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
我們的世界,需要兩種力量并存:科技文明與精神家園。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始于人、歸于人、服務人、幸福人。高科技為人所用,才是符合人性的最佳選擇;被物欲控制靈魂,讓人性膜拜于科技產品,是物奴,是異化。
這是一場“廁所革命”,革命是與時俱進的。要廁紙,請刷臉!
刷臉之后才出60厘米的廁紙——刷臉出廁紙,雖然能控制浪費,但刷出還是要時間的,比如你戴了帽子,請摘掉帽子;戴了眼鏡,請摘掉眼鏡,然后在屏幕前站立數秒后,機器下方緩緩出紙。如果你操作不熟練,你就繼續(xù)浪費時間吧。但是你不懂如何操作,你的臉刷不了,急也沒用。不刷臉,你就急吧!刷臉出廁紙,是被逼出來的一種奇招,人家是通過現代科技來約束不文明行為。
報道說,為了方便游客如廁,北京天壇公園即使面臨著廁紙被“打包卷走”,勸阻遭白眼的現實,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表態(tài)廁紙不會斷供,但后來人家還是悄悄上線了“刷臉出廁紙”設備。究其何因,可能還是因為“打包卷走”的人不少,要不,天壇公園何必花錢安裝這“刷臉”設備?
由刷臉出廁紙,可以看出這一技術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其實起初刷臉是用于考勤,即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考察上班的出勤情況。如今用來刷廁紙也算是別出心裁了?,F在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以后是不是一個刷臉的時代,誰又說得清楚?
在全球倡導數字化生活的大環(huán)境之下,人們對于“刷臉”需求和熱情幾乎是與日俱增。比如在ATM機上使用了人臉識別系統,顯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方便和安全。據說刷臉還可測顏值,你的是高還是低,使用刷臉APP就能知道。這種刷臉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準確性有多高,就難說了。娛樂娛樂可以,不必太認真。如今,現代科技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那“掃地狗”是聰明的“狗”,把整個屋子清掃干凈后,自己會回去充電;又比如那智能馬桶蓋,不但人性化,而且能防止細菌感染,預防多種疾病……這些技術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與溫馨。但用科技約束不文明行為,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刷臉出廁紙是一種無奈的舉措。類似于廁紙被“打包卷走”的不文明行為,真的不少——舉行花卉節(jié),花卉被搬;舉行燈籠節(jié),燈籠被拿走;舉行風車節(jié),大量展品被游客摘走,主辦方無奈撤展……以后是不是要刷臉賞花、刷臉觀燈、刷臉看風車?
的確,科學發(fā)明是一把雙刃劍,“曼哈頓計劃”成功了,核武器誕生了,廣島、長崎抹平了。愛迪生用燈光蕩滌了黑暗,都市是萬家燈火不夜城,但“光污染”已成問題。手機網絡消除了空間的距離,卻沒有了鴻雁傳書的企盼,許多人微信朋友圈,丟失的是親情。我們的世界,需要兩種力量并存:科技文明與精神家園。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始于人、歸于人、服務人、幸福人。高科技為人所用,才是符合人性的最佳選擇;被物欲控制靈魂,讓人性膜拜于科技產品,是物奴,是異化。天壇公園的刷臉出廁紙雖然可約束不文明行為,但有悖于科技文明與精神家園這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