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光毅
陽光正好
◇文| 楊光毅
The Sun is Shining Alright
帶著先入為主的想象,我又一次走進山里,走進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走進山里人家。
這些家庭,或已經(jīng)脫貧,正朝著致富行進;或因病因?qū)W致貧、返貧,正努力掙脫原點。
預(yù)設(shè)的主題,在現(xiàn)實里發(fā)生了很大的偏差。甚或,最終是截然相反。
這是個很偏遠的小村,我前往拜訪的主人公,故事有點悲壯。從十三四歲起開始嘗試各種脫貧致富門路,卻屢屢受挫;因有段較長的時間在外打工,兒女跟他形同陌路。原本以為,我會在山里與一個愁眉苦臉的男人相遇。
在這里,我遇到了一個“屢敗屢戰(zhàn)”的山里漢子——臉上有笑,頭腦里有可期的未來。每每言及往事,有遺憾從臉上飄過,滯留時間極短。
那是個晴朗的天,感覺這個正在做事業(yè)的山里男人,內(nèi)心陽光正好。只是,他不是惟一。
深夜,從車田鄉(xiāng)那個立滿土家木樓的寨子返回酉陽縣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該如何準確描摹那位已近花甲的農(nóng)村老漢對時下生活狀態(tài)的認知,苦思未得。現(xiàn)在想起來,至少有一點,他跟那個“屢敗屢戰(zhàn)”的男人一樣,都是“滿意不滿足”——早已不愁衣食溫飽,往前走的腳步不停。
就像鄉(xiāng)里的宣傳委員描述的那樣:吃飽,還要吃好;穿暖,更要穿俏。形象,貼切。
那位從外省嫁入重慶的女子,何嘗不是如此?
第一次到夫家,山路似乎越走越遠,越走越偏,夫妻倆辛苦打工留下的那點積蓄,都用在了新建的房屋上。短暫的猶豫彷徨后,她選擇了跟丈夫一起堅守山里的家,守著家里的老小,還有這個家的未來。這個衣著干凈的農(nóng)村女子,跟丈夫一起用頭腦和不吝力氣的雙手,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guī)С隽素毨АK龑W(xué)會了種植烤煙,還想種茶葉,說可以有更多的收入,過更好的日子。
這是一種樸素的哲學(xué)。他們用灑滿了陽光的內(nèi)心,將悲觀和被動的等待融化。
就像謝艾平,這一期主題中的報道對象之一。面對她時,我的先入為主再次被擊碎。
她自是說不出什么漂亮話的。即便一個家的擔(dān)子如今都壓在她這樣一個瘦小的農(nóng)村婦女肩上,我甚至都沒能從她的臉上、眼里讀出憂愁和絕望。她對未來陽光式的期許,正是因了在這場攻堅戰(zhàn)中,從黨委政府到每一戶人家每一個人,從山里到山外,都沒有旁觀者。
扶貧先扶志,要義或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