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19世紀初,一個生活在英國薩里郡的小男孩,因為家境貧困當起了小報童。但他每天一賣完報紙就會扎進圖書館里看書。13歲時,一次,他看到了一條非常深奧的數學公式,怎么也看不懂,就向圖書館里的人請教,但圖書館里的人也看不懂,他就跑到附近的一所學校里求助,學校的老師們也看不懂。但老師們想到了一個名叫蒂斯格蘭姆的數學老師,他算得上是半個數學家,可他的家住在坎德拉小鎮(zhèn)上,離這里足足有30公里。
小報童直接就往坎德拉小鎮(zhèn)的方向跑去,等他到達小鎮(zhèn)時天都黑了。蒂斯格蘭姆得知這個小報童的來意后,驚詫萬分,當場就把這道公式詳細地解釋給他聽,并把小報童留下來住宿。第二天早上分別時,他問那個小報童說:“你一來一回要走60公里,為了解開一道公式值得嗎?”小報童回答:“我覺得遇到問題就必須要解開,這樣我才能接著去思考別的問題,否則不懂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蒂斯格蘭姆不無感慨地說:“就憑這60公里的求知之路,我料定你將來一定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事實證明,蒂斯格蘭姆沒有說錯,這個小報童,就是后來被稱為“電學之父”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邁克爾·法拉第。
馮國偉摘自《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
(治學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本文適用于求知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