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華
小語大綱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蔽以诮逃猩钋械馗惺艿剑x是有層次性的,絕不是機械地重復多讀。
一、感知層次的讀
具體做法:1.上新課前布置學生預讀課文,借助拼音和上下文意讀準字音。2.再放聲自讀,要求看清文字,聽清自己的讀音,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防止“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3.上課時老師要通過抽讀或齊讀來檢查預習情況,學生讀不通讀不順的地方要反復讀。4.對那些兒童比較生疏的書面語言,由于得不到口語經(jīng)驗的支持,可能出現(xiàn)讀破詞語、句子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的具體指導;對于才起步不久的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接觸書面語言少,生活經(jīng)歷有限,理解能力差,遇到不認識的字掃視拼音來幫助閱讀,因此,讀起來常常出現(xiàn)一字一頓的現(xiàn)象,不利于課文的理解,所以,老師要視情況進行教讀、范讀和領讀。5.讓學生帶著課后有關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或?qū)W生自己提出的有關問題,邊讀邊想,邊勾畫邊議論,讀后提問檢查,答不出或答不準確的問題,讓學生再讀再想再議,直到讀懂為止,摒棄繁瑣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理解能力。
二、感悟?qū)哟蔚淖x
具體做法:讓學生帶著課后有關思想感情方面的問題,細讀慢品,體悟語文的思想感情,把好朗讀的基調(diào),再用有聲語言把它讀出來。如《烏鴉喝水》中,烏鴉看見一個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表明烏鴉在動腦筋想辦法,所以要讀得輕而慢,方能體現(xiàn)烏鴉在動腦筋。接下來“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在瓶子里”,這句話中“一個一個”要讀慢些,才能表達出放石子的過程。“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中的“漸漸”二字要讀得一字一頓,讓學生好像看著水在一點一點地上升。這樣,讓文字描繪的意境在腦中浮現(xiàn),從而加深對文句的理解。再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的首句“下雪啦,下雪啦!”的輕聲“啦”要讀長,讀出興奮之情。本文的結尾,要讀出兒童的情趣:“(咦)青蛙為什么沒有參加?(哦)它躲在洞里睡著啦?!北M管文中沒有“咦,哦”兩個語氣詞,但在讀中可能讀出這個語勢,讀出這個情態(tài),使學生有“文語即我語,文情即我情”之感,從而激活語言,有利于學生的吸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傊@一層面應緊緊把住“扣讀導悟,以讀現(xiàn)悟,讀出感情”進行,即緊緊圍繞讀書,感悟、想象、聯(lián)想,理解其語言,進入其情景,體會其感情,然后再通過讀來檢查他們對課文是否有所感悟。因為朗讀和感悟是相生相伴的。學生一旦進入了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自然會以聲傳情,感悟于心,誦之于口,口心相應,聲情并茂,相得益彰。
三、積累層次的讀
具體要求:對精彩的篇章、片段和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精妙語言,要訓練學生讀得出神入化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使這些語言在學生頭腦中隨時都處于呼之欲出的狀態(tài)。有的教師搞短時突擊,死記硬背,這樣會把蘊藏在語言之中的特定表象和思想感情拋到一邊,這樣做不僅削弱了背誦訓練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積累,這是因為進入學生頭腦的語言,必須是真正構成可視可感的表象,只有這樣的語言才可以成為他們思維和表達的工具,供他們自由地驅(qū)遣。因此,背誦的過程要讓學生一邊輕輕地吟誦,一邊展開想象,必要時還要輔以掛圖、錄像等,視其形象??傊?,積累層次的誦讀,應是對所學課文從內(nèi)容到形式進行立體的審美體驗和全方位的語言積累。
我以為:以上這種教學,突出一個讀字,緊扣語言的理解、吸收和運用,牢牢把握住語言就是發(fā)展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這個根本,把書聲瑯瑯的生動景象,重新?lián)Q回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能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