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摘要:在“提升學生有效信息獲取能力策略”實施一段時間后,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地理圖像有效信息獲取能力,筆者結合第一次測試結果,主要從學生薄弱處著手,設計并制訂了本次測試卷,以此測試學生地理圖像有效信息獲取能力是否改善及變化程度。
關鍵詞:地理圖像;有效信息獲取能力;測試
為了解高中生獲取地理圖像信息能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筆者按照地理圖像有效信息獲取能力所需的必要條件,即獲取地理信息的角度、讀圖視角的變換、抓關鍵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讀圖提取信息的規(guī)范性及提取信息的全面性,從學生角度設計了測試卷。
一、獲取地理信息的角度
整體設想。同一圖像,只有同時從不同角度獲取相應信息,才能正確解決問題,測試學生能否找準解決問題的角度,能否多角度思考以獲取有效信息,最終解決問題。
題目構思。提供“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區(qū)示意圖”,該圖既蘊含顯性地理信息(如等高線、功能區(qū)),又蘊含與之相關的隱性信息(河流流向,地勢高低),通過以下兩個問題設置檢測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否準確,并以此為基礎能最終解決問題。
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區(qū)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功能區(qū),一條河流穿過該市區(qū)(圖中沒有畫出河流,需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大致流向)。讀圖完成(1)~(2)題。
(1)若在該河開發(fā)漂流旅游項目,漂流出發(fā)地應設在:
A.a區(qū) B.d區(qū) C.e區(qū) D.g區(qū)
調查1:你從什么角度對第(1)題進行分析:
A.風向 B.地價 C.河流流向 D.客源市場
(2)若該市包含下列功能區(qū)且布局合理,則g區(qū)最有可能是:
A.住宅區(qū) B.文化區(qū) C.工業(yè)區(qū) D.中央商務區(qū)
調查2:你從什么角度對第(2)題進行分析:
A.風向和河流流向 B.風向
C.河流流向 D.地價
題目構思。提供“2006年遼寧、湖北、貴州、江蘇四省部分人口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圖中呈現(xiàn)四個地區(qū)在人口方面的三類信息,該題測試學生在判斷過程中能否多角度綜合衡量以及角度的運用是否準確。
圖2為2006年遼寧、湖北、貴州、江蘇四省部分人口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遷入指數(shù):某地區(qū)遷入人口數(shù)/全國各地區(qū)遷入人口數(shù)的總和)。
(3)圖中四地可能為貴州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調查3:你對遼寧、湖北、貴州、江蘇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否了解:
A.了解 B.不太了解 C.根本不了解
調查4:你從什么角度對第(3)題進行分析:
A.自然增長率 B.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
C.遷入指數(shù) D.綜合以上三個角度
二、提取關鍵信息能力的角度
整體設想。圖文所蘊含的諸多信息中,學生能否篩選出關鍵信息,直接決定著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通過以下問題測試學生能否在短時間內迅速抓住最關鍵、最典型的信息。
題目構思。提供“人口遷移率隨年齡變化示意圖”,圖中呈現(xiàn)了四類人群遷移率隨年齡變化的狀況,從圖中抓住其變化顯著特征(從曲線最高、最低點、拐點、起始點等方面獲取關鍵信息),利于學生準確而快速解決問題。
閱讀“人口遷移率隨年齡變化示意圖(如圖3)”,完成(4)~(5)題。
(4)圖中丁所代表的人群是:
A.勞動力 B.難民 C.少年兒童 D.老年人
(5)乙和丁群體遷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會文化因素
調查5:你是如何確定第(4)題和第(5)題中乙和丁所代表的群體:
A.只找曲線最顯著特征(拐點、最高和最低點、起始點等)
B.在找出曲線最顯著特征之后,與頭腦中已有知識對應
C.整體全面分析
D.不知如何著手分析
題目構思。提供“景觀圖”,檢測學生在文字信息基礎上,能否在圖中準確找出與之相關信息,并基于問題篩選出關鍵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6)“潮汐車道”方便“鐘擺族”上下班(“潮汐車道”指根據(jù)交通流量變化,通過交通指示標識,對其行駛方向進行適時調整的車道?!扮姅[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縣或其它城市,兩處奔波的職場人士)。讀圖4,設置“潮汐車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強城市交通管理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觀
C.優(yōu)化配置道路資源 D.減少道路交通事故
調查6:你如何獲取第(6)題中關鍵信息:
A.通過文字獲取
B.通過文字和圖像充分而準確獲取
C.通過圖像獲取
D.沒有嘗試獲取關鍵信息,僅憑理解作答
題目構思。提供“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檢測學生能否利用文字提取關鍵信息;能否對比四圖找出關鍵差異;能否將文字與圖的關鍵處相匹配。
(7)清代華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東的饑民大批逃出山海關,移民至東北。當華北人口大批移民東北時,東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圖5中的:
調查7:你如何將第(7)題中文字和圖匹配:
A.通過文字獲取移民年齡的信息并與四圖對照
B.讀圖并結合年代
C.通過文字獲取移民年齡和性別信息并與四圖對照
D.無從下手
三、檢測思維能力的角度
整體設想。在問題設置條件穩(wěn)定情況下,思維定勢可使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當情境發(fā)生變化時,學生思維若不隨之變化,提取信息就會不全面或不準確;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認知和判斷往往先從局部出發(fā),然后擴散為整體印象,做題時易以偏概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思維定勢對解決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學生面對新問題時,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實質,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和提取圖文中有效信息解決問題。通過以下題目測試學生中存在“思維定勢”情況是否有所好轉。
題目構思。提供“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統(tǒng)計表”,有效信息隱藏在圖文中,針對圖和文字方面信息分別設置兩個選項,放在前面的兩個似是而非的選項,對學生思維起很大干擾作用,以此檢測學生是否會“以偏概全”,存在“思維定勢”。
(8)讀表1,21世紀以來,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人口:
A.數(shù)量減少 B.增長率下降
C.死亡率上升 D.出生率下降
調查8:以下哪種情況和你在第(8)題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類似:
A.僅憑表格判斷“人口數(shù)量”
B.混淆“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概念
C.僅憑經驗作答
D.以上情況均未出現(xiàn)
題目構思。提供“某工業(yè)產品價格和成本與距城市中心距離的相關性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圖中成本曲線由丙到丁如何變化及原因),否則學生極易按照自己的經驗盲目下結論。以該題檢測學生是否存在按照自己的經驗盲目下結論的現(xiàn)象。
(9)產品成本包括生產成本、運輸成本、銷售成本和保存成本等。圖6為某工業(yè)產品價格和成本與距城市中心距離的相關性示意圖。圖中成本曲線由丙到丁的變化,最可能是因為:
A.地租價格逐漸上升 B.勞動力價格逐漸升高
C.逐漸遠離消費市場 D.集聚效應減弱
調查9:以下哪種情況和你在第(9)題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情況類似:
A.忽視圖像,僅憑經驗判斷
B.不明確自己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C.全面深入分析圖文再進行判斷
四、考查空間想象能力的角度
整體設想。抽象的地理事象需要學生發(fā)揮空間想象力去學習、理解和掌握,并對地理事物空間結構很好地進行再造想象,憑借地圖(甚至無圖考圖)測試學生再造想象能力。
題目構思。該題從“方位”這一空間要素進行考查,憑借地圖上顯性的地理事物區(qū)位和相互聯(lián)系,想象出地理事物的表象,從而確定表征地理事物的方位。提供“某地區(qū)城鎮(zhèn)及道路交通網(wǎng)絡規(guī)劃圖”,檢測學生能否基于圖像想象出商貿中心的合理布局。
(10)圖7為某地區(qū)城鎮(zhèn)及道路交通網(wǎng)絡規(guī)劃圖。在①②③④四點中,計劃建設兩個商貿中心,從交通成本考慮,較為合理的設置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調查10:以下哪種情況和你在第(10)題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情況類似:
①能從交通成本的角度想象出商貿中心位置
②能運用圖7,借助抽象地理思維,比較四地交通成本
③不知如何選擇
A.① B.② C.③ D.①②
題目構思。該題從“形狀”這一空間要素進行考查,提供“蘭州市地形圖”(如圖8)檢測學生能否基于地形想象出城市空間形態(tài)。
讀蘭州市地形圖,完成(11)~(12)題。
(11)推測蘭州市的城市空間形態(tài):
A.組團狀 B.團塊狀 C.條帶狀 D.星狀
(12)制約該城市空間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
A.資源開發(fā) B.科技發(fā)展
C.城市規(guī)劃 D.地形、河流
調查11:以下哪種情況和你在第(11)題和(12)題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情況類似:
A.憑記憶作答
B.能基于地形想象出城市空間形態(tài)
C.不知如何選擇
五、獲取信息規(guī)范性的角度
整體設想。通過提供承載信息量少的地理圖像,設置簡單問題及干擾選項,測試學生讀圖的規(guī)范性。讀圖習慣(規(guī)范讀圖)規(guī)范嚴謹,規(guī)范讀圖是準確、全面、細致獲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以統(tǒng)計圖為例,檢測學生讀圖是否嚴格按照要求分三步讀圖:先看圖名、圖例、坐標含義;再看折線或曲線變化趨勢、峰值和谷值;最后看不同線的關系。該題設置較簡單,更能有效檢測出學生讀圖習慣。
題目構思。提供“黑龍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較圖(單位:‰)”,學生需要規(guī)范讀圖才能準確獲取信息,進而計算出黑龍江與全國同期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并比較。
(13)讀圖9“黑龍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較圖(單位:‰)”,黑龍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全國同期相比差異最小的年份是:
A.2012年 B.2010年 C.2000年 D.1995年
調查12:你對第(13)題中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的閱讀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是:
A.無規(guī)范讀圖意識,在未弄清圖例前就急于讀取數(shù)據(jù)
B.有規(guī)范讀圖意識,但因數(shù)據(jù)量較大,出現(xiàn)提取數(shù)據(jù)錯誤或計算錯誤的情況
C.先看條形統(tǒng)計圖縱向和橫向分別代表的地理含義,再讀取黑龍江省不同時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shù)值;通過全國同期數(shù)值,讀取全國同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shù)值;分別計算出黑龍江省和全國不同時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并進行比較
D.以上情況均未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均海.培養(yǎng)學生地理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的策略——從學生典型錯例分析引起的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87-89.
[2]雷鳴.地理分類圖表解讀與訓練[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陳順典.淺談地理圖像的學習程序[J].地理教育,200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