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豆(馬鈴薯)早熟品種是指出苗后60-80天內可以收獲的品種,包括極早熟品種(60天)、早熟品種(70天)、中早熟品種(80天),這些品種生育期短,植株塊莖形成早,膨大速度快,塊莖休眠期短,具有比較好的經濟價值。本文主要介紹成都平原地區(qū)土豆早熟高產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有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成都平原;土豆;早熟高產栽培
引言
成都平原地區(qū)屬于我國最主要的糧食產區(qū)之一,其具有地勢平坦、山地丘陵較少等特點,比較適合進行大范圍農作物種植。因為成都平原所具有的獨特自然條件,使得其土豆的種植方式和北方地區(qū)有非常大的差異,而現(xiàn)階段土豆種植的方式、機具、管理模式等還是以北方為主,這就影響了成都平原的土豆種植進程。而早熟馬鈴薯品種具有早熟、高產以及鮮食性好等方面的優(yōu)點,已經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農作物品種之一。所以對成都平原地區(qū)的土豆早熟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不但能夠進一步推廣早熟馬鈴薯的種植區(qū)域,同時也促進了成都平原地區(qū)土豆種植的進程,對于促進成都平原農作物種植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成都平原土豆種植條件介紹
1.氣候條件問題。由于成都平原具有比較特殊的氣候,馬鈴薯的成長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主要是分布在9月—12月以及12月到來年的5月,可以分成冬薯(12月種植)以及秋薯(9月中旬種植)兩種。對于成都平原的馬鈴薯來說,由于其生長季比較短,所以在土豆的品種方面要選擇早熟類型。由于此種土豆的生育期比較短,植株的個體發(fā)育較弱,所以為了彌補此方面缺陷一般會采用密植的方式。
2.土壤方面問題。成都平原的土壤主要以黏性土為主,土壤容易板結而形成土塊。在土豆收獲時泥土會黏到薯塊上而不容易分離,從而容易造成所得產物不容易收凈,容易發(fā)生損傷,造成土豆品質變差。所以需要對收獲的氣候和土壤情況進行充分考慮來保證土豆的品質。
二、土豆早熟高產栽培技術
1.選擇健康的品種。土豆屬于無性繁殖的作物,比較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并且傳播面積較大,可能大幅減產,所以在種植時一定要選擇健康品種,一般適合種植的早熟品種包括費烏瑞它、川芋1號、川芋10號等。品種選擇應遵循以下內容:
第一,沒有受到病蟲害侵擾的脫毒種薯;第二,薯形較飽滿,屬于原品種;第三,整薯播種時需要具有3-5個壯芽;第四,保證每個切塊要有1-2個芽眼;第五,嚴禁采用長期儲藏失水的種薯。
2.播種之前的切塊催芽。在播種之前進行催芽能夠促進盡早出苗,并且出苗整齊,能夠延長生育期,能夠有效淘汰那些受到病毒感染或芽眼壞死的種薯。
第一,催芽的標準:若是以整薯進行播種,那么需要確保每個整薯具有2-4個長度在5-15mm的綠色幼芽;若是切塊播種,那么需要確保每個切塊有1-2個長度在5-15mm的綠色幼芽。
第二,催芽的時間以及方法:在播種之前的20-25天實施,保證每個切塊的重量在25g左右。在切塊時要確保其帶有頂芽,能夠確保出苗整齊。對于比較小的薯塊來說,可以從頂部按照縱向切開;對于比較大的薯塊來說,首先要從基部開始切塊,到合適大小時再從頂部按照縱向切開。在切塊的刀口位置陰干愈合之后就可進行催芽。要控制溫度在15-25℃范圍,堆厚保持在30cm以內,上部要蓋有潮濕的草袋,并且要覆蓋薄膜保溫。在芽長到5-15mm時就要將切塊鋪開,并置于散射光下練芽,芽受到光照后就會停止生長而變綠,防止在播種時傷芽。
3.播種和種植的方式。第一,播種時間。在溫度保持在7℃以上時就可以播種,這樣能夠促進土豆盡快結薯,在結薯高發(fā)期可以增產40-50kg/天.畝。一般情況下冬薯是在12月種植,秋薯是在9月中旬種植。
第二,播種的密度。在普通的肥力情況下,播種密度可設定4800-5000株/畝。在此情況下,可以按照地力以及施肥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增減,就是指在地肥的情況下可以稀些,從而發(fā)揮單株的增產能力;在地力差的情況下可以密些,能夠發(fā)揮群體增產的潛力。
第三,播種的方法。按照行距進行平地開溝,結合土壤墑情的情況將播種深度控制在8-10cm范圍。土壤墑情較好時可以淺些,反之則深些。在出苗之后要結合中耕培土,保證壟高可以達到15-20cm,保證具有充足的空間進行結薯。若是覆土比較淺,所結薯小且少,并且薯塊容易外漏變青,破壞品質。但也不宜覆土過深,否則會對出苗時間造成影響。
4.合理性施肥。第一,參考施肥量。土豆屬于需鉀作物,生產1000kg土豆會從土壤中吸收5kg純氮,2kg磷以及10kg鉀。一般情況下,對于畝產在2000-2500kg的土豆來說,可以按照2500kg/畝有機肥、20-25kg/畝尿素、15-20kg/畝磷酸二銨、10-20kg/畝硫酸鉀進行施加。由于早熟品種的生育時間只有60-70天,所以在播種時要一次性施肥充足,盡量不要追肥。若是需要追肥也要在出齊苗后馬上進行,否則會造成莖葉陡長而出現(xiàn)減產的情況。
第二,施肥方法。在根據(jù)行距開溝之后,將肥料總量的60%施在溝底,要和土壤進行充分混合,在播種之后將剩余肥料施加在種薯之間。
5.中耕培土。這是確保土豆高產的重要措施,主要作用有:清除雜草,避免水分和養(yǎng)分的流失;疏松土壤,保證透氣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所具有的活力,加快養(yǎng)分的釋放,為土豆根系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在雨天后進行中耕松土能夠有效避免土壤出現(xiàn)板結的情況,在干旱天氣進行中耕松土能夠降低水分的蒸發(fā)。
要進行2-3次的中耕除草和培土,在出齊苗之后實施第一次中耕以及淺培土,在封壟之前進行最后一次,使其形成方肩大壟,保證壟高在15cm以上,從而避免薯塊變質。
6.灌溉。一般情況下,形成1kg土豆干物需要200kg水,所以保證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能夠促進土豆的養(yǎng)分吸收,能夠有效增加產量。土豆在苗期不需要大量水分,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就可以播種。在現(xiàn)蕾開花時會需要較多的水分,需要確保土壤最大持水量80-85%,否則就會影響到塊莖的品質和產量。在莖葉開始落黃時需要將土壤的水份降到60%,這樣能夠使得塊莖薯皮發(fā)生老化,便于儲藏。在進行灌溉時可以采用壟灌的方式進行,并且保證水在壟頂以下,確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
7.蓋地膜促進早熟。通過地膜的鋪設能夠提升地溫,從而促使更快的出苗、結薯。在進行鋪膜時,首先要保證土壤足夠精細沒有坷垃,確保地膜能夠較嚴實的覆蓋并且不會破損。在進行播種時需要按照行距進行開溝,在完成施肥之后就要起壟鋪膜播種,要保證壟高度在30-40cm范圍,盡量采用1.2m規(guī)格的寬膜,保證一膜能夠覆蓋兩行,行距保持在60cm,株距保持在20-25cm,播種深度保持在15-17cm。因為蓋膜之后無法進行中耕除草,所以要噴射適合于土豆的除草劑(主要有除草醚、乙草胺以及拉索等)。
8.早春防凍措施。早春的氣候會對土豆種植造成較大影響,需要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一般到3月中下旬,在大棚內溫度上升到20℃時,及時通風;在棚內溫度下降到14~16℃時,關閉通風口。當夜間溫度穩(wěn)定在10℃以上時,可以不關閉通風口;如果棚內濕度大,陰雨天也需要通風排濕。隨著植株的生長,要逐漸加大通風,鍛煉植株,以適應完全撤膜后的強光照等環(huán)境條件。進入4月后氣溫回升較快,當室外氣溫白天在20℃以上,夜間在12℃以上時,可以把棚膜全部卷起,進行晝夜全揭膜通風,但不撤膜,以備寒流來時,及時覆蓋防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撤膜,如有寒流,則要等到寒流過后撤膜。
9.病蟲害防治措施。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流行性極強、極具毀滅性的真菌病害,癥狀是葉尖或葉緣產生近圓形或不定形病斑,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邊緣有灰綠色暈環(huán),嚴重發(fā)病的植株葉片萎垂、卷曲,甚至全株黑腐。
防治方法:一是種植抗病品種,各地應選用適合當?shù)氐目共×挤N。二是切塊時嚴格淘汰病薯。三是及時噴藥防治,每畝施用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100~150g,在現(xiàn)蕾(lei)前和現(xiàn)蕾后各施用1次,中間相隔10天;從塊莖膨大期開始,每畝施用氟吡(bi三聲)菌胺(為an四聲)75~100毫升,連續(xù)施用3次,每次間隔10天。
馬鈴薯瘡痂病是危害馬鈴薯較重的病害之一,對其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癥狀是在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大斑塊。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內。
防治方法一是選用無病種薯,播種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二是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fā)病。三是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四是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干旱應及時澆水。
三、結束語
對成都平原地區(qū)的土豆早熟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不但能夠進一步推廣早熟馬鈴薯的種植區(qū)域,同時也促進了成都平原地區(qū)土豆種植技術的推廣,對于促進成都平原農作物種植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晗; 周榮; 陳科; 姜心祿. 成都平原天優(yōu)湘99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J]. 耕作與栽培, 2016(02):15-17
[2]李濤; 曾必榮. 成都平原千斤糧萬元錢種植模式及關鍵技術[J].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12(04):28-29
[3]張學武. 淮北地區(qū)春土豆早熟高產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3(04):18-19
[4]喬蕊清; 衛(wèi)云宗; 劉新月; 趙玉山. 早熟高產多抗冬小麥新品種晉麥74號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J]. 中國農學通報, 2003(06):58-61
作者簡介:羅春霞,(1970.1—),女,大專,農藝師,長期從事農藝技術推廣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