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錄 廖紹明 楊培華 劉永紅
摘要:在介紹文冠果樹種特性、在陜西分布概況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播種育苗、無性繁殖以及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文冠果;林學特性;栽培技術
文冠果(XanthoeerassorbifoliumBunge.)為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樹種,又名文官果、文燈果、木瓜等,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文冠果種子含油率在30%~40%,去殼后種仁含油率高達66.39%,含蛋白質25.75%,粗纖維1.6%,非氮物質3.73%;文冠果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4%,其中亞油酸占36.9%。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樹種,有“北方油茶”之稱。
近年來,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從文冠果的種子中提取人工柴油,目前它已列為我國重要的生物質能源樹種之一。文冠果籽油的碳鏈長度主要集中在C17~C19,與普通柴油主要成分的碳鏈長度非常接近,適合作為生產生物柴油的原料。文冠果耐干旱、耐瘠薄,根系發(fā)達,可在較差的立地條件下生長,因此它又是一個很好的防護林樹種。文冠果全身是寶,除種子提取油脂外,干、枝、葉均可入藥,具有防治心血管病、抗病毒、抗癌之功效。果皮可提取工業(yè)上用途廣泛的糠醛,種皮可制活性炭。同時,文冠果也是庭院綠化的理想樹種。文冠果結果早,收益期長。發(fā)展文冠果對增加木本油料生產,逐步實現我國食油木本化、緩解石油能源危機以及綠化荒山和保持水土都具有重大意義。
1林學特性
1.1分布范圍
文冠果在我國分布廣泛,水平分布為北緯32°30′~46°00′,東經100°~127°,原產我國北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陜西、河北、寧夏、河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甘肅、青海、新疆及西藏等省區(qū)均有分布,但集中分布在內蒙、陜西、山西、河南、河北、甘肅等?。▍^(qū))。垂直分布通常在海拔900~2000m之間。文冠果在陜西主要分布在延安、榆林地區(qū),野生資源豐富,延安地區(qū)有成片的文冠果近萬畝,散生樹70多萬株,其中以延安、安塞、延長、甘泉、富縣等地為最多。此外,渭南、咸陽、商洛等地區(qū)也有栽培。
1.2生物學特性
文冠果為喜光樹種,適宜在光照充足的陽坡種植。對氣候條件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抗寒力強,在最低氣溫-41.4℃的地區(qū)可以安全越冬。文冠果為深根性樹種,耐干旱、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性特強,在年降雨量低至250mm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土石山區(qū)和沙地都能生長,較耐鹽堿。但是,如果以經營果實種子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質能源林來講,最適宜的土壤條件仍然是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濕潤肥沃、通氣良好,pH值7.5~8.0的微堿性土壤最為理想。文冠果怕澇、怕積水,不能在低濕地種植。文冠果在北方地區(qū)一般于5月開花,不易遭晚霜為害,由于不孕花多而可孕花少,開花多,結果少。過去曾有“千花一果”之說。但加強水肥管理,采取修剪和疏花蔬果等措施,可以提高可孕花的比例,使種子產量增加一倍以上。
1.3生長發(fā)育特性
文冠果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9m,徑達90cm。干皮灰褐色,扭曲狀微縱裂。小枝幼時紫褐色,有短茸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邊緣有鋸齒。圓錐花序頂生,長15~25cm。花雜性,可孕花子房正常而雄蕊退化,不可孕花雄蕊正常而子房退化?;ü@w細,約2cm?;ò?片,顏色為白色、紅色、黃色、紫色?;ㄆ?~5月,可持續(xù)20多天?;ò咨?~5月開花,7~8月果實成熟。文冠果的果實為蒴果,有圓形、橢圓形、三棱形、心臟形、圓柱形等多種形態(tài)。果基圓,黃白色。果實一般3~4室,每室種子4~6粒。果實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變?yōu)辄S綠色,表面由光滑變粗糙,光澤消失。果皮厚,木栓質。種子球形,直徑1-1.5cm。未成熟的種子白色,后漸變?yōu)榉奂t色及赤褐色,成熟種子為黑色。種仁外有一層棕色包膜,去膜后種仁呈乳白色,重量約占種子重量的一半。
1.4結果習性
文冠果生長勢強,分枝力強。樹冠為自然開心形、疏散分層形、多主枝叢生形等。當年的實生和嫁接苗,株高可達50~150cm。3年生平均樹高149cm,胸徑1.9cm,年平均樹高生長量為53.9cm。
2文冠果育苗技術
2.1播種育苗
2.1.1采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結實好、品種優(yōu)良的單株作為采種母樹,于8月中下旬,當果皮由青綠色變?yōu)辄S褐色,種子由紅褐色變?yōu)楹诤稚珪r,即可采種。采回的朔果放在室內陰涼通風的地方,切忌在陽光下曝曬,待果實半干或微裂時,取出種子,放在室內陰干。若當年秋冬播種,種子可隨采隨播,不進行預處理;若來年春季播種,需要對種子進行混沙貯藏。
2.1.2種子處理。生產上常用層積法貯藏種子。具體方法是在室外選擇背陰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沒有鼠害的地方挖深70~80cm、寬80~100cm的坑,長度根據種子多少而定??拥紫蠕佉粚?0~15cm粗沙,以利排水。同時在坑中間每隔1m插1束秸稈,以保證種子堆內有一定的空氣。將種子和濕沙按1:3的比例充分混合后,堆放在坑中,當堆至離地表20cm處覆濕沙到地面,上面蓋土呈屋脊形,坑周圍挖好排水溝,翌年3~4月份,將種子取出播種。若秋冬季種子沒有混沙貯藏,春季播種前可用溫水浸種催芽的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在播種前7~10d將種子用45~50%的溫水浸種,自然冷卻后浸種3~5d,每天換水1次,然后將種子撈出,放在筐簍內,用濕麻袋或濕布草簾覆蓋,放在溫度20~30℃的室內進行催芽,每天翻動1~2次,并噴灑適量溫水,保溫保濕。待種子有1/3露白即可播種。
2.1.3育苗地選擇與整地。育苗地宜選擇光照充足,交通方便,地勢平坦,灌、排水良好,疏松通氣,pH值6.5~8.0,地下水位在1.5m以上,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作為苗圃地。文冠果怕澇,切忌在低洼易澇、排水不良處育苗。育苗地地選定后,于秋末冬初進行深耕,翻耕深度30cm左右,并施足底肥,以廄肥、農家肥為好,每1hm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40t。翌春土壤結凍后,再進行淺耕細耙。通常采用低床或高床,床寬1m左右,步道寬25~30cm。
2.1.4播種。播種季節(jié)分秋播和春播。春播在土壤解凍后,一般是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秋播應在土壤結凍前播種。播前1周將圃地澆透水,采用條播或點播,按30cm的行距開溝,溝深3~5cm,將經過貯藏或催芽的種子按15~20cm的株距均勻擺放在播種溝內,種臍要平放,以利扎根出苗,覆土2~3cm,一般播種量300~375kg/hm2。
2.1.5苗期管理。播種后15~20d即可出苗,30d左右即可出齊。苗木剛出土后盡量少澆水,以防圃地積水造成根腐病的發(fā)生。苗木速生期應根據需要澆水,當苗高10-15cm時施氮肥1次,生長中期追施磷鉀肥1次150kg/hm2,追肥后及時灌水。生長后期控制施肥、灌水。進入9月份,為防止苗木徒長,使其充分木質化,增加抗旱抗寒能力,應停止灌溉和施肥,可于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苗木過密時應及時間苗,并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全年中耕除草3~4次。
出圃造林的苗木應選擇高度達到60cm以上、地徑達到0.8cm以上的壯苗,同時要求根系發(fā)達、生長發(fā)育良好、植株健壯、無病蟲害。起苗前澆足底水,根系長度應大于15cm,盡量保持根系完整。苗木出圃后,不宜長期存放,不能及時栽植時要進行假植。運輸途中應注意遮蔭保濕,特別注意苗根的保護,以免遭受凍根危害。
2.2無性繁殖
文冠果無性繁殖以根插和嫁接為主。
2.2.1插根繁殖。將粗度0.4cm以上的根穗截成長10~15cm的根段,上切面平面,下切口為斜面,以辨認形態(tài)上下,截制后按粗度分級捆扎,及時扦插或妥善假植,防止失水。為了提高插根的成活率,插前可用250mg/L的ABT處理插根30s。根插前整地深度在25cm左右,做床或壟。插根時行距20~30cm,株距20cm。扦插時以直插為好,上端與地面平,上切口蓋一堆活土,以利保濕。扦插后一般不澆水,如過分干旱時可側方灌水。幼苗出土后,加強松土除草、施肥灌水、除萌等管理措施。苗高20cm時,留1個長勢最強的芽,其余全部摘除。
2.2.2嫁接繁殖。文冠果嫁接方法有帶木質部大片芽接、劈接、插皮接、嫩梢芽接等,其中以帶木質部大片芽接效果較好。在早春砧木開始萌動前,選用1~2年生、地徑≥0.8cm以上的苗木作為砧木。選用生長健壯、產量穩(wěn)定、品質優(yōu)良的單株上1年生枝作為接穗剪下,用潮濕干凈的細沙沙藏在地窖或保存在冰箱內,溫度控制在0~5℃,待用。
嫁接時在砧木距地面約15cm處,選平整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切一“T”形切口,橫切口長約0.7cm,縱切口長約3.5cm,再用芽接刀尾部的骨片將“T”形切口撬開。接著在穗條的接芽上方約1cm處橫切1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在接芽下方2.5cm處向上切削,將接芽削成兩端稍薄、中間較厚的帶木質部的平滑的芽片,在接芽的下方距接芽0.4cm處的兩側,用刀輕輕削2刀,使芽片露出形成層,以便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砧木和接穗處理好后,立即將芽片插入“T”形切口,芽片的上端要與砧木“T”形切口的橫切口對齊,然后用塑料布綁緊,只露出接芽。嫁接15d后,檢查成活情況。凡成活的接芽開始萌發(fā),在接芽上方0.6cm處將砧木上梢剪掉,剪口向接芽背面微斜,形似馬蹄形,以利剪口愈合。接芽長到15cm左右時,要設支柱綁苗,以防風吹折斷梢。嫁接后要及時除去接口以下砧木萌芽,集中水分和養(yǎng)分,供應新梢生長。
3文冠果栽培技術
3.1造林地選擇
一般文冠果可在適生區(qū)域的荒山、溝谷、丘陵地區(qū)種植。通常選擇海拔1000m以下,土層50cm以上、坡度小于20°、背風向陽的沙壤土。排水不良的低洼濕地、重度鹽堿地、多石的山地不宜發(fā)展文冠果原料林。
3.2整地
整地可在雨季前或秋季進行,可結合壓青將雜草翻入土層,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力。整地方式可采用穴狀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階整地、水平溝整地等。整地深度不低于40cm。造林時間以春季為主,土壤解凍后即可栽植。亦可在秋季落葉后至上凍前造林,但此時要截干后栽植,并注意埋好土堆。
3.3造林密度
一般可按株行距2m×3m,即1650株/hm2。
3.4栽植
栽植前對損傷根系進行修剪,剪刀要鋒利,避免撕裂根皮。裸根苗栽植可采取蘸泥漿和生根處理(生根粉、根寶)等措施。栽植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確保根系不出現窩根、外露、上翹等現象。覆土應至苗木原土印上2cm,栽后澆足定根水。是否采取樹盤覆膜、蓋草等抗旱保水措施,要視造林地土壤墑情而定。
3.5修剪
文冠果定植后,一般剪留50~60cm定干,在剪口下留出15~20cm的整形帶,整形帶內保留健壯芽。6月中下旬夏剪時選留3個主枝和中央領導干,其余枝短截,留5~10cm短樁,及時清除根蘗。冬季修剪為輔,一般不進行重剪。文冠果是頂花芽開花結果,修剪時不能見頭就剪,一定要留足花芽。隨樹齡增長,本著“因樹修剪、隨枝整形、促進豐產”的原則,以夏剪為主,并注意培養(yǎng)二層主枝,控制橫向生長,防止郁閉。
3.6花果管理
文冠果落花嚴重,有“千花一果”之說。防止落花的關鍵是:加強管理,施足底肥,及時追肥,防治病蟲鼠害,增強樹勢。盛花期噴50mg/L的萘乙酸混加0.3%~0.5%尿素,可有效提高坐果率。
3.7撫育管理
栽植后3~4年內,每年應中耕除草3次,即春耪、夏鋤、秋耕培土。以后撫育次數逐年減少。幼林行間可間種豆類、藥材等,但不宜種植高桿作物。為了促進生長和開花結果,每年應施肥2~3次,春季花前以施氮肥為宜,夏季果實膨大期應以磷、鉀肥為宜,秋季則以有機肥作基肥施入。
(收稿: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