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晨+于天達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反應堆系統(tǒng)設計技術重點實驗室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利用有限元仿真軟件ANSOFT對直線磁阻電機的動子齒頂寬、動子齒底寬、單邊氣隙和永磁體厚度等關鍵參數開展參數化分析,得到力移特性曲線族,從中優(yōu)選出最佳電磁結構參數組合。
關鍵詞:力移特性;ANSOFT;磁阻電機
0 引言
力移特性是磁阻電機在固定勵磁狀態(tài)下所具有的特性,是動子所受電磁推力和動子位置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于衡量關鍵電磁結構參數設計是否合理。在電磁結構基本確定的前提下,分別對動子齒寬、單邊氣隙和永磁體厚度等關鍵尺寸開展參數化分析。
1 仿真模型
計算采用了圖1所示的1/6軸對稱有限元模型(其力能計算結果為完整模型的1/6),由控制線圈、磁極模塊、永磁體和動子共同組成。模型中各部件材料及電磁性能需根據實際情況指定。
2 邊界條件與源
邊界條件施加在背景區(qū)域的邊界上。模型可近似認為與其它磁場源和電流源是隔離的,因此需要在求解區(qū)域的外邊界上施加“balloon”邊界條件,即求解區(qū)域的邊界延長到無限遠,在無限遠處Az或Aφ為零。
計算采用電流源,用安匝數(即磁通勢Fm)表示。為便于電流源加載,需定電流運行的相序。按照任意相序中的激磁安匝進行電流源設置,通過動子位置掃描分析,即可得到該勵磁狀態(tài)下的機構力移特性。
3 變量設置
定義變量并添加進變量列表,變量如下:
W1:1/2齒底寬,mm。W1=2、3、4、5、6;
W2:1/2齒頂寬,mm。W2=2、3、4、5、6;
δ:單邊氣隙,mm。δ=2.5、3.0;
dp:1/2永磁體厚度,mm。dp =2、2.5、3。
4 仿真結果分析
圖1為仿真得到的不同電磁結構參數組合下的力移特性曲線族,其中最大輸出電磁力超過6×334N=2000N的組合有65組。選出=2.5mm和=3.0mm時最大的一組列于表1。組合1的電磁力更大,達到6×483N=2898N。
計算結果表明,氣隙對輸出電磁力的影響較大,氣隙增加導致電磁力下降。但是在確定氣隙時,并非越小越好,還應綜合考慮機械阻力、零部件的可加工性與機械強度等多重因素。
5 結論
建立了1/6電磁結構模型,在運行參數和主要結構確定的前提下,利用ANSOFT軟件,對動子齒頂寬、動子齒底寬、單邊氣隙和永磁體厚度等關鍵電磁結構參數開展了設計分析,獲得了=2.5mm和=3.0mm 兩種氣隙的最佳電磁結構參數組合。
作者簡介:
楊曉晨(1980—),男,遼寧錦州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反應堆結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