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一位前輩對我說:“文學(xué)藝術(shù)類的作品,當(dāng)你欣賞到有一分過人之處時,其實作者已耗了十分的力氣。”這句話聽在每位曾經(jīng)慘淡經(jīng)營過的作者耳中,一定深以為然。
文學(xué)藝事,許多人都能達(dá)到某一個水平,但能再突破水平高上一分,這一分談何容易。就像拔尖爭冠的決勝時刻,那略勝的一籌,已耗盡獲勝者畢生的功力。圍棋國手對決時,能勝半目就好;短跑選手對決時,能勝百分之一秒就好,所謂“射較一鏃,弈角一著”,勝人之處并不在多。那毫厘之差,常常是畢生力氣之所匯聚。
每一門藝事想勝人一分都不容易,首先不能見一樣喜一樣,以為樣樣可以勝別人。從前姚鼐見別人擅長什么,就想在那方面勝過別人,有人就對戴東原說:“我以前很畏服姚鼐,現(xiàn)在不畏服了?!贝鳀|原問他為什么,那人說:“他太喜歡‘多能了,見別人的擅長處,都想奪其壇席,所見愈多,所愛屢移,不能專篤耐久,無法精到,必然粗疏,所以不足畏服了。”戴東原就把這話向姚鼐直說了,姚鼐聽后痛改前非,不再求事事勝過別人,只求能造就自己,終于成為古文大家。
方苞也想學(xué)作詩,曾把詩拿給查初白看。查初白對方苞說:“你的性情不像詩人,還是以古文名世吧,把力氣合并在一起,或許能登峰造極?!狈桨徒K生不再作詩,果然成為古文的一代宗師。
這大概就是張南本所說“同能不如獨詣”的道理。與其和眾人“同能”,不如一人“獨詣”獨到。求一人“獨詣”,首先貴精不貴多,貴專不貴泛。所謂“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就是樣樣通、門門松,什么都行、什么都不行,多了就不精的悲哀。不過近代學(xué)問重在科際整合,太專了就嫌狹小,難生新見解,那么必須一樣通了再學(xué)一樣,積少而成多,雖多而不雜。由精而及博,雖博而不泛,這樣精也就在其中,和“成于專而毀于雜”的原則并不相悖,反而能成其大。
求一人“獨詣”,最忌諱追逐潮流,比賽時髦,而應(yīng)該去自辟蹊徑,獨造神境。必要時何妨反潮流、反時髦,能“棄眾人之所收,收眾人之所棄”,雖不必標(biāo)異,亦不必求同的。
求一人“獨詣”,關(guān)鍵在于對自己有默契,不求勝人,只求自勝。所謂“知恥近乎勇”“有為者亦若是”“聞過則喜”,都是君子的求勝之道。所爭在己,而不在人;所爭在千秋,而不在遲速?!蔼氃劇钡囊x不是專立新奇可喜的理論來迷惑人,而是真正使自己具備信心。“獨詣”也不是“驕矜”或“忮害”,獨詣如變成了怠傲,只想勝過別人,可能連枯木朽株都會變成你的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