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關(guān),號稱天下黃河第一雄關(guān)。峻峭聳立的積石山,兩崖千仞絕壁,遮天蔽日,大有將崩欲傾、一觸即發(fā)之勢。擠成一線湍流的黃河,從兩山絕壁之中橫沖直撞而出。據(jù)傳說,這里刀切斧削的崖壁,是大禹鑿山疏河時留下的斧痕。我國最早的地理書《禹貢》中記載:“導(dǎo)河自積石,至龍門,入于滄海?!?/p>
顧不上看天,顧不上看山,顧不上看關(guān),一踏上積石峽里的黃河河底,我就迫不及待地盯著腳下的河底,昔日喧囂咆哮的黃河,如今靜謐得只聽得見我的心在怦怦跳動;干涸的黃河河床,呈現(xiàn)著一片神圣而肅穆的灰褐色,竟是個“巨石陣”,猶如“水底石林”:奇形怪狀的巨大河底石,靜靜躺臥著,一塊擠著一塊,構(gòu)成了“河府世界”的主要“建筑群體”。大的如列車車體、卡車車身,小的也有寫字臺般尺寸,連我這個一點七八米的個頭,到跟前也相形見絀。河底石雖然面貌各異,可全是優(yōu)美的曲線組合,沒有一條直線,沒有一處棱角,處處光滑無比。黃河水萬古不息地?fù)崮?,把錚錚巨石摸得光溜溜了。我取出了隨身攜帶的地質(zhì)錘,由輕而重連聲叩擊“河底石”——由弱而強(qiáng)的一連串“咚咚”聲如同金屬撞擊聲,悠揚悅耳。地質(zhì)錘連擊數(shù)十下,“河底石”除了露出花崗巖略帶黃白的本色以外,竟絲毫無損!看來,億萬年的水流沖擊鍛打,已經(jīng)使“河底石”“百煉成鋼”了。
(節(jié)選自海飛《黃河夢》,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作者先引用古書記載,說明河底石歷史悠久,又用兩個比喻句比擬了石頭的大小,用兩個“沒有”寫出了河底石外貌特征——光滑,還有堅硬的特征。作者運用不同的寫法,將河底石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小練筆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作文時要有變化,這樣讀者才有興趣讀下去,才不會產(chǎn)生閱讀疲勞。我們可以描寫一下自己房間的布局,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句式也要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