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梧
自從中國水利學會提出“睡堤喚醒”計劃以來,全國不少地區(qū)陸續(xù)展開了河堤“軟化”活動,尤其在城鎮(zhèn),此項活動搞得比較扎實。經(jīng)過“軟化”,一些用清一色的鋼筋混凝土或者漿砌石等硬質(zhì)材料修筑的灰色堤岸及河床,初步出現(xiàn)了人們久違的綠色。然而,在河堤“軟化”活動的實施中,也存在著一些讓人擔憂的方面,譬如:在某些地區(qū),存在著不管適宜不適宜,共用一個“軟化”模式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需要各級水利部門關注。
就像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一樣,河流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直的、有彎的,有寬的、有窄的,有來水面大的、有來水面小的,有比降小的、有比降大的,等等。每條河流有每條河流的特點,如果不問青紅皂白隨意套用一種“軟化”模式,那么,很有可能出現(xiàn)不良后果,輕者勞而無功、勞民傷財,重者越治越孬、安全不保。
當今我國的中小型河流,特別是小微型河流,大多實施了“裁彎取直”的“手術”。這類河流由于裁去了具有顯著消能作用的“彎”,使洪水的流速由緩變快,而高流速的洪水極易將河堤的任意一點沖毀而形成災害。這就是“裁彎取直”的主要弊端,這同時也是“直腸子”河的共有特點。對這樣的河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首先解決“直腸子”的問題,然后再考慮如何“軟化”河堤。如果置“直腸子”河的上述特點而不顧,隨意套用現(xiàn)成的“軟化”模式而進行施工,則極有可能釀成洪水毀堤的悲劇。
當今我國的中小型河流,普遍存在著一個河道變窄的問題。由于河道變窄,使洪水水位抬高,增大了洪水毀堤、破堤的可能性。所以,像這樣的河流,最優(yōu)先做的是拓寬河道,讓其恢復到原有的寬度。然而,如果“軟化”河堤者不考慮河道變窄的現(xiàn)實,而只管將現(xiàn)成的河堤“軟化”模式拿來施工,到頭來,很有可能勞而無功、勞民傷財。因為河道拓寬是明擺著的事,而且是首先應做的事,如果本末倒置,那只能是:河道拓寬之日,也就是河堤“軟化“設施被破壞之時。
流經(jīng)城鎮(zhèn)的河流與流經(jīng)農(nóng)村的河流通常有一定差別。一般說來,流經(jīng)城鎮(zhèn)的河流比降較小,而流經(jīng)農(nóng)村的河流比降較大。比降小的流水緩、沖刷輕,比降大的流水急、沖刷重。而沖刷輕重不一的河流,其河堤“軟化“設計與施工,就不可套用一個模式,特別是不可將流水緩、沖刷輕的河堤“軟化”模式運用到流水急、沖刷重的河堤“軟化”上,否則,會增大洪水毀堤甚至破堤的可能性。
河堤“軟化”是一件大好事,而好事就應該做好。建議那些在河堤“軟化”中只管套用已有模式的人,請盡快從有關誤區(qū)中走出來,要緊密結合每條河流的實際,制定符合實際的、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設計方案,然后根據(jù)先急后緩、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則組織施工??偠灾?,河堤“軟化”要區(qū)別對待,因河制宜,從而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