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坪
那天晚上,我在書房看書,不知不覺快到深夜12點。可我發(fā)現(xiàn)客廳里還亮著燈,兒子還在擺弄新買的鞋子。
我生氣地對兒子說:“你怎么還不去睡覺?”沒想到,一向斯文的兒子聽了我的質(zhì)問,卻猛地把鞋子扔出去,憤怒地說:“媽媽,我討厭你用這種語氣?!?/p>
我十分詫異,一時百感交集,眼淚都差點出來。這么多年辛苦付出,卻換來兒子在我面前如此無禮。
半小時后,我覺得自己的態(tài)度確實不對。在兒子心目中,我溫文爾雅,高門大嗓本不是我的風格。他生氣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悄悄走到他的臥室,自言自語道:“不管你生氣,還是不生氣,媽媽總是愛你的。媽媽今天是出于關心你,怕你休息不好,才管你。我也知道自己的態(tài)度不好,媽媽跟你道歉?!?/p>
我一邊說著,一邊給他換了床薄被子。轉身,我隱隱約約看見了兒子臉上的淚痕。我知道,兒子其實也沒睡著。
第二天早上,兒子出門上學,他依然沒有對我笑。那一天,我說不出的難受。
晚上,他回家后態(tài)度好了很多。過了一會兒,他想上網(wǎng),在手機上登錄QQ空間,發(fā)了一條“說說”。
我想,兒子肯定還在生氣吧,讓他發(fā)泄出來也好。我用手機登陸了QQ空間,看見兒子的“說說”:“我再也不想和媽媽鬧別扭了,我很愛她。”
我和兒子又一次聊到深夜。兒子說,他在學校里也沒有安心,他知道錯了,但放不下面子向我道歉。
我說:“媽媽覺得,生活中所有的困難和所謂的失敗都不是失敗,那只能叫經(jīng)歷。而如果我和這樣一個美好的孩子都處理不好關系,那才是我的失敗?!?/p>
兒子答應,以后會好好和我相處。我繼續(xù)說:“我們都應該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你感覺到被冒犯,就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對方,而不是用行動去表達。因為行動是一種暴力。你用暴力傳達給對方你的感受,怎么可能收到善意的回應呢?而用冷靜而恰到好處的語言去表達,其作用往往比動作更有效,更直接。”兒子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先道歉的是天使。通過這件事,我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又成長了一次。
(摘自《家庭百事通》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