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和
異常安靜的院子里,兩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在交頭接耳。
“在哪兒呢?”叫方諾諾的男孩拉著另一個叫周小華的孩子,小聲地問。
“走,咱們?nèi)ツ镜穹?,東西肯定擺在里面呢!”周小華低聲回了一句,兩人便輕手輕腳地往周爺爺?shù)墓ぷ魇易呷ァ?/p>
原來周小華的爺爺是個木雕大師。前幾天,周小華聽說爺爺?shù)窨坛隽撕脰|西,將在市中心博物館展出,好奇的他便約上好朋友方諾諾,想先一睹為快。
兩人溜進工作室,周小華并沒有看到什么新的木雕作品。正在他納悶時,方諾諾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方方正正的木板。這個木板上有好幾條曲曲折折的“道路”,斷斷續(xù)續(xù),像是被刻壞了一樣。
“小華,你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看上去好像棋盤啊!”
“這應該是我爺爺刻壞了的東西,說不定是給我玩彈珠用的?!敝苄∪A也湊近了看,覺得上面的“道路”正適合玩彈珠。
“小華,你爺爺對你真好……”
就在方諾諾羨慕無比時,工作室的門“呼啦”一下被推開了。只見周爺爺吹胡子瞪眼地站在門口:“我就說是誰偷偷溜進來了,果然是你這個臭小子!”
周小華嬉皮笑臉地對爺爺說:“我的好爺爺,你真的幫我做了玩彈珠的木板嗎?”
“玩彈珠?那是我的新作品,是古時候的棋盤,叫六博!”
“棋盤?”難道真被方諾諾說中了?可是它上面的紋路看起來很奇怪啊,“哪有棋盤長這么奇怪的,跟我平??吹降南笃逋耆灰粯影?!”
這時,爺爺身后走出來一位叔叔:“這確實是古時候下棋用的棋盤?!?/p>
周小華看了看這陌生的叔叔,嚷嚷道:“您有什么證據(jù)?”
周爺爺哼了一聲:“別吵啦!這位張叔叔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棋盤就是他托我做的,要放到博物館里展示的,哪能弄錯呢!”
看著周小華和方諾諾一臉的驚訝,張叔叔笑著說:“還是讓我來給你們科普一下吧。”
咱們平常會說一個詞,“博弈”,它的本義是下棋,弈多指圍棋。很多人認為,其中的“博”,指的便是“六博”。
什么是“六博”
六博,又叫陸博,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棋類游戲。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盤)三部分組成。因為用六根博箸,所以稱為“六博”。據(jù)說,六博是所有兵種棋戲的鼻祖,中國象棋也是從六博演變而來的。
它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但是,早在春秋時期,六博就已經(jīng)非常有名了,據(jù)記載,齊國臨淄人沒有不會六博的。到了漢代,關于六博的記載就更多了。據(jù)說當時的皇帝,比如文帝、景帝、武帝等都是六博迷呢。在西漢時,善六博的人不僅特別受尊敬,還能入朝為官。很多人專門研究博術,還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書了呢。
“六博”是怎么玩的?
六博的玩法早就已經(jīng)失傳了,如今我們只能從歷史典籍的記載里去推算。
象棋是雙方對決,而六博可雙方對決,也可四方對決。六博各方棋子的數(shù)量只有六個。下棋的方式是“投六箸,行六棋”。先投箸,后行棋。箸就是骰子,決定了各方走棋的步數(shù)。這跟同學們玩的飛行棋走法有些相似。
春秋戰(zhàn)國時有這樣一種兵制:一個隊伍有六個人,其中一人為伍長,也就是隊長,統(tǒng)領剩下的五人。在軍事訓練中,常常以兩隊競技的模式進行比賽。因此,有人推斷,開創(chuàng)六博的人跟軍營應該有關,不是將領就是軍師。
雖然現(xiàn)在有人說象棋是從六博衍化而來的,但是這兩種棋的玩法卻有著天壤之別。
小鏈接
象棋,又被稱為象戲,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北周,周武帝根據(jù)當時的棋局編纂了《象經(jīng)》,其中提到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戲因此得名。其實,象棋跟動物大象沒有任何關系,古人是以車、馬、將、卒代指日、月、星、辰。
而我們熟悉的象棋,無論從棋盤、棋子,到行棋規(guī)則,都是到宋代才基本定型的。
六博棋盤相對簡單,棋子少,雖然對人們模擬行兵打仗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通過投箸來決定走棋步數(shù),又存在很大的“僥幸”,久而久之就無法滿足人們通過它來學習更多兵法和磨煉智慧的需求。后來出現(xiàn)的象棋,因為也蘊含了行軍打仗的思路,于是很多人便認為,象棋是由六博衍化而來的。
“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讓同學都看看這六博!”周小華和方諾諾興奮地直嚷嚷。
“這棋盤要搬走啦!”周爺爺洪亮的聲音回蕩在屋子里,“要看就去博物館看吧!”
(責任編輯:司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