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已知生命都是以碳和水為基礎的,就像你和我,我們都被稱為碳基生命。盡管以人類現(xiàn)有的認識水平,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形式生命存在的有力證據(jù),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宇宙那么大,總會有無限的可能。
其中,最典型的生命形式無外乎外形炫酷、能力超強的汽車人了,這群硅基生命體代表在《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中,為了拯救世界再次挺身而出,這一次,有關它們的來頭也將逐漸浮出水面。
碳基之外,無限可能
人類在研究外星生命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生命的多樣形態(tài),比如可能出現(xiàn)在高溫環(huán)境下的生物,他們以氟化硅酮或硫為介質(zhì);比如可能出現(xiàn)在寒冷環(huán)境下的類脂化合物生物,他們或以氨為介質(zhì)(以氮為基礎的),或以甲烷為介質(zhì),或以氫為介質(zhì)。不管他們是以什么為溶液和介質(zhì),我們都將其稱為“硅基生命體”。
生存條件-高溫炎熱
星球環(huán)境:富含豐富的氫氣以及少量的氧氣
1891年,波茨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儒略·申納爾(Julius Sheiner)在一篇文章中探討了以硅為基礎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可以說是提及硅基生命的第一人。
1893年,英國化學家詹姆士·埃默生·雷諾茲(James Emerson Reynolds)在英國科學促進協(xié)會的演講中指出,硅化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使得以其為基礎的生命可以在高溫下生存。
生存條件-極寒之地
星球環(huán)境:嚴酷而寒冷的星球,如土星最大的衛(wèi)星土衛(wèi)六——泰坦星
1997年10月,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共同開展的土星探測項目,發(fā)射了“卡西尼”號星際探測器,經(jīng)過6年時間順利抵達土星的軌道。
2004年,“卡西尼”號觀測到一個溫度為-179℃的泥濘星球,即泰坦。在這里水像巖石一樣堅固,甲烷在河谷和極地湖泊的水池中流動。
200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化學工程師和天文學家團隊發(fā)明了一種理論細胞膜——“含氮體”(Azotosome),由細小有機含氮化合物組成,具有和脂質(zhì)體一樣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能夠在泰坦星上的液態(tài)甲烷中發(fā)揮作用。最突出的分子化合物是丙烯腈含氮體。丙烯腈發(fā)現(xiàn)于泰坦星大氣層中,這種無色有毒的有機分子,用于地球上所需的丙烯酸纖維、樹脂以及熱固性塑料。
存在形式-金屬外殼
星球環(huán)境:由多種不同屬性的金屬礦石組成,大氣層的主要成分為氧氣,適合機械化生物對冷卻的需求,如賽博坦星球(出自《變形金剛》)
在科幻界,硅基生命可能是最常見的其他生命形態(tài)了。早在1962年,阿西莫夫在一篇名為《非我們所知》的文章中就提出了“非水基生命”的概念。而在《變形金剛》的設定中,汽車人是以硅基高分子化合物結合金屬所形成的細胞單位為基礎的外星生命體,而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機器人。
能量之間,生命未知
星球環(huán)境:質(zhì)量非常大,并且高速旋轉(zhuǎn)的星球,如白矮星等
1979年,科學家和納米技術學家羅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A. Freitas Jnr.)認為,維持身體基本的新陳代謝基于四種力的作用——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萬有引力。
他認為與外來生物結構和以機器為基礎的生命形式一樣,電磁生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基礎。
以強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生物需要強大的核力作支撐。白矮星的磁場和引力是地球的一千億倍,并且有一個約3 000米厚的鐵結晶外殼,包裹著數(shù)量巨大的熾熱中子和其他核粒子,最終形成一個以中子作為水而存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以萬有引力為基礎的生物,可以從萬有引力中獲取能量。巨大的生命體通過黑洞、星系或其他天體獲取能量,較小的通過行星的自轉(zhuǎn)或公轉(zhuǎn)吸取能量,更小的生物獲取能量的通道則可以是瀑布、風、潮汐和海流,甚至是地震。
前三者都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形式,但以弱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則不大。由于弱相互作用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β射線和自由中子衰變的過程中,能實現(xiàn)對其的精確控制很難。
其他生命形式
基于機械的人工生命是目前科學界研究的熱點。20世紀中期,匈牙利數(shù)學家和未來主義者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首次提出一個構思,他認為為了模仿人腦的功能,一臺機器要有一個自我控制和修復的機制。于是,他提出了制造能自我復制的機器的構思。這種機器有一種通用的構造函數(shù),不僅可以自我復制,也可以自我改進或制造副本,最終實現(xiàn)進化和與時俱進的復雜性。
這些理念很快用于太空探索領域,并制造出了馮·諾依曼探測器,將其送上太空也許會成為征服銀河系最有效的途徑。
當然,正如《質(zhì)量效應》里外星種族看似相當豐富,但不少天文學家卻認為還不夠一樣,面對我們還未知的宇宙生命,任何人都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也許在茫茫宇宙中的某個星球上真的存在著這樣的生命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