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的山水名勝,如同一幅幅精妙絕倫的畫卷,充滿了詩情畫意。徜徉在這畫卷里,我們可以欣賞到雪域高原的漫地月光,云南洱海邊的藍色明珠,如詩如畫的江南古鎮(zhèn);甚至可以去國外,看一看傳說中的獅身人面像是不是真的很魁梧,享有世界美名的埃菲爾鐵塔是不是真的很高大……山光水色,風姿各異,都能給人帶來別樣的美感。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欣賞祖國的秀山麗水,領略祖國的美好風光,盡情放飛我們的心靈吧。
【思路點撥】
一、擬題巧妙。一個好的題目,就像一雙明慧的眼睛,透過它,我們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精彩、富有個性的題目定能令讀者眼前一亮,起到眉眼傳神的作用。如果同學們能夠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擬題方法,就能在考場中寫出大放異彩的文章來。
擬題時,同學們要把握以下幾點:
1.標題范圍盡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如果標題太大,可以采用副標題的方式加以限制。如以一次旅行為話題,最好要點出你所去的地方的特征,而不是以“記 之游”為題目,這樣顯得范圍過大。
2.標題要含蓄,把思維蘊含于形象的標題中,加深閱卷老師或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的印象和體會。
3.標題不能過長,一般不要超過8個字。
二、學會觀察。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波光粼粼……那么,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呢?關鍵是要進行細致的觀察。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同學們注意:1.要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2.要捕捉景物最顯著的特征;3.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
三、融情于景。所謂“融情于景”,就是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獨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是為抒發(fā)主觀感受而服務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同學們在傾注感情,使景物傳達真情時,可對自己所熱愛的景物極言其美,如朱自清《春》中“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句話就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花”的無限鐘愛。也可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景物充滿靈性,如朱自清的《綠》中,把“平鋪著、厚積著的綠”比作“少婦拖著的裙幅”,比作“雞蛋清”,比作“溫潤的碧玉”,從不同的角度豐富“綠”這一形象。這些生動的比喻,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更增添了游記散文的詩意。
世界上的景物是豐富多彩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樣的文章肯定是繁雜冗長、不知所云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jù)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狀物繪景,這樣,筆力集中,便于寫得細膩,寫得豐滿。
【角度提示】
1.可寫成游記散文。按照一定的游覽順序,邊走邊看,邊看邊想,邊想邊記,有條不紊地將觀察到的景物描繪出來。
2.可寫成說明文。如對某處所游覽的景物進行繪聲繪色、全方位的介紹,但要注意修辭、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
3.文筆好的同學也可以仿照《醉翁亭記》《三峽》等古文,寫一篇古文版的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