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洋
【摘要】 信息時代背景下,通信、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為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通信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其中應急通信網絡作為監(jiān)控和連接主要形式,常常發(fā)生在緊急、突發(fā)狀態(tài)當中,以保證應急通信信息高效傳輸。文章從應急通信網絡特點入手,結合關鍵技術探討應急通信網絡的設計。
【關鍵詞】 應急通信 網絡設計 關鍵技術
前言:我國地大物博,地勢形態(tài)多種多樣,伴隨著高發(fā)的地質災害,我們對通信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應急通信網絡應運而生。作為一種實時、高效的通信方式,在地質災害救援現象,需要及時了解現場信息,將此作為一種快速網絡,將現場信息傳遞出來。但當前,我們對應急通信網絡設計及關鍵技術了解不夠深入,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和了解,使其更加完善,為現實工作提供幫助。
一、應急通信網絡特點
了解應急通信網絡特點,對于我們合理設計應急通信網絡具有積極作用。具體來說,第一,便捷性,該類型網絡主要目的是響應緊急突發(fā)狀況,在設計和使用中,不會有繁瑣的蜂窩設備等作為基礎,使用應急通信設備,就是需要將有效的信息,在短時間傳遞出去。故應急通信要具備便捷性,能夠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完成緊急部署。第二,安全性,網絡傳遞最多的信息就是救援信息。發(fā)生緊急狀況時,需要大量人員,在信息傳遞時要盡可能做到保密,以確保救援、軍事信息安全。在信息傳輸中,對整個過程進行加密處理,為救援隊伍開展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可拓展性,系統只有具備良好的狀態(tài),才能夠實現良好、穩(wěn)定的運行?;诰o急情況復雜、多變的考慮,該網絡具有較好的可拓展性,能夠隨之突發(fā)情況的變化而及時作出響應的調整。
二、應急通信網絡關鍵技術
2.1有線通信技術
該項技術是由電話、互聯網等常規(guī)設備構成,分布范圍最廣的就是有線公眾電信網絡,覆蓋范圍光,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自然災害中較為常見,但是該項技術極易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且抗毀性差,如果遭遇到破壞,恢復難度很大。
2.2移動通信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具有個人化特點,在定位技術的支持下,能夠盡快鎖定受災人群位置,提升解救成功性。故技術勢必會成為應急通信網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3衛(wèi)星通信技術
作為應用范圍最廣的技術,衛(wèi)星通信能夠突破時空限制,覆蓋范圍非常廣,能夠較好的滿足應急通信廣度上需求,但其容量有限,且投入成本高[1]。如在抗震救災現象,在衛(wèi)星技術的支持下,能夠與外界保持通信,且在航海、軍事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推廣,能夠保障網絡完整性。
2.4輔助技術
輔助技術能夠為應急通信網絡良好運行創(chuàng)建合適的環(huán)境,確保網絡在不同的場所都能夠得以運行。其功能較多,如終端定位、網絡安全等。此外與衛(wèi)星通信技術相似,數字集群技術容量同樣不盡人意。但是它擁有獨立的指揮優(yōu)勢,是其他技術所缺少的特點。
三、應急通信網絡設計
針對應急通信網絡的設計,要將其劃分三個層次:一層是基礎設施層;二層是分布式計算層;三層是信息關聯與收集中間層。其中基礎層各個設備之間能夠相互連接,使得各項通信業(yè)務有序開展。同時,還能夠實現對整個網絡運行的實時監(jiān)督和控制,及時發(fā)現系統存在的問題,并采用合理措施加以防范[2]。分布層融入了計算機設計,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將突發(fā)現場的各類信息收集到系統中,使得應急通信業(yè)務能夠整理、分析數據,為人們后續(xù)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使得通信信息處于較好的交互狀態(tài)當中。中間層作為整個體系的信息建設關鍵,與不同區(qū)域信息存在密切聯系,具有承上啟下作用,能夠為應急通信提供需要的業(yè)務信息。三個層次之間相互協調和作用,為人們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通信基礎設施對于災難發(fā)生后與外界聯系的載體,為了能夠提高便利性,通過自己的移動設備時限通信,故設施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在災區(qū)現場部署設備,與現有的網絡相連接,兼顧保證現有信息安全與彌補信息缺失雙重目標。在應急通信網絡的支持下,不但能夠保持高效的通信,且能夠拓展信息覆蓋率,增強網絡的信任度。
四、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衛(wèi)星通信等關鍵技術在應急通信網絡中的應用及設計,能夠更好地適應多種突發(fā)狀況通信需求,以此來避免通信中斷引發(fā)的風險。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對網絡的研究,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不斷優(yōu)化通信網絡,提高信息傳輸速度,從而為相關領域發(fā)展提供更多支持,保證人們人身安全。
參 考 文 獻
[1]唐景麗.應急通信網絡設計中的關鍵技術探究[J].電子測試,2015,(05):145-147.
[2]楊優(yōu).應急通信網絡設計及其關鍵技術思考與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2,(0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