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偉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2-0086-01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币驗橛辛诉@種喜歡和愿望,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松、更主動。那么如何讓學生一開始接觸漢字,就喜歡上漢字,愛上漢字,從而主動識字呢?我的體會是不宜依靠簡單重復,機械乏味的認讀和大量的抄寫來完成,而是有的放矢地加強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相應的教法以提高識字效率。其教法主要體現(xiàn)為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睂W齡初期兒童的思維處于表象思維階段,他們通過感性認識而獲得表象,運用表象進行直覺的“形象思維”,情境教學正是從感受形象開始,以情激情,符合兒童思維的特點。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教師更應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飽滿熱情。
二、穿插游戲,拓展學習空間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絢麗多姿的游戲、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門,他們活潑好動,充滿童趣,但持續(xù)集中注意力時間短,課堂教學中穿插運用游戲能很好地克服這一弊端。因為他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激發(fā)了他們的童趣,誘使他們主體參與、自主學習。如果在他們稚嫩的心靈上過早地壓上死記硬背的沉重負擔,不但達不到識字教學的目的,而且會影響今后的學習。因此盡可能通過游戲、表演、實驗、操作、動手模擬等活動,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等一齊“動”起來,以“動”激活識字教學。比如開展“我與生字交朋友”活動:
(1)叫朋友“名字”。學生用兩種自己喜歡的符號在文中畫出會學、會認的生字,通讀課文時強調(diào)別叫錯朋友的“名字”(讀音)。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因此他們讀起書來,認起字來特別用心。
(2)記朋友“相貌”。認錯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與生字交朋友了,當然要記住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學生就想方設法記住生字字形。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一一進入學生的知識倉庫,學生對這些生字產(chǎn)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樣待他們,不僅記得住,而且畫得準(書寫準確)。
(3)看朋友“做事”。一個個生字孤立地看,只不過是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而融入課文這個“大家庭”,就充滿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達了什么意思。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自覺地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討論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義。
三、自主探索,增強識字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他們,獨立地掌握他們。”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與學生互換角色,給學生留有自由識字的空間,經(jīng)常引導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你還有更好的記憶方法嗎?”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教學中沒有過多的包辦代替,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自主探究漢字,在自主感悟中發(fā)現(xiàn)一些漢字的規(guī)律,培養(yǎng)識字能力。如《識字4》中,小朋友認識了昆蟲,初步認識了有關昆蟲及本課的詞語后,就進入了學韻文,識寫漢字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讓小朋友小組合作,認真朗讀韻文,仔細觀察漢字,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學生認真讀韻文后,紛紛舉手:生1:我發(fā)現(xiàn)“蜻蜓”兩個字,只要在“青”和“延”旁加上一個“蟲”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讀“蜻蜓”。生2:我發(fā)現(xiàn)螞蟻兩個字,也只要在“馬”和“義”旁加上一個“蟲”字旁就成了“螞蟻”,大家跟我讀“螞蟻”。生3:老師,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昆蟲的名稱都有“蟲”字旁!生4:我爸爸在昆山工作,“昆蟲”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認識了。這是教學的瞬間,看似簡單,卻很精彩!他們自己開動小腦筋,觀察字形,研究字形,展開聯(lián)想,組織語言,說出了那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的“偉大發(fā)現(xiàn)”。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