觸這個物品的時候可能連它的名稱都叫不上來,更別說在課后或家中可以自己動手去做并觀察固體在水中溶解的情況了。那學生想要在家里觀察固體溶解的實驗,怎么辦呢?我鼓勵孩子在家中尋找有顏色的能溶解在水中的固體。他們還真找到了一些:紅糖、咖啡等。通過集體的智慧,使我們能夠使用平時我們能夠接觸的材料做課堂上的實驗,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同時,學生不僅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實驗的原材料,而且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器具來完成實驗。例如,在學習“聲音的聲調(diào)”的時候,課堂上學生使用的是風鈴管,通過敲擊不同長短的風鈴管,能夠發(fā)出不同聲調(diào)的聲音。當時就有學生提出來了,我們可不可以自己做一個風鈴管呢?通過所有學生和老師的討論,我們決定使用鐵釘來替代風鈴管,用繩子把不同長度的鐵釘系在一起,然后用木棒敲擊,就能辨別不同長度的鐵釘對應不同的聲調(diào),從而也更容易得出“鐵釘越長,聲調(diào)越低”的結論了。
(三)科學素養(yǎng)回歸生活本位
我們都知道,許多科學成果都是需要科學家長年累月的科學觀測才能得到結論,而耐心、細致、嚴謹?shù)榷际强茖W素養(yǎng)的一部分。我們的科學課堂上的有些實驗也是如此,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就只能留到課下和平時完成。在這些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技能。
例如,在學習“種子的萌發(fā)”一課時,需要學生耐心地觀察蠶豆發(fā)芽的過程,仔細地記錄每一天蠶豆種子的變化情況,并及時地記錄保留下來來。當我把蠶豆的種子發(fā)下去的時候,學生的臉上是興奮和期待的神情。我知道,他們是喜愛種下蠶豆種子并且期待著蠶豆種子能夠快快長大的。從他們的觀察日記上我可以看到,他們十分認真地記錄著小蠶豆的每一個成長變化。對比之下,看著多媒體課件或書本講解蠶豆發(fā)芽的過程是顯得那么單調(diào)和乏味。通過讓小學科學課堂回歸生活本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
三、結語
生活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只是我們有時候把它們忽略了而已??茖W課堂的科學知識是生活中科學的濃縮,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把課堂上的科學變?yōu)樯钪械目茖W,讓科學課堂回歸生活本位,學習科學就不再孤立于生活,那么,科學課堂學習立馬便會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學生也能更加快樂地融人課堂學習中去。真正實現(xiàn)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作者單位:昆山市張浦中心小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