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歐科技合作路徑的演化及展望

        2017-06-19 19:36:04潔,劉
        中國科技論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科技

        高 潔,劉 立

        (1.北京化工大學,北京 100029;2.清華大學,北京 100084)

        中歐科技合作路徑的演化及展望

        高 潔1,劉 立2

        (1.北京化工大學,北京 100029;2.清華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對中歐科技合作管理制度體系進行了宏觀上的歸納,發(fā)現(xiàn)中歐科技各領域合作均從具體項目著手,由點及面,最終形成了以《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為指導、中歐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統(tǒng)一協(xié)調,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個領域為主要發(fā)展平臺的合作制度體系。中歐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經(jīng)歷了“一對多”集中管理、多頭管理和協(xié)作管理三個時期,管理模式的改進有效地整合了中歐科技合作的現(xiàn)有資源,使雙方的合作朝著高效平等的方向發(fā)展。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FP)的中歐合作是雙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從FP4以來雙方的合作項目數(shù)、合作資金、參與人員數(shù)等都有了大幅提升,正在執(zhí)行的“地平線2020計劃”中的聯(lián)合資助機制更使雙方科技合作有突破性進展。

        中歐科技合作;管理體系;管理模式;合作現(xiàn)狀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科技格局和版圖出現(xiàn)了新的特征: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之間的互動交流日趨頻繁緊密,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表現(xiàn)備受矚目。當前,中國立足于科技創(chuàng)新趕超戰(zhàn)略,借助與美國、歐盟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科技合作,正在贏得更多科學話語權,驅動世界科學向多極化發(fā)展。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jīng)濟貿易和科技合作伙伴,本研究將從宏觀層面梳理中國與歐盟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合作體系、管理模式和合作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判斷當今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變化對中歐科技合作戰(zhàn)略的影響。

        1 中歐科技合作管理體系的形成發(fā)展

        20世紀70年代,世界政治處于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zhàn)格局中。中國和當時的歐共體雖然分屬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陣營,但面對蘇聯(lián)咄咄逼人的政治和軍事威脅,中國與歐共體領導人共同商議,于1975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1 中歐科技領域的合作歷程

        科學無國界??萍碱I域的合作在中歐各領域的合作中,始終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1981年,歐共體能源總司司長率代表團訪問中國拉開了中歐科技合作的序幕。1991年,在中國國際合作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中歐科技合作仍然率先突破,歐共體科研總司司長與國家科委共同成立中歐科技合作工作組。該工作組從生物領域入手,逐步推進中國與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FP)之間的合作。1998年之前,生物技術是中歐科技合作工作組的主導發(fā)展領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995年,國家科委和歐盟科研總司共批準支持了約40個項目,其中生物領域的項目34個,占85%;共舉辦了技術討論會16個,占69%。在生物領域(含衛(wèi)生、農(nóng)業(yè))派出的赴歐博士后學者63名,占總人數(shù)105人的60%[1]。

        1998年,基于中國與歐盟科研總司、能源總司和信息總司等機構合作的蓬勃發(fā)展,雙方共同簽訂了《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并于2004年、2009年和2014年續(xù)簽[2]。從此,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和中國的主要國家科技計劃向彼此開放,這是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發(fā)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同時,中歐科技合作工作組也升級并更名為中歐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通過定期召開會議,對中國與歐盟科研總司、能源總司、信息總司等歐盟各分支機構的科研合作加強協(xié)調管理。2009年5月,中國科技部和歐盟研發(fā)創(chuàng)新總司簽訂了《中歐科技伙伴計劃》,這個協(xié)議使中國與歐盟科技合作的地位從“不平等”的從屬地位逐步轉向了共同發(fā)展的平等地位,雙方在共同的優(yōu)先領域共同決定、評選和資助研究項目。2012年中歐雙方在創(chuàng)新領域簽署了《中國—歐盟創(chuàng)新合作對話聯(lián)合聲明》,創(chuàng)建了官方平臺。借助這一平臺優(yōu)勢,中國在對歐科技合作中的地位穩(wěn)步提高。通過兩次中國—歐盟年度創(chuàng)新合作對話,中歐雙方在2015年確立了科研與創(chuàng)新聯(lián)合資助機制(CFM)。這一機制極大地提升了中方科研人員作為項目主持人參加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的比例,并使中方參加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從以往的各自分散申請的狀態(tài)轉變?yōu)閺目萍疾繃铱萍脊芾硇畔⑾到y(tǒng)集中統(tǒng)一申報,使雙方的科技合作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由此,中歐科技合作策略轉變?yōu)橐晕覟橹?、互利雙贏。

        1.2 中歐能源技術和信息領域的合作歷程

        中歐科技合作工作組的模式為其他各個子領域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典范,發(fā)展勢頭強勁的能源和信息領域均效仿了這一模式。1985年,歐共體能源總司、發(fā)展總司和國家科委共同在浙江大陳島建立了分散能源系統(tǒng)。在這一大型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礎之上,中歐雙方在1991年簽訂了《中歐能源合作計劃》,分別于1994年和1997年召開中歐能源合作第一次大會和中歐能源工作組第一次大會。在此之后的若干年,中歐能源合作大會和工作組大會交替舉行,成為中歐在能源領域合作對話的兩大機制,使能源領域的合作得以制度化,并穩(wěn)步向前推進。

        信息通信領域的中歐合作同樣始于20世紀80年代,基本效仿了能源領域的合作模式:先由歐共體信息總司和國家科委聯(lián)合嘗試聯(lián)合實施某一具體項目,合作成功后再設立專項工作組。相比于能源合作,信息通信領域的中歐合作雖然項目不多,但從起步階段就獲得了豐碩成果:中歐富春江流域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的成功運行大大減少了洪災損失、GSM移動測試中心項目為中國推廣GSM移動通信系統(tǒng)掃清了技術障礙、數(shù)字聲廣播項目使中國躋身于國際僅有的6個能開播數(shù)字聲廣播的國家行列?;谶@些成果,1998年雙方成立中歐信息通信技術合作工作組(2001年改為中歐信息社會對話工作組),并同能源合作一樣建立了定期對話的合作制度。《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生效后,信息通訊領域的合作對象從歐盟信息總司拓展到了研發(fā)創(chuàng)新總司,同時參與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和信息社會對話工作組成為信息通信技術領域中歐合作的重要形式[3]。另外,不定期的高級別合作論壇,例如“2002中歐信息社會合作論壇”,更是將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推向了高峰。

        1.3 中歐科技合作歷程

        由上可以看出,中歐科技各領域的合作均從具體項目著手,由點及面,通過一系列政策制定和機構建立完成頂層設計。最終,中歐雙方形成了以《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為指導,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個領域的執(zhí)行機構為主要發(fā)展平臺的合作制度體系。國家層面的中歐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被賦予了較高的溝通協(xié)調功能,分別與能源、信息通信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工作組共同搭建了完整的科技合作平臺,從項目合作、人員交流和培訓、研討班等多個角度,有力地推動了合作的深度發(fā)展。除此之外,其他領域的科技合作雖然沒有完成制度化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合作體系,但通過不定期工作組會議、簽署協(xié)議等方式也推進了雙方的合作。例如,中歐在材料研究領域也成立了工作組,不定期召開會議;因農(nóng)業(yè)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成立了中歐農(nóng)業(yè)工作小組成為《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議》下轄的第一個單領域工作小組,2013年還簽署了堪稱旗艦計劃的“食品、農(nóng)業(yè)和生物科技科研創(chuàng)新合作意向書”;歐盟科研總司代表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先后簽訂了《核能合作協(xié)定》和《和平利用核能研發(fā)合作協(xié)定》,開啟了雙方在核能領域合作研究;在面對重大或突發(fā)性事件時,如SARS爆發(fā)和北京奧運會,中歐科技合作均反應迅速,立刻成立專門合作工作組,建立專項計劃用于解決具體問題。

        數(shù)據(jù)來源:作者根據(jù)參考文獻[2][4][9]整理。圖1 中歐科技合作體系演變

        2 中歐科技合作管理模式的演變

        與中美科技合作的(自下而上)發(fā)展模式不同,中歐科技合作自始至終是政府為主導,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由歐盟超國家實體與中國政府機構共同促成。以我為主,中歐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的轉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998年之前的一對多集中管理模式、1998年《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簽訂后的多頭管理模式、2015年聯(lián)合資助機制(CFM)設立后的協(xié)作管理模式。

        2.1 一對多集中管理模式時期(1981—1998年)

        一對多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在這一時期內,中方由當時的國家科委統(tǒng)一負責與外方的科技合作,而歐方的能源總司、信息總司、發(fā)展總司等各部門均被賦予了科學技術決策和管理的功能,需要在中歐建交后通過發(fā)展相關科技領域的合作來拓展本部門職能。

        基于對20世紀80至90年代末的中歐科技合作相關資料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能源、信息等領域的協(xié)議簽訂、合作項目確立、人員交流互訪中,中方幾乎都由國家科委主導,而歐方則根據(jù)具體的合作領域由對口的能源總司、信息總司等職能部門負責。例如,1991年是中歐科技合作的豐收年,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與歐共體能源總司簽署了《中歐1991年能源合作計劃》,與歐共體信息總司簽署了《信息科技合作成立工作組備忘錄》,與歐共體科研總司成立中歐科技合作工作組并簽署了《中歐生物技術聯(lián)合研究中心合作延長協(xié)議》。

        這一時期,中國與歐共體的科技合作多采用援助性、示范性的方式,歐共體作為主導,中國處于被動地位,人員培訓、專家互訪等各項費用基本都由歐共體承擔。中歐合作項目大多與中國的“863”計劃所屬項目相關。雖然在合作時中國相對弱勢,但是也提高了國內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積累了國際合作研究經(jīng)驗。

        2.2 多頭管理模式時期(1998—2015年)

        1998年,《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的簽訂從制度層面確定了雙方的合作機制,是雙方合作的突破性進展。簽署協(xié)定之前,絕大多數(shù)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的項目不對中國開放。而1998年的協(xié)定中明確了“中國繼續(xù)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參加歐盟的為了發(fā)展的研究活動”。這一條款保障了中國不但可作為平等伙伴參加歐盟框架計劃的主體部分,而且繼續(xù)在框架計劃的國際合作專項(INCO)中享有發(fā)展中國家的受援待遇[5]。從此,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人員不需要通過國家科委(科技部)作為中介,只要能找到歐盟的研究合作伙伴,可以直接與其建立聯(lián)系共同申請框架計劃的資助,這極大地鼓勵了科研人員自發(fā)尋找合作對象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這一協(xié)定使一些原本屬于歐盟能源總司、信息總司的科技合作項目在歐盟科研總司的研發(fā)框架計劃中也能獲得項目支持,雙方的合作范圍、機構和方式都得到了極大地拓展。

        由此,這一國家層面的協(xié)定使中歐合作的“一對多”模式轉變成為“多對多”的多頭管理模式。在科研管理決策層面,中國的信息產(chǎn)業(yè)部、教育部、農(nóng)業(yè)部、中國能源局等多個國家職能部門都積極加強本領域的科技合作,歐盟方面的發(fā)展總司、歐洲原子能機構、聯(lián)合研究中心等機構也融入其中;在科技合作信息傳播交流層面,科技部國際合作總司、中歐科技合作促進辦公室、中國駐歐盟使團科技處都在發(fā)布和更新合作信息和動態(tài);從事科技合作的主體更是大幅增加,中國科學院、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主力軍,企業(yè)參與合作的比例近年也有所提高。

        中歐科技合作進入了全面開花、蓬勃發(fā)展的階段。雖然總體上雙方的合作還是自上到下政府導向為主,但科研人員和企業(yè)對外交流意識增加,主動性也明顯加強,雙方共同形成了很多固定的合作伙伴,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共同推動了中歐科技合作的進程。但就合作方式而言,由于中國還處于框架計劃中規(guī)定的發(fā)展中國家序列,所以援助性、示范性合作,外方機構主導合作項目依然占主流。據(jù)調查,在中方單位參與的所有項目中,由外國機構發(fā)起的占70.16%,中方機構發(fā)起的占3.23%,中外共同發(fā)起的占26.61%。參與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的中方單位有82.4%是由外國機構邀請參與框架計劃,8%是通過中方單位邀請參加的[6]。

        2.3 協(xié)作管理模式時期(2015年至今)

        雖然多頭管理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雙方科研團隊的培育,但有時不能避免不必要的競爭和資源浪費,松散的管理模式使雙方無法掌握科技合作的全局,更難以對中歐科技合作進行戰(zhàn)略管理和前瞻規(guī)劃。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以往的多頭管理導致國家層面缺乏對中歐科技合作項目的總體數(shù)據(jù),無法對合作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另外,科研人員在申請合作項目時感受不到中國科研管理部門的支持,長期的合作“不平等”地位難以逆轉,這些對未來的科技合作勢必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2014年開始執(zhí)行的“地平線2020計劃”中,中國和其他新興經(jīng)濟體將不再自動獲得“地平線2020”項目資金,中國參與者必須自行尋找資源(現(xiàn)金或實物),作為他們身為H2020項目參與方的貢獻[7]。這一改變?yōu)橹袣W科技合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就挑戰(zhàn)而言,這意味著中國與歐盟的合作中,中方科研人員必須自帶資金才能與歐方合作,政府增加資助力度勢在必行。機遇是中方科研管理部門在大幅增加資助時,會考慮借助這一契機提高中方科研人員的地位,改變現(xiàn)有的松散管理,從而系統(tǒng)管理中國政府提供的科研資金。

        在2015年6月舉行的“第17次中歐峰會”期間,中歐共同倡議設立聯(lián)合資助機制(CFM)。根據(jù)這一機制的規(guī)定,2016年起,中國科技部將為中方機構參與“地平線2020計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及科研人員的交流提供資金支持。2016—2020年期間,中歐分別籌集1.5億歐元和5億歐元用于聯(lián)合資助計劃[8]。從此,中方作為主持人的歐盟研發(fā)框架科研項目統(tǒng)一在科技部網(wǎng)站上提交申請,中方科研人員主持的項目比例也會大幅度提高。

        CFM機制使中歐雙方的科技合作管理向協(xié)作管理模式轉變。在此模式中,中方科技部和歐方研發(fā)創(chuàng)新總司通過中國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歐盟科研信息網(wǎng)統(tǒng)一管理申報項目,對中歐科技合作進行強有力的協(xié)調。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整合了中歐科技合作的現(xiàn)有資源,改變了以往合作的零散狀態(tài),使雙方合作向高效和平等的方向發(fā)展。

        3 中歐科技合作狀態(tài)

        歐盟是超國家層面與各成員國國家層面共同組成的雙層管理體系。中國與歐盟各成員國均簽訂了科技合作協(xié)定、成立了科技合作委員會,與法國、德國等核心成員國的科技往來尤其頻繁,但國家層面的科研資助計劃對中國的開放程度畢竟有限。相反,歐盟的研發(fā)框架計劃(FP)從1998年起對華全面開放。如今,中國與歐盟在研發(fā)框架計劃的合作已成為中歐科技合作的主要渠道。本文以1998年以來研發(fā)框架計劃中的中歐科技合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中歐科技往來的發(fā)展狀況。

        3.1 合作項目數(shù)及項目領域分布情況

        中國參與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FP5至FP7期間,中國參與研發(fā)框架計劃的項目數(shù)量有大幅增長,F(xiàn)P7達到了274個?,F(xiàn)在正在進行的“地平線2020計劃”已收到227份申請書,中方已有60人參加33個主要項目[11]??梢钥闯?,中國參與研發(fā)框架計劃的項目數(shù)在FP6有了很大提升,比FP5多了近3倍。FP7的中歐科技合作項目數(shù)量增幅不大并不意味著雙方合作減弱,而是歐盟對框架計劃的設定從小型項目轉向了大型項目,導致框架計劃的項目總體數(shù)量有所下降。

        表1 中國參與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基本信息

        數(shù)據(jù)來源:根據(jù)參考文獻[9][10][11]整理(—表示此數(shù)據(jù)未知)。

        《中歐科技合作協(xié)定》簽訂之初,中國參與研發(fā)框架計劃的主要集中在國際合作專項(INCO)和能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已有合作基礎的領域,這兩個部分的合作項目達到了60個,占總數(shù)的77%。從FP6起,中國與研發(fā)框架計劃的合作幾乎拓展到各個領域,能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信息技術、食品、國際合作和納米技術五個領域的項目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80%[6]。FP7把研究領域重新做了分類并納入了不同的專項中,中歐合作幾乎涉及所有的專項,健康,環(huán)境(包括氣候變化),食品、農(nóng)業(yè)、漁業(yè)和生物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是雙方的主要合作領域。進行中的“地平線2020計劃”里,食品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物經(jīng)濟,氣候變化依然被列為重點合作領域。

        可見,中歐在傳統(tǒng)領域的合作占據(jù)優(yōu)勢,高技術領域中只有信息通信技術一枝獨秀,而在氣候變化、環(huán)境等全球共同關注的領域以及一國無法承擔的“大科學”項目中加強合作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3.2 合作項目資金和參加人數(shù)

        1981年11月,中國與歐共體建立科技合作關系之初,歐共體對華開展的科研項目屬于援助性質,中方不需要提供資金。1982—1992年歐共體對華科技投入持續(xù)上漲,1986年獲得的資助金額甚至是1985年的一倍(見圖2)。

        數(shù)據(jù)來源:根據(jù)參考文獻[12]整理。圖2 1982—1992年歐共體對華科技投入趨勢

        21世紀初,歐盟對中歐合作的項目投資趨于穩(wěn)定,F(xiàn)P6和FP7的投入基本都保持在3500萬歐元。但是,中方對中歐科技合作的投入不斷加大,從FP6的1360萬歐元增加到了FP7的2100萬歐元。2014年啟動的“地平線2020計劃”里,中國被歐盟列為非資助名單,中歐雙方對科技合作的投入都有了質的飛躍。2016—2020年,歐盟和中國用于科技合作的投資達到了6.5億歐元,足以看出雙方對科技合作前景的重視。

        參與中歐科技合作的中方科研人員數(shù)量從FP5的154人陡然增加到FP6的392人。雖然因為框架計劃本身的調整導致參加FP7的中方科研人員數(shù)量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就“地平線2020計劃”的投資規(guī)模和CFM合作機制來看,中國將會有更多科研人員參與該計劃。

        3.3 參與單位的類別

        與歐洲參加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的機構類別相同,中方參加該計劃也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FP5期間,共有148個中方機構從事研發(fā)框架計劃中的科研活動,其中企業(yè)只有7個,所占比例為4%。FP6期間,無論是參與的中方機構的總數(shù)量(338個)、大學和科研機構數(shù)目(227個),還是企業(yè)參與的數(shù)量(51個)和所占比例(15%)都有大幅提高。而在FP7時,企業(yè)的比例相對有所下滑,下降到12%。

        在框架計劃科研活動的執(zhí)行機構中,中國科學院、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是佼佼者。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科技、教育比較發(fā)達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湖北等,對歐盟研發(fā)框架計劃的關注度也較高[13]。信息通信技術研發(fā)是中歐科技合作的傳統(tǒng)強勢領域,參與框架計劃的企業(yè)多來自于該領域。

        總體上,在歐盟的對外科技合作中,美國作為超級科技強國,俄羅斯作為歐洲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與歐盟的合作最為密切。中國無論是申請成功的項目數(shù)量還是項目申請成功率都位居第三,歐盟對中國的投資金額位列歐盟對外科技投資國家中的第四位。德國、英國和法國是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最為密切的歐洲國家。

        4 展望

        中歐科技合作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地位趨于平等、管理逐漸規(guī)范、機制逐步完善的發(fā)展歷程。在中歐合作的整體框架中,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始終能發(fā)揮火車頭的作用。無論在中歐外交關系的啟動階段還是面臨困境的時刻,都能打破僵局,找到雙方利益共同點,率先推進合作關系的深入。目前,在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中歐雙方已經(jīng)在5G移動網(wǎng)絡技術方面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率先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的中歐對接打開了局面。不僅如此,歐盟議會會長也公開對中國發(fā)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進行表態(tài),受到歐洲輿論的普遍關注。中歐雙方都希望能使自己的影響力超越已有的地理范圍,輻射到更具活力的地區(qū)??梢灶A見,中歐雙方在未來有廣泛的合作前景,科技合作更應延續(xù)傳統(tǒng)、順應形勢,積極致力于“一帶一路”下的中歐科技對接、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環(huán)境治理等問題。同時,在亞投行的戰(zhàn)略定位下,中歐雙方也應借助科技合作打開局面,共同促進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精準定位,構建國際新秩序。

        在看到中歐科技合作發(fā)揮領頭羊作用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國際政治經(jīng)濟格局的變化及雙方對外關系的調整隨時會對雙方科技領域的合作產(chǎn)生影響。英國已通過公投脫離歐盟,這對英國以及歐盟一體化進程,都是一次自我修復的挑戰(zhàn)和機會。這些政治格局轉變對中歐科技合作則意味著機遇與風險并存。當今科學已經(jīng)步入“大科學”時代,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需要多國共同合作努力方能完成,歐盟一體化的停滯甚至倒退都會給雙方科技合作協(xié)議的簽訂、科技交流的機制等具體事宜增加難度。然而,在歐盟內部一體化受挫之時,挖掘歐盟之外的合作伙伴和市場,多管齊下,將成為歐盟及英國未來的選擇。2016年,歐盟已經(jīng)出臺了新的對華戰(zhàn)略,其中專門談到雙方通過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組織所達成的成果,依托“地平線2020”計劃背景下建立起的共同投資機制和旗艦項目計劃拓展合作[14]。這一戰(zhàn)略訴求與中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相契合,中國與歐盟及歐洲各國在科技領域的戰(zhàn)略合作未來將會進一步加強。

        [1]科技日報.中歐科技合作縱述[J].中國科技獎勵,2004(10):91-94.

        [2]Deleg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China.S&T Relations-Agreements and Framework Programmes[EB/OL].[2016-07-31].http://eeas.europa.eu/delegations/china/eu_china/research_innovation/st_relations/index_en.htm

        [3]秦濤,韓軍,施筱勇.中國參與歐盟框架計劃的經(jīng)驗、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0(04):148-153.

        [4]WATSON J P,HARRAP K A,XIN Mingyi,SHI Guangchang.An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 concluded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04.

        [5]尹軍,楊京京.早期中國與歐盟科技合作評述[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9(4):12-16.

        [6]秦濤,韓軍,施筱勇,葉資英.中歐科技合作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基于中國參與歐盟框架計劃情況的調查[J].調研世界,2010(11):18-21.

        [7]歐洲聯(lián)盟駐中國和蒙古國代表團科技環(huán)境處編制.歐盟“地平線2020”中國實用指南[R].布魯塞爾:歐盟出版署,2014.

        [8]European Commission.Available local support for H2020 participants.[EB/OL].(2016-05)[2016-07-31].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other/hi/h2020_localsupp_china_en.pdf 2016.05)

        [9]Manfred Horvat,Nannan Lundin.Review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08.

        [10]FRESCO L,MARTINUZZI A,BUTKUS E,et al.Ex-post evaluation of the 7th EU framework programme[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5.

        [11]European Commission.EU-China R&I relations-facts and figures[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5.

        [12]韓麗娟.中國—歐洲共同體科技合作簡介[J].全球科技經(jīng)濟瞭望,1993(04):59-60.

        [13]王同濤,徐離永.中方機構參與歐盟框架計劃的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09):142-147.

        [14]European Commission.Joint communicat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elements for a new EU strategy on China[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6.

        (責任編輯 劉傳忠)

        The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of China-EU S&T Cooperation

        Gao Jie1,Liu Li2

        (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2.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China-EU S&T cooperation and finds that China-EU S&T cooperation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some specific projects to all-round cooperation.Guided by EC-China S&T Agreement,China-EU S&T cooper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has formed a Steering Committee as coordination and three main cooperation research areas.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histor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a-EU co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dividing the whole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centralized management,many-headed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ed management.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can integrate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make the cooperation more effectively and equally.China-EU S&T cooperation in the EU RTD Framework Programm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ilateral S&T cooperation.The number of cooperation projects,funding and participations have experienced a massive increase since FP4,and have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e new Co-Funding Mechanism in “Horizon 2020”.

        China-EU S&T cooperation;Structure of S&T management;Patterns of S&T management;Cooperation situation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揚帆資助計劃,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資助課題(20141081191),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2014GXS5B203)。

        2016-08-29

        高潔(1983),女,甘肅敦煌人,博士,北京化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科學技術哲學。

        F204

        A

        猜你喜歡
        科技
        點亮科技之光
        中國化妝品(2022年4期)2022-09-15 11:59:04
        科技向善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科技賦能未來
        科技智囊(2022年4期)2022-04-28 19:00:58
        韋地科技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7:04
        筆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來科技之花開放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4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人妻精品丝袜一区二区无码AV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色av|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香蕉久久人人97超碰caoproen|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亚洲综合中文日韩字幕| 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日本女同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av| 亚洲人成综合第一网站|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国产a级网站| 国产91精品清纯白嫩|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阿v天堂2018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三级一区二区 | 果冻传媒2021精品一区|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亚洲天堂色婷婷一区二区 |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在线视频青青草猎艳自拍69| 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精品|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中文人妻系列|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丰满少妇a级毛片|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亚洲素人日韩av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天天中文字幕av天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