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映曉
應(yīng)該有點兒故事
◎ 朱映曉
有一個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們離開她,各自成了家,生活得很幸福,不希望被打擾,所以與她的唯一聯(lián)系便是定期支付的生活費——通過一位中間人交予。
大學三年級暑假的時候,女孩兼職做一份保姆的工作,一是為了掙點小錢,二是為了逃避孤獨。
那是一戶住別墅的富貴人家,主人是一位單身的中年大叔,家里還有一個他的因父母離異而客居在此的上高三的侄兒。
女孩家務(wù)事兒做得很不錯,與大叔和少年都相處得很好,互相關(guān)懷,偶爾還能夠一起旅行。他們之間還發(fā)生過一些溫馨的小故事。
再后來,大叔移民出國,少年也考上了大學。女孩則決定讀研究生,也掙錢另買了新房子,于是就搬走了。
前不久的一天,少年突然給她打來電話,和她聊了幾句,于是她想起了這一段難忘的保姆往事。
可是當她把這一段故事講完,大家都意猶未盡——就這么完了?難道她沒有和大叔,或者少年,當中的任何一個人發(fā)生點什么故事嗎?
“沒有啊!”她沒有愛上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和他們之間連曖昧之情都沒有。
對于這樣的結(jié)局,大家還是不滿意,怎么能不發(fā)生點什么呢?她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不幸,應(yīng)該有個好歸宿。顯然,女孩并不那樣想。
女孩的眼睛是朝著前面看的。從她決定讀研究生這件事來看,她對自己的未來有更長遠的打算——她的可愛、她之所以能夠受到尊敬和愛護,原因也在這里。如果她看到個大叔便幻想大叔能夠撫平她的傷痕,看到個少年便幻想少年能激發(fā)她的熱情,看到別墅就想住進去做女主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很可能現(xiàn)在她要講的故事是一連串夾雜著受傷、受騙、失望和痛苦的控訴了。
(摘自《值得懷念的任何美好,不要忘了它》譯林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