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春分日,北京城盼來了久違的雨。春分雨腳落聲微,不大的雨,剛剛好壓下了揚起的塵土,潤了草木,濕了地衣。伏于案頭,看看叫人喜歡的畫,憶憶叫人舒心的人,才不負這恰恰好的雨一手打造的好夜。
光緒二十二年的夏天,恭王府的院子里傳出嬰兒的哭聲,滿清皇室添了男丁,光緒帝親賜其名,愛新覺羅家的玉牒上留下了“溥儒”的名字?!叭濉笔瞧涿?,“心畬”是其字,“舊王孫”是其思。庶出的溥心畬無望襲爵,但畢竟出于恭王一脈,該讀的書、能看的畫、應有的王孫待遇自是不缺。加之自幼便“集本朝靈氣”于身,溥心畬身前一片坦途。但十六歲時,天變路消,更受乃兄溥偉?;蕪捅俚臓窟B,溥心畬因此避居于距京城四十里的恭親王家廟戒臺寺。這段經(jīng)歷,無形之中在溥心畬的心靈上,附上了一層與世無爭的薄味。
無爭不代表不思不痛,畫上常鈐的“舊王孫”便是溥心畬對故時的追懷緬憶。但真正被后人記住的卻不是他舊王孫的身份,而是他的詞賦丹青,他的才情心性。你看他能寫“蕭瑟浮云玉壘殘”的悲憫,又能寫“云英帶礫燒”的壯偉;他能做出入南北的蒼山綠水,又能極盡神鬼常物的神趣鐘靈。
溥儒 泊舟清話圖
尺寸:縱95厘米 橫29厘米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鈐印:舊王孫、溥儒、天籟
題識:遠近江干秋色,高低村樹斜陽。一葉扁舟歸去,碧空霞影昏黃。傳楷先生屬,心畬。
人總愛把溥心畬的畫歸宗,熱衷討論是南是北,我卻覺得是小瞧了他。他是信手拈來,該南則南,該北就北,不在意也不屑于認宗歸派,山崖枯石也飄然于闊水靜湖,平野緩水也布陳有鬼石枯枝?;蛟S北派南宗在溥儒看來只是個稱呼吧,無論東南西北,只要流露出心跡,便是山水的真性情。山石、古木、神佛、鬼物、禽鳥、魚蟲、花草、蔬果,又言真草篆隸、飛白游絲……造訪溥心畬藝境城池的客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畫但寫總有不同景象,不同境趣。這是溥心畬的本事,是他的才情,根源于他的王孫氣質(zhì),他的詩詞歌賦、經(jīng)史子集,更根源于他自知學識修養(yǎng)絕塵同輩的自信。
溥心畬繪畫以古人為師,藉臨古畫,廣泛學習,自悟而得,他曾說:“當時家藏唐宋名畫,日夕臨摹,兼習六法、十二忌、及論畫之書,又喜游山水,飽覽山川晦明變化之狀,以書法用筆為之,逐漸學步。”恭王府藏畫豐厚,溥心畬得以親炙古人名家巨跡,據(jù)啟功回憶:“早年他(溥心畬)臨摹古畫,經(jīng)常先令侄兒毓岑協(xié)助鉤稿,將古畫按比例放大來臨寫,所以往往同一張稿子,可以重復畫上好幾次?!蓖高^反復臨摹與天資聰穎,溥心畬成就自高,他曾言:“有些人認為我不創(chuàng)作,其實不然,我沒有一幅畫沒自我精神,也沒有一幅畫像奴隸般地抄襲古人。藉古人骨架,發(fā)揮自我筆墨、精神,是國畫的特點?!?/p>
溥心畬臨摹古畫,意不在亂真,而在神會,發(fā)抒己意,呈現(xiàn)出自我轉(zhuǎn)化過的筆墨技巧,筆墨豐富多變,氣息截然不同。李鑄晉教授認為:“溥心畬極力臨摹,用古人的筆法和構(gòu)圖,以探討古人的精要;但他并不刻板地抄襲,而是從中流露個人的作風,傳統(tǒng)之外又有自己的面目。他的創(chuàng)新,好像一個音樂家一樣,他用古人的曲譜表達自己的感情?!辈煌诹魉?,一般畫家臨古多半以大名家重要巨作為主,溥心畬則是博采眾家,視畫作本身之精彩創(chuàng)新度而定,由中可見溥心畬對于古畫的理解融會。
畫贈鄧傳楷的《泊舟清話圖》,興酣落筆搖五岳,以小見大,咫尺許幅似若大軸巨制,千里江山納于方寸之妙,縮龍成寸,自出機杼且富情趣,以留白營造江河無涯的深邃空間,中景以一葉扁舟歸去,敷色明麗秀潤,意境幽遠,實見其功。
心畬夫子在《論書畫相通》中云:“畫豈細事也哉,在于傳神寫意,神在象中,意在象外。不能使轉(zhuǎn)筆鋒,有起伏變化之妙者,不足以寫意。畫有神品妙品,寫意是也。寫意者,非謂粗率簡易也。凡神全氣足,皆謂之寫意?!卑研漠尩难┚吧剿c歷代大家雪景山水并觀,其畫法特點更易領(lǐng)略,如不事雕琢刻畫,用筆的空靈,書法的趣味,詩畫的結(jié)合等等。
畫雪景為溥心畬擅長之山水題材,1933癸酉卅八歲在柏林中德美術(shù)展覽會上展出《寒巖積雪圖》,即獲很高評價,充分展現(xiàn)臨摹古人后內(nèi)化為自身詩畫意境之體現(xiàn),1956年,張大干在為朋友郭子杰創(chuàng)作的“大千狂涂”雪景時念及溥心畬,題寫道:“并世畫雪景,當以溥王孫為第一,余每避不敢作;此幅若令王孫見之,定笑我于無佛處稱尊矣,足見溥氏所作雪景功力之高深?!?/p>
溥儒 深山雪霽
尺寸:縱130厘米橫45.5厘米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鈐?。号f王孫、溥儒、松巢客
題識:月來雪初霽,寒光正搖漾,矯首無纖云,天地皆殊狀。榆柳影時越,邊塞多清曠,攬衣欲乘風,中宵發(fā)惆悵。心畬畫。
清宗室重視騎射教育,加以恭王府藏有唐韓干〈照夜白〉等名作,溥心畬對馬之性情體察深刻,筆筆精到,其鞍馬題材堪稱一絕,不僅透露他對過去生活經(jīng)驗的懷念,邊塞詩風的題畫詩成為遙寄情懷的寄托。寫給「海波仁弟」程濤之〈馴馬圖〉,馬造型準確,桀驁不凡,欲向前躍,勒馬者用力拉直系繩,一前一后,增添動勢,氣韻生動。黃君璧曾贊:「溥老作品越小越精,越小越妙?!箤戀洝競骺壬灌噦骺摹瓷剿?,興酣落筆搖五岳,若不察尺寸,直如大幅立軸構(gòu)圖,千里江山納于方寸之妙,縮龍成寸,自出機杼且富情趣,以留白營造江河無涯的深邃空間,中景以一葉扁舟歸去,敷色明麗秀潤,意境幽遠,小中見大,證見畫家功力。
溥儒 馴馬圖
尺寸:縱59.5厘米 橫27.5厘米
設(shè)色絹本 立軸
鈐印:溥儒、省心齋
題識:天閑十二盡龍媒,漠漠風沙縞素開,落日關(guān)山金鼓振,戰(zhàn)場始識出群才。海波仁弟屬作,心畬。
鑒藏?。撼虧呤畷嬍詹赜?/p>
溥儒 行書四條屏
尺寸:縱139.5厘米 橫139.5厘米
水墨紙本 鏡心
壬寅(1962年)作
鈐印:心畬翰墨、溥儒之印
題識:壬寅九月,晴窗初霽,丹槿始茂,臨池試筆,偶錄近作雜詩于寒玉堂中。溥儒。
歷史記錄了那許多亡了國的君臣,沒了根的仕宦,斷了線的文人。宮墻里哀愁的李煜,苦寒地南望的趙佶,以王孫身委元的趙孟頫,畫不盡國仇家恨的八大山人……溥心畬趕上了大戲的最后一折。他的身世、成長、家庭、環(huán)境讓他立于青云,卻轉(zhuǎn)瞬化為白身,他之后王侯再不見于史冊,歷史一頁頁翻過,再無如此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都有云端跌落的痛苦,都在敘說這種經(jīng)歷,又有多少人能說得從容?至少溥心畬是從容的。王侯不再的溥心畬也思故時月,也想舊時事,但他不當任何人的官,不出任何國的仕,遠遠地躲開執(zhí)拗,躲開憂憤,躲開悲涼,用他的修養(yǎng)才情、詞翰詩章、王侯氣質(zhì)經(jīng)營精彩的方寸天地。戲終幕落,王侯不在,藝卻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