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袁士濤+丁耀東
夏玉米苗期是指玉米由出苗至拔節(jié)的階段,需經(jīng)歷20~25天,占整個生育期的1/4,此期間主要是長根、增葉、莖葉分化,決定葉數(shù)和節(jié)數(shù)的營養(yǎng)生長階段,玉米苗期若管理不當(dāng),極易形成大小苗、弱苗及病殘苗,對玉米的后期產(chǎn)量具有很大影響,因此,玉米苗期管理十分重要。玉米苗期管理的重點是促進根系發(fā)育,適當(dāng)控制地上莖、葉的生長,使幼苗達到根多、苗壯、莖扁、葉寬厚、葉色深綠、植株敦實,為穗粒期的生長發(fā)育打好基礎(chǔ)。現(xiàn)將夏玉米苗期管理技術(shù)要點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視情澆“蒙頭水”
玉米播種時,要實現(xiàn)苗全、苗齊、苗壯、苗勻,必須擁有良好的土壤墑情,若土壤墑情不足或不勻時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出苗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玉米苗期由于植株小、葉面積小,因此蒸騰量低,需水量也小,具有較耐旱但怕澇的特點。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只有播種時土壤墑情不足的地塊才需要及時澆“蒙頭水”,一般每畝澆水40~50米3。
2. 及時查苗、補苗
夏玉米在出苗期間,由于干旱、水澇、整地或播種質(zhì)量差、病蟲破壞、種子發(fā)芽率低等原因,很容易出現(xiàn)缺苗的現(xiàn)象。因此,玉米應(yīng)在出苗后立即查苗,在同行或相鄰行就近留2株以備及時補苗。在連續(xù)缺苗3株(穴)以上時應(yīng)及時補苗,補苗的最佳時間是在3葉期以前,晴天下午或陰雨天進行。為了提高成活率,可采取帶土移苗補栽的辦法,以減少與相鄰株間苗勢的差異,并且最好栽后及時澆水,以縮短緩苗時間。缺苗3株(穴)以下的情況,在缺苗處一側(cè)或兩側(cè),留雙株(一般不提倡補種)。
3. 適時間苗、定苗
玉米出苗后,若不及時間苗、定苗,很容易造成小苗擁擠、爭肥爭水,形成弱苗,造成空稈,降低成穗率。適時間苗、定苗有利于提高玉米群體整齊度、降低弱株率、確保最佳密度。具體方法是:當(dāng)玉米苗長到3~4片葉時,按照不同規(guī)格種植的株行距適當(dāng)進行間苗;當(dāng)玉米苗長到5 ~ 6葉時進行最后定苗,即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圓留扁,去病留健,去混留純,去密留疏。間苗、定苗的時間選在晴天下午進行為宜,最好是連根拔除。對耐密型品種或高產(chǎn)田地塊,留苗密度為每畝4500株左右;稀植型品種或地力較差的地塊,留苗密度為每畝3500株左右。在間苗、定苗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雜草和病蟲也要一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小苗能夠健壯地生長。
4. 早施苗肥
拔節(jié)前后追施提苗肥,一般情況下每畝追施尿素10 ~ 15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氯化鉀10千克或玉米專用復(fù)合肥30 ~ 40千克。施肥采用開溝條施或刨埯穴施,注意化肥深施,一般深度掌握在施入土壤10厘米左右為宜,距植株15厘米左右,除施用化肥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機肥。具體施肥方法應(yīng)根據(jù)苗情、土壤肥力、天氣狀況等情況來定。
未施種肥的玉米田可在玉米苗側(cè)開溝追施復(fù)合肥;三類苗、移栽苗一般在定苗前后追施提苗肥;對于壯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種肥充足的玉米地塊,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具體情況還須要根據(jù)苗情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
5. 適時中耕松土
玉米苗期中耕可疏松土壤、除草、保持土壤通氣性,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生長深扎,有利于微生物活動,促進有機肥料分解,增加土壤有效成分,防旱保墑,從而改善幼苗期營養(yǎng)條件,增強植株抗旱、抗倒伏能力。一般中耕2 ~ 3次,定苗以前幼苗矮小,可進行第一次中耕,中耕要注意避免壓苗,深度以3 ~ 5厘米為宜,苗旁宜淺,行間宜深;第二次在定苗后進行,深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麥茬夏直播玉米可結(jié)合中耕及時清棵滅茬,滅茬可惡化二點委夜蛾等害蟲的生存環(huán)境,減輕為害程度。
6. 科學(xué)防治病蟲草害
①田間雜草的防治。玉米播種后墑情良好,應(yīng)立即噴灑玉米田苗前除草劑,苗前除草劑(封閉)有乙草胺、莠去津等,滅生性除草劑有百草枯、草甘膦等。嚴格掌握施藥時間,施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除草劑說明書,不能重復(fù)用藥?;瘜W(xué)除草,可在播后芽前,每畝用50%乙草胺乳油100 ~ 120毫升,或40%乙·莠水懸乳劑(由乙草胺和莠去津復(fù)配而成)150 ~ 200毫升,對水30 ~ 50千克噴地面(封閉)。苗后莖葉處理,每畝用4%煙嘧磺隆膠懸劑75毫升,或20%百草枯水劑120 ~ 150毫升,對水30 ~ 50千克,在玉米高30厘米以上時定向(對草)噴霧防治,注意不要噴到玉米心葉內(nèi),以免產(chǎn)生藥害。
②苗期病蟲害的防治。麥收前后若天氣干旱少雨,氣候條件有利于薊馬、灰飛虱的發(fā)生。防治灰飛虱,每畝用25%吡蚜酮懸浮劑15~20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克,對水30 ~ 50千克噴霧,同時可預(yù)防粗縮病。防治薊馬,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克,或4.5%高效氯氫菊酯乳油30~40毫升,對水30 ~ 50千克噴霧。防治玉米螟,在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每畝用5%辛硫磷顆劑250克+細砂2~3千克撒施于心葉內(nèi),或用50克/升氯氟氫菊酯乳油50~70毫升,對水40 ~ 50千克噴霧。防治苗枯病,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 1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 ~ 45毫升, 對水50千克噴莖基部。噴霧時做到勻噴、透噴、不重噴、不漏噴,為提高防治效果,藥液要噴施到玉米心葉內(nèi),每次間隔5~7天,連噴2~3次。
7. 及時排水
玉米苗期不耐澇,要挖好圍溝和腰溝,如遇連續(xù)陰天或暴雨天氣,應(yīng)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防誘發(fā)病蟲害、爛根、苗黃或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