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地地道道的青島人,從小就是個大大咧咧的女漢子。
她的童年是在青島老城區(qū)度過的,爬嶗山的次數(shù)連起來雖然不能繞地球兩圈,但卻聽不膩關于它的所有傳說。
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媒體行業(yè),03年非典疫情全國爆發(fā)的時候在一線報道過非典疫情,08年汶川地震在前線扎根帶回一手的報道資料。
經(jīng)歷過的一切讓她覺得生活需要填充美好。
2013年,女兒蘋果3歲了,已經(jīng)開始獨立到處跑了,劉喆想給她,一個可以自由奔跑、享受陽光、親近自然、沒有霧霾的天地。
2013年同年,她結束記者生涯,開始尋找心目中最適合孩子和家人生活的桃花源。
因不舍離開青島,所以在家鄉(xiāng)尋覓許久,一邊是碧海連天,另一邊是青松怪石的嶗山,成了她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然后,從規(guī)劃設計到建造,劉喆整整花了3年時間,終于打磨出這個眉清目秀的小院—微瀾山居。
本著尊重自然的原則,整個建造過程中,沒有因為“礙事”而砍伐掉一棵樹,所以這棟用木頭和石材建造的小樓,在周遭環(huán)境中顯得自然溫和。
微瀾山居,取自陸機《招隱》里的一句詩“芳蘭振慧葉,玉泉涌微瀾”。
就像這句詩一樣,山居點綴在山石和水塘中,整體透露著一股與世無爭、寧靜致遠的格調。
順著青石路,穿過這茅草頂?shù)男¢T,身后世界的繁雜便被擋在了外面。
大廳是一個玻璃陽光房,鳥籠狀的燈飾,別具一格,探頭從中間打通的空間向下望,一艘吊起的小木船,點綴著自然清新的魚塘。借景入室,渾然一體。
山居目前有15間客房,每間客房都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若水、弦歌、上德居……
為了更好的視線,山居大部分采用落地窗。樹蔭過濾掉太猛烈的日光,撒進房間里的,都是溫柔光線。
部分房間有獨立的院落,遠遠看起來好像住進了農(nóng)家,有些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即視感。
若水房內(nèi)有超大的可加熱榻榻米,冬天坐上來就好比上了農(nóng)家的大炕,暖暖的,再加上落地大窗戶,三五好友相約在這里,打夠級喝茶聊天,那是多么滋潤的小日子。
有人愛慘了這個全景落地窗超大浴缸,“視線平視出去是森林的上空,和遠處的海平面,又霸氣,又浪漫。”
小蘋果最喜歡在院子里外撒歡跑跳,還會為大朋友/小朋友挑選書籍雜志,帶著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瘋。
劉喆還給山居的餐廳有一個萌萌噠的名字——山山來食。
從元氣滿滿的早餐開始,清粥小菜、雞蛋面食、光是品類就有近十種。
還有一個招牌美食——大鍋海蒸鮮,各種新鮮的海貨,全部是當天碼頭上一早捕撈上來的。即捕即食,絕對跟遠途運輸?shù)奈兜啦煌?/p>
這不,山山來食的大鍋海鮮還把奧運冠軍田亮一家吸引來了。
“風一般的女子”森碟奔跑在微瀾山居的小路上。
葉一茜還特意發(fā)微薄深夜放毒,美味可想而知。
吃飽喝足,一定要到林間漫步,微風拂過,拂去一整天的燥熱,走累了就在石凳和藤椅上坐一坐,跟路過的人話幾句家常,直到月明星稀,踏上歸途。
山居的日子絕不單調,這里永遠不缺的就是各類精彩活動,民謠演出,釀青梅酒、蠟染等課程輪番上陣。
或者,選一個晴朗的日子,戴上草帽、穿上草鞋、背上小竹簍,跟這劉喆上山采茶去!
這里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的景色都不一樣。每個季節(jié),你都可以盡情的去做自己愛做的每一件小事。
春日里去農(nóng)家採草莓摘果子,和茶農(nóng)一起采茶制茶,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
盛夏時光赤著腳丫去踩泉水,微風徐徐的夜晚抬頭就能看到漫天的繁星。
秋季里屋后的楓葉落了,正是踩落葉的時節(jié),咯吱咯吱的好像回到了少年時代。
下雪的日子,煮一壺嶗山茶,配一小盤堅果點心,什么也不做才配得上這皚皚白雪氤氳茶香。
美好的事物不計其數(shù),
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再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
把時光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才不虛此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