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6月19日文章,原題:忘記現(xiàn)代技術吧,中國正以傳統(tǒng)方式修復長城在中國長城最險峻且最缺乏修復的地段之一,7頭都馱負著150公斤磚的騾子終于又開始向山上移動。箭扣長城位于北京城以北約70公里處,“這段路太陡峭、山太高,因此只能由騾子來運磚,”長期在京北這片大山中參與長城修繕項目的當?shù)仳呑又魅瞬苄氯A(音)說。
在這里,中國工人正使用數(shù)百年來從長城上脫落的原始磚塊開展修繕工作。如果找不到此類磚塊,他們就用尺寸與原磚完全一致的新磚代替。“我們必須使用原來的式樣、材料和工藝,以便更好地保存其歷史和文化價值,”箭扣長城修繕工程技術顧問程永茂說。以雄奇險峻著稱的箭扣長城建于17世紀初的明朝晚期。這段長城的修繕工作始于2005年,如今已進入第三階段但進展緩慢,因為當?shù)仉U要的地形導致重型機械無用武之地,只能使用鏨子、錘頭、鎬和鏟子等基本工具。
中國長城協(xié)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目前僅有1/10的明長城得到修繕?!斑^去,我們恢復長城是將它們變成旅游熱點,”他說,相比之下,如今修復和保護長城的目的是將它們留存給后人,“這是一種進步。”▲
(作者托馬斯·蘇恩、達米爾·薩格爾基,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