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曾說,勞動是幸福之父。所以,缺少勞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幸福的教育。哈佛大學調(diào)查表明:小時候熱愛勞動,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孩子,長大后就業(yè)率明顯比其他孩子高很多。由此可見,重視對孩子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在勞動體驗中進行行動教育顯得多么重要。怎樣在班級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鍛煉勞動技能,提高綜合素養(yǎng)呢?開展主題式勞動體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謂主題式勞動體驗就是每周圍繞既定的主題開展活動體驗。既定內(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班級實際等有目的地進行選擇。比如低年級可開展一些難度低、易于操作的活動,如整理書包、剝花生、穿衣服等;中高年級可以開展提升性的勞動,如包餃子、釘紐扣、縫沙包等。在進行勞動體驗時,一般可按五步有序展開。
1.確定內(nèi)容
內(nèi)容一般是通過全班商討和家長建議來選定。選擇時,我們還會參考學生最近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學生最近衛(wèi)生狀態(tài)較差,我們便會確定“掃地的學問”勞動大賽;家長反映學生在家鉛筆都是家長代削,我們便會舉行削鉛筆比賽等。在確定內(nèi)容時,要特別注意一定要符合學生身心特點,不能難度過大。如這學期我們先后開展了系鞋帶我最行、穿衣服我最快、削鉛筆有技巧等勞動體驗活動。這些主題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學生參與興趣濃厚。在每一次的活動體驗中,學生收獲了勞動帶來的成長快樂,經(jīng)歷體驗著一次又一次動手實踐的酸甜苦辣。應該說,這樣的勞動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以后,他們會在豐富的活動中更為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們的情感世界也會更加豐滿。
2.固定時間
為保證勞動體驗正常開展,我將每周三下午的勞動技能課確定為勞動技能大賽展示時間。我規(guī)定這節(jié)課不得挪作他用,要保時保量完成勞動體驗。我們還成立了班級勞動體驗活動小組?;顒有〗M主要負責策劃、布置教室等,同時提醒全班學生圍繞本周內(nèi)容加強訓練,確保活動質(zhì)量。我們把勞動體驗活動作為一項主題課程進行開發(fā)、研究和實施。作為課程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作為保證的,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勞動體驗。時間的保證有利于勞動體驗教育的細化和深入,可以集中解決某些典型的問題。
3.反復訓練
人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進行各種活動,這就是生活;各種各樣的活動共同構(gòu)成了人的生活世界。為提高勞動質(zhì)量,我們以賽促練,每周公布下周主題式勞動體驗內(nèi)容,讓學生制訂訓練計劃,有目的性地加強針對性訓練。
訓練過程中,我們以“指導加交流”的方式進行?!爸笇А奔磳W生在家長或朋友等有能力進行勞動技能指導的人員幫助下進行訓練。指導過程強調(diào)實踐為主,通過反復操作,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和技巧,避免空洞說教,紙上談兵。學生通過反復操練,在實踐過程中摸索總結(jié)規(guī)律,提高動手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敖涣鳌敝饕冈谥苋袄媚扯螘r間,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級內(nèi)分享勞動的體驗和收獲。通過交流鞏固已經(jīng)獲得的情感和技能體驗,分享彼此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文字材料。如我們會讓學生圍繞勞動過程將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在記錄中,學生再次經(jīng)歷過程,品味酸甜苦辣,思辨成敗得失,獲得進步。
4.全員比賽
比賽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因此,我們規(guī)定:每次活動,必須全員參與。為了確保全員性,同時調(diào)動部分勞動能力差的學生的積極性。每次活動,我們設“進步獎”“新人獎”“拔尖獎”。通過大面積增設獎項,讓每位學生都能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顒舆^程一般這樣安排:首先,各人做好活動準備。其次,主持人宣布活動規(guī)則。然后,根據(jù)要求開始活動。最后,老師、家長和學生評委進行評選并點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能力,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評價;為了增進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親情,我們會安排家長和學生之間進行比賽;另外,我們還會安排教師與學生、優(yōu)秀選手之間開展對抗賽。通過不斷變化比賽形式和比賽內(nèi)容,力求多方面、多角度、立體式使學生得到鍛煉。
比賽的準備過程需由學生親自動手,家長可以做參謀,但不可以代勞。對在比賽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班主任應該做好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分析和思考,便于有效指導。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典型事例,教師要充分肯定,加大宣傳,擴大影響力。
5.有效總結(jié)
活動結(jié)束后,關鍵在于總結(jié),有效的總結(jié)對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促進學生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總結(jié)。
圖片展示。每個人將自己在活動中有意義的畫面拍成照片,并用文字注明,進行展覽。圖片需記錄活動的過程,特別是體現(xiàn)由學到會的過程。如在舉行挑菜活動體驗時,我們的學生用圖片記錄了如下過程:走進菜市場—到農(nóng)村走一走—認識蔬菜—請教挑菜方法—動手實踐—和父母比一比—展現(xiàn)我的作品等。通過這樣的記錄保存真實的體驗過程,以便于回憶、總結(jié)和反思。
真情傳送。讓學生將在活動中觸動情弦的事情用日記形式記錄下來。真情日記可以是成功的體驗,可以是失敗的心情,可以是自己的感受、見解等。交流會上,大家互相傳閱日記,相互學習和借鑒。通過民主推薦,選出若干篇日記發(fā)表于班級報紙上。
開辟專欄。我們每周在班報《成長在線》上開辟“勞動體驗一得”“分享成敗”“家長心聲”等專欄。各專欄刊登學生在勞動中的體驗和收獲。如在“勞動體驗一得”欄目里,刊登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的本領、明白的道理等。開辟專欄從立體層面呈現(xiàn)出了活動中的方方面面,促進了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強了教育的引導性和針對性。
班級主題式勞動體驗讓學生親近勞動,感受勞動,學會勞動。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一些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熱愛生活的情感,明白了只有雙手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的真正含義。
【王志剛,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教師】
責任編輯︱黃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