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綜藝報》: 2017年國產劇的整體品質是否有所提升?
王磊卿:總體來說,中國電視劇的制作水平一直在不斷提升,雖然和一些英劇、美劇相比仍有差距,但國產劇的進步速度非常快。就內地和港臺電視劇而言,內地電視劇的制作能力、制作水準以及電視劇所達到的高度已經遠超港臺地區(qū)。在整個東南亞市場,中國大陸電視劇的輸出和播映情況都非常好。只不過現(xiàn)在大家觀看電視劇的渠道越來越多,觀眾的審美和期待值仍遠遠高于電視劇制作能力提高的水平,所以大家會覺得品質劇不多。只能說我們在進步,但進步的速度還不夠快。
《綜藝報》:東方衛(wèi)視日播劇場和周播劇場的定位有何不同?二者如何進行差異化互補?
王磊卿:東方衛(wèi)視黃金劇場的定位是都市氣質、大劇品相、新鮮多元??傮w而言,黃金劇場還是偏女性的合家歡劇場。
周播劇場更強調劇目的強情節(jié),主要吸引年輕觀眾。它與IP精品劇的結合度更高一些,同時我們也在周播劇場做一些網臺聯(lián)動的劇目,像《老九門》《如果蝸牛有愛情》和今年的《射雕英雄傳》,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綜藝報》:周播劇場的網臺聯(lián)動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模式?“先網后臺”是否會影響電視臺的收視?
王磊卿:周播劇場對“先臺后網”“先網后臺”等模式都有嘗試。對于這一時段,我們的心態(tài)比較開放,這也與周播劇場的定位相關。在這一時段進行“網臺同播”或“網臺互動”,對東方衛(wèi)視吸引年輕觀眾有所助益。從播出的《老九門》和《如果蝸牛有愛情》來看,說“先網后臺”對收視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總體影響程度不是特別大,在我們的可承受范圍內,畢竟電視平臺收看電視劇的人群基數(shù)非常大。
《綜藝報》:你如何看待目前的臺網關系?
王磊卿:網臺聯(lián)動一定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電視臺不可能完全排斥網絡,網絡在一定程度上也離不開傳統(tǒng)平臺,離不開電視。未來的網臺聯(lián)動,不是討論電視劇先在網絡播出還是先在電視播出,重點是在網臺聯(lián)動的過程中如何讓一部劇產生它的市場效應,如何使它的社會效應更大化,并且在此過程中探索出能夠讓大家共贏的商業(yè)模式。
從目前電視和網絡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一部爆款的電視劇,一定既有網絡的高點擊量,同時具備電視平臺的高收視率。電視在同一時間段所能達到的內容傳達力和同一時間點的觀看效果是網絡所不具備的,網絡則是個性人群的點擊收看,二者的傳播優(yōu)勢只有在疊加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產生爆款電視劇。
《綜藝報》:獨播劇和定制劇的發(fā)展空間如何?
王磊卿:電視劇市場進入頭部資源時代,優(yōu)質資源越來越向某些平臺集聚。在這種情況下,要做獨播劇,尤其是具有高價值品相、高投入高產出的獨播劇,我認為這條路很難走通。每個平臺都面臨資金壓力的問題,要在獨播劇上產生爆款效應也會越來越難。
在定制劇上,現(xiàn)在有一種新做法——預購。制作公司在確定了劇本、制作班底、演員陣容后,就開始聯(lián)系網絡和電視平臺,進行定制。目前衛(wèi)視大都采用預購的模式,這種預購其實就是新時期的一種定制。
《綜藝報》:2017年下半年,東方衛(wèi)視有哪些大劇將與觀眾見面?
王磊卿:為迎接十九大,東方衛(wèi)視推出三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都市劇 :《國民大生活》《急診科醫(yī)生》《我的前半生》;下半年還將推出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年底的時候,將推出萬眾期待的《如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