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邵家聲
1.陳云愛竹,更愛竹的氣節(jié)——“寒來暑往,一襲淡綠;櫛風沐雨,傲霜斗雪”。他曾寫下一條幅,日:“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尚虛心?!蹦钦撬邼嵠犯竦恼鎸崒懻铡?/p>
2.陳云早年胸懷大志,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堅韌不拔。革命成功后,他身居高位,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兩袖清風。
3.在杭州五云山西麓有一片竹林,名為云棲,是陳云晚年最愛的去處之一。那里,竹林深深,漫山遍野,山泉潺潺,曲徑通幽,因山河間云水之氣匯集于此而得名。陳云對這里有特殊的感情,他每到杭州必去云棲,有一年他一連去了九次。
4.在云棲,他或是靜坐小憩,欣賞山嵐竹影,或是踱步其間,沐浴竹林春風。有一年,他應杭州園林部門請求,欣然揮筆寫下“云棲竹徑”四個蒼勁的大字。杭州市政府把字刻成石碑立于入口處,從此成為旅游者攝影留念的景點。
5.有一次,陳云在云棲竹徑散步,遇上了幾名游客,便與他們拉起了家常,逐個詢問他們是哪里人。當其中一名游客說自己是上海人時,陳云拍拍他的肩,笑著用上海話說:“我和你是同鄉(xiāng)啊!”
6.這個上海游客凝視著眼前這位慈祥的老人,覺得有些面熟。他想了想問:“您是中央領導人陳云同志吧?”陳云風趣地回答:“我是你的同鄉(xiāng)人陳云?!?/p>
7.聽說陳云在和大家聊天,游客們一下全擁上來,圍了個水泄不通。陳云的警衛(wèi)人員見狀,十分擔心領導的安全,要求大家散開。但大家看到陳云談笑風生,平易近人,沒人愿意離開。
8.陳云對警衛(wèi)人員說:“他們不想離開,我也不愿與大家分開,我和他們的談話還沒有結束嘛!”于是,陳云繼續(xù)與身邊游客親切握手,詢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9.在返回住地的車上,陳云對警衛(wèi)人員說:“我本來就是來自江南的一個布衣,這次來到江南,能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其中還有我的同鄉(xiāng),這讓我十分開心?!闭f時,他的臉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10.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三十多年,陳云一直居住在北京北長街的一個院子里。院內有一幢二層樓房,這里既是陳云和工作人員辦公的地方,也是他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該屋年久失修,油漆剝落,老鼠出沒,但陳云就是不讓機關行政部門派人維修。
11.1976年7月,唐山發(fā)生大地震,北京不僅有震感,而且許多房屋受損。地震過后,陳云身邊的工作人員對樓房進行檢查。他們發(fā)現陳云辦公室的南墻出現了一條兩米多長、兩三厘米寬的裂縫。
12.機關行政部門請來了北京房建系統(tǒng)的技術人員對這幢樓房作了仔細檢查。技術人員發(fā)現房頂的木支架發(fā)生錯位松動,房基也不堅固。他們認為,如果再發(fā)生強烈余震,樓房可能會倒塌。
13.機關行政部門獲悉這些情況后,覺得在余震反復出現的情況下,讓陳云住這樣的危房顯然很不安全。于是,他們決定拆除老樓建新樓,給陳云找了一處臨時住房,請陳云立刻搬過去。
14.陳云聽到秘書匯報要搬家的事情后,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這幢樓房雖然老了,我看總比北京一般市民的房子好吧?像這樣的房子要拆掉,影響不好。做事不能脫離群眾。我不搬。”
15.不久,陳云身邊的工作人員又動員陳云搬家,并催促說:“如果再發(fā)生強烈余震,您的安全問題怎么辦?”陳云說:“是我決定不搬的,安全責任由我來承擔?!?/p>
16.機關行政部門拗不過陳云,只得退而求其次,對這幢樓進行加固。但加固后,如出現強烈余震,樓房仍然有危險,怎么辦呢?
17.大家一起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們做了一個鋼架金屬罩,放在陳云的辦公桌旁,讓陳云坐在金屬罩里辦公,大家就比較放心了。
18.這樣,唐山大地震之后的一段日子,陳云就在特制金屬罩內辦公。直至三年后,唐山重建基本完成,災民都住進了新房,經機關行政部門反復勸說,陳云才同意搬出危房。這件事見證了陳云不顧個人安危,與災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19.陳云不收禮,有口皆碑。他說:“送禮是有求于我,收禮后決定事情必有偏差。”因此,哪怕是有同志誠心向首長表示敬意,不管禮物再輕,他也來者必拒。
20.一次陳云外出視察工作后,坐火車回北京。當地領導發(fā)現陳云在視察期間不停地開會、談話、調研,很辛苦,人瘦了許多。于是在陳云離開時,他們派兩個人把兩只母雞和一些蔬菜裝在柳條筐里,悄悄地抬上了車廂。
21.陳云身邊的工作人員發(fā)現此事,對當地的同志說:“首長是從不收人禮物的,這是他的一貫作風?!倍螅埶麄兿萝嚂r把東西帶回去。
22.當地同志態(tài)度非常堅決,說:“東西不多,也不是個人送的。陳云同志身體較弱,保證中央領導身體健康,我們也有責任。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們不能拒絕,一定要收下這些東西。”
23.工作人員無法說服當地同志,覺得很為難。有位同志建議:“人家已經把東西送上車了,再要他們拿回去,面子上實在過不去。能否按照市場價格,把東西買下來7”當地的同志也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讓東西留在車上,回去也好有個交代。
24.幾個工作人員商量來商量去,覺得這些辦法都不妥,只好如實向陳云作了匯報。
25.陳云聽完匯報,嚴肅地說:“不能開這個先例,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后就無法阻止了。如此下去,我們的黨風豈不成問題了?還是請他們把東西帶回去?!?/p>
26.工作人員說:“當地的同志心意誠懇,態(tài)度堅決,要他們把東西帶回去恐怕很難做到。我們該如何對他們講呢?”陳云堅決地說:“你對他們這樣說,他們的心意我領了,但東西堅決不收!這是我為人處事的一條基本原則,原則問題是不能讓步的?!?/p>
27.工作人員向地方同志原原本本轉達了陳云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兩個地方同志聽罷,心中無比佩服。他們深感沒有必要再堅持了,只好把東西拿下車,帶回去了。
28.1960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讓銀裝素裹的北京城變得分外寒冷。街上的行人穿著厚厚的冬裝,許多家庭燒上了暖氣。
29.大雪過后的一天,周恩來總理走進辦公室,看到辦公桌上有一份秘書寫的報告,上面寫著:“陳云同志感冒發(fā)燒,原因是天氣太冷,他不讓燒暖氣?!?/p>
30.周總理看罷,對警衛(wèi)人員說:“立刻派車,我要到陳云同志家里去?!敝芸偫硪贿叴┐笠?,一邊快步走出辦公室。
31.來到了陳云的住地,周總理顧不上脫大衣,就大步流星來到二樓陳云的辦公室。此時的陳云披著大衣,正靠在床頭批閱文件。周總理從陳云身邊的工作人員處得知,這件大衣,陳云是春秋兩用,到了冬天把厚絨扣上,就成了冬大衣。他的一件棉坎肩上打了三十二個補丁,竟然還在穿。
32.周總理見到陳云,生氣地說:“天氣這么冷,你怎么不燒暖氣?”陳云回答說:“機關規(guī)定,n月15日開始燒暖氣,現在時間還沒有到啊。這個規(guī)定是我定的,我不能破這個例?!?/p>
33.周總理看著陳云那件“兩用大衣”,緊緊握住他的手,關切地說:“陳云同志,天氣這么冷,你不能堅持不燒暖氣,你要愛護自己身體??!”
34.周總理與陳云交談后,找了陳云身邊的工作人員,認真叮囑:“陳云同志已經凍得感冒發(fā)燒了。從今天起,你們一定要燒暖氣,這件事要聽我的。”
35.在回來的路上,周總理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陳云同志的大衣是兩用的,你們要想辦法,讓我的大衣也變成兩用的才好。”
36.周總理回到西花廳住地,見到夫人鄧穎超后感慨地說:“陳云同志真會過日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p>
37.新中國成立之初,陳云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位高權重,但他始終嚴于律己。他對家人提出嚴格的約束,叫作“約法三章”:一、不準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二、不準翻看、接觸他閱讀的文件材料;三、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
38.陳云嚴格要求他的家人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約法三章”。他的愛人于若木在中央財經委上班,雖和陳云同一條路線,但她每天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陳云的子女上學,無論刮風下雨也從不用他的小汽車接送。
39.一次,陳云的小兒子陳方為買游泳用的腳蹼,從陳云的生活秘書石長利手中要了超出預算的錢。陳云知道后很生氣,便把陳方叫到跟前,問:“你從哪兒拿的錢?”陳方回答:“石頭(石長利)那兒?!薄笆^哪兒來的錢?”“你的工資?!薄拔业墓べY誰給的?”“人民給的。”
40.陳云不放松,一股勁兒繼續(xù)問:“人民給我的工資你為什么用呢?記住,節(jié)約每一分錢都是節(jié)約人民的錢。我看你的行動?!标惙叫膼傉\服地認錯,從此不再亂花錢了。
41.“文革”期間,陳云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工廠“蹲點”。一天,給陳云做飯的汪師傅生病請假回家,陳云叫從中科院下放到“五七干?!钡拇笈畠簜チ韼兔ψ鲲?。偉力那時的月工資是五十六元。月底發(fā)薪時,陳云發(fā)現她還是拿了全額工資,便找她談話。
42.陳云對偉力說:“你參加工作成了黨和國家的人了,你離開干校到這里替代汪師傅做飯,就不能拿干校那份工資了,你的工資應該由我付?!?/p>
43.偉力一時還想不通,說:“那是干校同意的?。 标愒茋烂C地對女兒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沒有去上班就不能白拿工資?!彼彩且髠チΠ迅尚R呀洶l(fā)的那份工資退回去,改由自己每月給女兒發(fā)工資。
44.在此期間,陳云愛人于若木“受審查”,子女又分散在各地,陳云體弱多病,他的女婿、媳婦都曾先后到江西南昌青云譜陪伴、探望。陳云同樣規(guī)定,前來探望、陪伴的親屬,探望期間工資一律退回原單位,不能多拿國家一分錢。
45.陳云任職期間,對于親戚、故友來信,凡要求為他們子女安排或調動工作的,均囑咐辦公室同志一律按人民來信處理,不能給予特殊照顧,并親自做好思想工作。陳云就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及親朋好友: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嚴守紀律,一絲不茍。
46.1968年,就讀于北京師大女附中高中部的二女兒陳偉華,被分配到北京遠郊懷柔縣山區(qū)當教師。
47.臨行前,陳云告誡女兒:“懷柔是個貧窮山區(qū),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你到那里要有長期扎根、準備吃苦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