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 要:近年來,綜放技術及其大采高技術得到了快速的進步,更多的回采巷道逐步趨向于煤層掘進式發(fā)展,但是以往的支護方案難以保障煤層的安全開采,這嚴重阻礙著我國現代社會高產礦井的發(fā)展,錨網支護成為當前巷道支護的基本方向。本文為了系統(tǒng)性分析大斷面巷道綜掘錨網支護快速掘進技術,以云南省開遠市大莊煤礦為案例,針對33011綜采工作面的實際現狀,明確巷道中“錨網+錨索”的支護方案,并且進一步計算錨索、錨桿等的支護參數及其關鍵技術,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斷面煤巷;綜掘錨網支護;掘進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060
0 前言
錨網支護技術較為先進,能夠有效提升成巷效率,完善支護質量,并能夠大幅度降低支護資金投入,其屬于新時期回采巷道的主要支護方案,該技術有助于提升巷道斷面的使用效率,就回采工作面的維護技術來說更加方便與快捷。現階段,錨網支護技術已經逐漸發(fā)展成為主要支護方式,將其作為提升采煤質量及其采煤效果的切入點,尤其是在我國,大部分煤礦企業(yè)已經具備成形的錨網支護設備及其相關施工工藝,同時,錨網支護技術也是巷道支護創(chuàng)新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巷道錨網支護技術的經濟性、便捷性及其安全性,有關工作人員應當強化對于大斷面煤巷綜掘錨網支護技術的研究,以此逐步提升煤礦開采經濟效益,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率,為煤礦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奠定基礎。
1 大斷面煤巷工程概況
云南省開遠市大莊煤礦有限公司屬于資源整合性礦井,井田內煤層已經具備多年開采歷史,在以往的開采過程中,巷道均使用炮掘架棚支護模式。由于機械化程度不高,加之受到巷道圍巖壓力的限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同時也對掘進施工進度造成了阻礙[1]。近年來,隨著采煤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有關人員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分析,逐步推廣使用錨網支護技術、綜掘技術等,有效提升了煤礦企業(yè)的施工效益。本次主要以大莊煤礦33011工作面作為案例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
33011工作面運輸槽總長度700m,切眼130m;巷道斷面為矩形,毛寬為4.5m,凈寬4.4m,毛高3.0m,凈高2.9m,毛斷面面積為13.14m2,凈斷面面積為12.96m2;煤層厚度為4.8m,煤層傾角為40-70;煤層接力發(fā)育正常,不存在自燃趨勢,煤塵爆炸風險率較低;頂板中巖石包括7.35m砂質泥巖(斷口參差不齊,包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顏色呈灰色,層理均勻,中厚層狀)以及4.63m粉砂巖(斷口處少量炭屑,層理均勻,顏色呈深灰色,中厚層狀);底板中巖石包含7.12m粉砂巖及其黑泥巖(斷口參差不齊,包含少量云母片,層理均勻,顏色呈灰色,中厚層狀)以及2.0m細粒砂巖(主要成分為石英及長石,顏色呈灰色,層理均勻,中厚層狀)。
2 大斷面煤巷道快速掘進施工
大斷面煤巷道快速掘進施工主要設備為EBZ-50型綜合掘進機,掘進機自底板處截割煤層,并將其自動裝收,通過輸送機運輸到煤倉中。在啟動機器之前,應當做好準備工作,保障掘進機能夠正常工作,同時提前準備開采所需支護材料機器必要工具。在掘進過程中應當安排兩位施工人員,保障其具備較高的掘進機操作技能水平,在截割煤層的過程中,必須按照截割軌跡進行,保障截割面的平整性,禁止隨意或者自由截割,同時應當確保一次成巷,避免多次來回延長時間。在截割完畢之后,施工人員必須將掘進機退至支護區(qū)域中,放下截割頭。
3 錨網支護參數設計
3.1 頂板支護
頂板支護采用聯合支護方案,具體包括錨桿、錨索、金屬網、鋼筋梯子梁等,保障錨桿長度為2.0m,錨固通過樹脂加長,采用樹脂錨固劑(通常為Z2360型、$2360型兩種),錨固長度控制在1655mm;排距為1.00m,間距為0.97mm,各排均設置5根;每2m設置1排補強錨索,將其置于兩錨桿之間,保障至巷道兩邊距離一致;錨索長度設置為6.4m,基本材料為鋼絞線,直徑長為18.00mm,鉆孔深度為6m,外漏約0.2m,各孔均使用樹脂錨固劑$2360型(一卷)、Z2360型(兩卷)。錨固長度為2.00m,基本形式為端頭錨固,設置多功能鋼板為錨索托板(長:寬:高=0.25m:0.25m:0.016m)。通過15mm鋼筋制作鋼筋梯子梁,其總寬為80mm,總長為3928mm,各焊接兩條縱筋于錨桿位置;金屬網為菱形,其長度為4.5m,寬度為1.2m(網孔為55mm×55mm),使用鐵絲編制(3mm)[2]。
3.2 支護技術
3.2.1 頂板支護
頂板臨時支護的基本技術流程為:退出機組——閉電關鎖——敲幫問頂——連接錨網——前探梁設置金屬網、鋼筋托梁——調節(jié)前探梁至施工標準——臨時點柱的設置——臨時支護錨桿的打注(依據鋼筋托梁孔位進行/自兩側至上兩根)。
巷道掘進工作面的臨時支護方案為:臨時點柱+前探梁,工作面控定距設置在0.5m—1.5m之間;前探梁基本構成包括:無縫鋼管兩根(直徑為80mm,長度為3000mm);木板梁一根(長度1.2m/寬度為0.16m/厚度為0.10m);單體液壓柱共三根(DW35—180/IIOXL型)。在掘煤循環(huán)一周之后,管理人員核查頂板,在保障頂板安全系數達到施工標準的情況下,吊裝前探梁,保障其與兩排錨桿距離的適當性。安排兩位施工人員站立于支護之下,挑接網片移動鋼管至煤墻上,設置木板梁,在科學調整之后,自木板梁絞頂,同時在工作面設置臨時點柱。
在臨時支護設置結束之后,開展永久錨網支護工程。首先針對頂板之間的錨桿,保障其深度為2.20m,外露的錨桿控制在20mm左右,各孔注入樹脂錨固劑,要求在注入$2360型(1卷)后注入Z2360型(1卷),然后使用錨桿設備進行攪拌,維持半分鐘,使用錨桿機安裝螺絲,并設置檢查試驗,保障預緊力達不低于100N。
3.2.2 錨網支護
在頂板支護施工結束之后,全面檢測巷幫,以支護參數標準眼位作為基本依據,眼位標定為2.0m,各孔均注入樹脂錨固劑,要求在注入$2360型(1卷)后注入Z2360型(1卷),以錨桿將樹脂錨固劑抵至底部,然后使用錨桿設備進行攪拌,維持半分鐘,使用錨桿機安裝螺絲,并設置檢查試驗,保障預緊力達不低于100N。
3.2.3 錨索支護
以錨索排距、錨索行距作為根本出發(fā)點,設定錨索孔的實際位置,在鉆孔之后將其清理干凈,保障鉆孔深度在5.0m,各孔均注入樹脂錨固劑,要求在注入$2360型(1卷)后注入Z2360型(1卷),安排兩名施工人員將樹脂錨固劑抵至底部,開啟鉆機攪拌20s左右,在攪拌之后等待60s,保障錨索外露不超過0.3m。使用收縮機拆卸攪拌器,保持半小時后裝設鎖具、托板,然后漲拉錨索至100KN以上。
4 錨固質量及其頂板離層檢測
4.1 錨固質量檢測
在支護工作結束之后,檢測員針對錨桿螺母進行抽樣檢查,各組三根檢測一根,若第一次檢測不合格,應當抽取下一組,仍不合格則需要對所有錨桿重新緊固。
由管理人員定期開展試驗,檢測錨桿、錨索是否正常,就錨桿而言,每一百組抽取一組進行檢測,各組為三根錨桿,抽檢比例應當在1%以上。原則上來說,被檢測組都應當與設計目標相一致,否則繼續(xù)抽檢。針對錨索來說每20根檢測一組,保障試驗為非破壞性抽拉,如果發(fā)現存在伸長現象則繼續(xù)張拉,如果多次抽檢均存在問題,則應當技術通知技術管理人員,明確施工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具備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抽檢要求為頂錨桿達9800N/幫錨桿4900N為有效,外移量應當控制在0.02m間,超出應當重新抽檢計算。
4.2 頂板動態(tài)檢測
由管理人員檢測頂板動態(tài),距離掘進面15米范圍內觀測,每三天檢測一次,連續(xù)觀察一個月,如果數據逐步趨向穩(wěn)定,則可以延長觀測時間為一周一次。錨桿頂層指標應當在15mm-10mm之內,如果檢測數據與指標參考值不符,則應當及時檢查頂層并提出完善策略。如果錨桿在錨固范圍外離層,則可以提升錨固力或者增大支護量。如果錨桿在錨固范圍內離層,則應當通過金屬結構強化支護,或者延長錨索長度也有助于提升安全性。
5 施工安全技術要求
管理人員應當定期安排專門人員檢查支護材料,禁止使用質量不合格的材料。如果頂部出現異?,F象,例如厚度增加、煤層破碎或者松軟等,應當技術調整錨桿密度及其長度等參數,若有必要可以注漿,提高其牢固性,保障其滿足施工要求。在施工中如果錨桿等斷裂,應當提升支護質量,減小排距、行距或者增大錨索直徑,避免錨索斷裂造成人身傷害,降低生產效益。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支護大面積斷裂,應當要求施工人員及時撤出,停止施工[3]。
6 結束語
綜掘錨網支護技術的運用相比以往的支護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圍巖的牢固性與穩(wěn)定性,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有關人員應當提高重視,通過綜掘機的掘進,達到節(jié)約人力物力,提升生產效率及其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林.大斷面煤巷綜掘錨桿支護快速掘進關鍵技術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1(15):90-92.
[2]王毛旦,劉隨方.綜掘及錨網支護技術在煤巷掘進中的應用[J].能源與節(jié)能,2016,01(20):129-131.
[3]李強,張艷君.巖巷綜掘機快速掘進錨網噴聯合支護施工工藝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06(29):89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