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歡
2013年,中國17家上市銀行利潤增速為12.8%;2014年,其降至個位數,只有7.7%;而2015年,僅為1.9%;2016年,基本位于1%左右。坐擁13億客戶、50%左右國民儲蓄率和專有牌照等優(yōu)勢的中國銀行業(yè),日漸發(fā)現(xiàn)原來的生存邏輯在現(xiàn)今日新月異的市場上,正遭遇挑戰(zhàn)。
金融科技企業(yè)憑借極佳的客戶體驗和更低的運營成本,迅速搶占銀行市場份額。根據麥肯錫的統(tǒng)計,預測2025年時,顛覆創(chuàng)新型金融科技企業(yè),可能會降低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支付領域及中小企業(yè)貸款領域分別約40%、30%和25%的收入。
自身利潤增長變緩,新興競爭者不斷出現(xiàn),客戶互動和體驗的期望值不斷增加,新類型的客戶極易產生不滿和失望情緒……破而后立,銀行的蛻變已箭在弦上,如何高效獲客,成為銀行業(yè)2017年的關注重點。
銀行,為什么落后了?
傳統(tǒng)銀行當下面對的尷尬,除貸款需求降低、去杠桿壓力巨大、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脫媒、企業(yè)自金融模式等原因外,還有不得不正視的一項是:移動社交時代,用戶行為路徑正發(fā)生根本性轉變,用戶為王,“王”在移動化、社交化。
消費者在不斷將更多時間投入到移動社交端。根據《2017全球數字化報告》,目前中國移動手機滲透率為78%,作為典型的全天候移動社交重度選手,中國用戶每天平均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約為3個小時,其中約1小時50分的時間在使用社交網絡。
利用數字化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根據中國電子銀行網的相關報道,2016年,個人手機銀行用戶同比增長30%,微信銀行用戶同比增長56%;中國超過84%的銀行轉賬沒在銀行網點進行,而2013年時這一數字大約為63%。
借勢移動端、社交端,非銀行機構網絡支付筆數與金額的陡峭增長,對商業(yè)銀行獲取客戶數據的能力構成威脅,也使得商業(yè)銀行在獲客方面承受巨大壓力。銀行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用戶把時間消耗在哪里,銀行就應該把營銷與服務入口放在哪里。
引爆獲客增長,何處著手?
用戶在哪兒,銀行就該把注意力放在哪兒。普華永道有過一項研究,它對全球176位銀行業(yè)和資本市場的企業(yè)高管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在他們看來,可產生較大回報的科技領域的前三分別為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數據和分析,社交媒體溝通和互動。致趣CEO何潤認為,銀行當前的獲客競爭,已經邁入數字化時代,需要可靠的數據做支撐,專業(yè)的營銷工具來實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提高獲客效果,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搭建SCRM(Social CRM,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營銷體系,實現(xiàn)全渠道獲客與管理。銀行需要構建能夠識別用戶屬性的SCRM客戶信息管理系統(tǒng),對海量的用戶信息進行分析挖掘,疏通SCRM上下游的關系、邊界點、數據流,建立客戶全面的信息數據模型,形成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閉環(huán)解決方案,才能基于用戶的數據來展開后續(xù)運營和營銷工作,實現(xiàn)用戶購買及復購率的增長。
目前銀行業(yè)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沒有統(tǒng)一的客戶視圖,對客戶的識別、細分、統(tǒng)一定義、相關分析不夠,而無法進行精準化營銷。以終為始,SCRM的搭建正是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的。
對于傳統(tǒng)銀行來說,只有主動獲取客戶積累的大數據,才能分析挖掘出客戶在信用交易中的信用程度,進而做出是否發(fā)生信用關系的決策。同時,也只有擁有海量的客戶數據,才能分析出客戶關注的消費以及理財等金融產品,進而給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
全員營銷,全員獲客,從“核算交易型”轉變?yōu)椤盃I銷服務型”。歐美國家銀行中,60%~80%是營銷人員,柜員占比是20%~40%;相比較,我國銀行業(yè)的營銷人員只占20%~30%,柜員占比為70%~80%。這兩組數據的比較耐人尋味。
傳統(tǒng)銀行擁有著為數眾多的兩類人群,一類是員工,另一類是用戶。員工是最了解企業(yè)的人群,是更適合為企業(yè)背書的品牌代言人,員工傳播出去的信息,相比公關稿或是其他渠道的信息,真實性更高,更能獲取周圍人的信任。用戶是企業(yè)最直接的接觸者,對企業(yè)服務最有話語權。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移動時代,用戶群體蘊含著巨大的潛在營銷價值,用戶基礎越大,營銷價值越大,MGM(Members get member,用戶帶來用戶)呈現(xiàn)幾何式增長。
通過設置合理的激勵制度,鼓勵員工及用戶為企業(yè)進行口碑宣傳,實現(xiàn)用戶基數的直線增長。根據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CFCA)的調查數據,從激勵方式來看,折扣與紅包返利的受喜愛度最高;具體測算獎勵額度,20元獎勵的營銷回報率最高。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勵員工及用戶參與品牌傳播呢?首先,可利用員工和用戶,通過眾包方式,以積分激勵員工分享;并搭建營銷管理平臺,有效追蹤員工參與及信息傳播的營銷過程,使營銷效果和價值可量化。其次,通過技術整合能力,進入營銷游戲接入及控制,搭建游戲管理平臺,使得功能可復用,降低開發(fā)頻次和成本。再次,可以搭建粉絲管理平臺,通過沉淀獲得粉絲,形成粉絲資產,形成營銷閉環(huán),實現(xiàn)粉絲沉淀及轉化。中國銀行河北分行曾與致趣攜手,實現(xiàn)全員營銷,全員獲客,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公眾賬號粉絲數從零到50萬,單日最高粉絲凈增1.2萬,完成了粉絲快速積累以及關聯(lián)產品的大幅度銷售。
實現(xiàn)營銷自動化,進一步提高效率,實現(xiàn)獲客與轉化。銀行粉絲量大,客戶多,需求差異大,如何提供更好的營銷服務呢?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梁大偉曾表示,結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智能投顧(機器人理財)是未來金融發(fā)展的大方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的信息整合和分析,不僅所需時間較少,也更加精準,有助于構建表現(xiàn)更出色的投資組合。
針對于此,可以設計自動化營銷工具,精準定位,提高獲客與轉化。通過自動化用戶數據采集及評分建模,幫助銀行追蹤全渠道的行為及傳播路徑,自動完善用戶畫像,不間斷進行用戶行為預測,精準判斷用戶需求類型,并完成對客戶的打分建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動化觸發(fā)有針對性的營銷動作,以提高銷售及服務效率。
傳統(tǒng)銀行業(yè)面對著挑戰(zhàn)帶來的轉型需求,業(yè)務調整與營銷創(chuàng)新是銀行業(yè)未來需要面臨的兩大課題。把握先機,拓展客戶,積極開展數字化布局,才能確保銀行業(yè)在這場營銷浪潮中獲取更大成功,只有那些高效決策、快速行動的銀行才能在新的格局里勝出。(作者單位:致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