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二適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證》是中國書法史和文字學研究領域的一部杰作,涉及內容具有相當重要的史料價值。文章對《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出版情況與文獻價值進行了細致梳理。
【關 鍵 詞】高二適; 出版;文獻價值
【作者單位】陳昕,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
【基金項目】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民國時期章草書法文獻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TJTQ16-005 )研究成果之一。
高二適和他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證》近年來開始受到學界關注,不斷有學者對其書法藝術、書學思想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剖析。筆者經過多方搜求,對《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成書與文獻價值做了較為細致的梳理,以期為深入認識與研究高二適和他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專家學者們提供參考。
一、《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成書與出版
高二適(1903—1977),江蘇東臺人(今姜堰市),原名錫璜,后易名為二適,取“適我、我適”之意,晚年署舒鳧、磨鐵道人之號,是近現代著名學者、詩人和書法家。幼年入私塾,年少以晉唐楷書入書學之道,后游心鐘王之法,中年著力小王,晚年主攻章草。其不獨一家,博采眾長,既重傳統(tǒng),亦求創(chuàng)新,在書法藝術道路上,默默耕耘,艱苦探索。治學嚴謹,潛心國學,注重經史及詩學研究,曾??倍嗖抗偶小秳①e客辨易九流疏記》《〈劉夢得集〉校錄》等 [1]。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松江守(知潁昌軍府事)葉夢得訪得皇象《急就章》摹本,倍加推許,細心摹書,并據顏注《急就章》,用正楷釋于章草之側,此時已距皇象約九百年之久。又過三百余年,至明代正統(tǒng)年間,吉水人楊政在皇家藏書畫庫中發(fā)現了沉睡已久的葉氏摹注的《急就章》,發(fā)現有六百七十余字的損缺,于是根據明宋克所摹《急就章》(全本)補闕,并仿葉書,正注補其旁。聘良工,精摹勤,上石刊于松江府學之壁上,這就是世稱“松江本皇象《急就章》”的由來,或稱《明拓急就章》,或稱《楊刻急就章》。近代學者高二適曾發(fā)現的《明拓急就章》章正兩體,已均有訛誤。自20世紀50年代起,其廣搜《急就章》的有關資料,排比章正,詳審細察,矯正失誤,之后高二適《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流傳就與《急就章》休戚相關了。
在此有必要先考述章草的經典范本《急就章》?!啊都本驼隆肥俏鳚h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編撰。史游,西漢人,生卒年不詳,精字學,工書法,因著作首句有急就二字,故稱為《急就篇》或《急就章》,是漢代重要的兒童啟蒙讀物,同時又是研究文字學、書法學方面的重要著作?!稘h書藝文志》著錄蒙學的書目凡十家,自《說文》興而《三蒼》皆亡,今惟《急就篇》存留于世?!都本推窂膬热莸叫问蕉紖^(qū)別于早期的蒙學讀物,內容豐富且實用,編排合理,易于兒童掌握。全書用三言、四言和七言的韻語寫成,原有三十一章,經后人續(xù)增,今本存三十四章,章六十三字,正文分為三大部分,即姓氏名字、服器百物、文學法理?!盵2-3]
高二適以《明拓急就章》朝夕臨摹,但未唯限于臨池,更是用心揣摩,“久之,始稍解章草偏旁法則乃由篆隸省變?yōu)椴葜緩健?[4]。其傾注全力,推理探究,深刻地認識到章草不獨為吾國文字草法之權輿,即論今草、正書書體亦無不由此省變而出;同時也悟出“章草為今草之祖,學之善則筆法亦與之變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矣” [5]。遂萌生考證《急就章》的動機,并執(zhí)著實施,發(fā)憤搜索各種《急就章》的注本、考異、考校本及漢簡、碑帖等凡與章草有關的典籍,旁求博考,尋找致誤之由,利用豐富的篆、隸、草之資料,旁征博引,對《急就章》深入考證?!坝酁椴髡虏?、推尊草圣之功、思承先而啟后,故輒復綜合前三十一章,為拾遺補闕,以一正其訛誤,吾書凡章草一字,必求合隸之變,凡釋正一字,亦必求合于草之形體,其草之本與古文者同,而章草省變之由與夫上承篆隸而下為今草之所從出者,亦均可迎刃而解矣,斯乃前人之未嘗言而為余之所尤用心者。”[5] 其治學之嚴謹可見一斑,歷十載春秋撰寫《新定急就章及考證》,于1964年初步定稿。據有關著文介紹,實際上高二適整整花了十五年的工夫,截至1969年,共校補了七次,足見他在《急就章》上所花之心血?!缎露本驼录翱甲C》,誠可謂我國書法史之巨制宏文,裨益后學。
成書后,為盡早面世,徐純原持稿奔走,但因正處“文革”浩劫時期,未能如愿。直至1982年,在高二適女兒可可的努力下和賴少其的力薦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手跡影印出版發(fā)行,在書界影響甚巨。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經典杰作承南京文聯的努力和支持,于2009年按其手稿真跡彩印了新版本(共三冊),此卷必將惠及后世,流芳千古。
二、《新定急就章及考證》的文獻價值
1.是考訂著者思想的可靠性資料
書中的序言和內容精妙,考證嚴謹細致,邏輯清晰,無一不是高二適思想情致的生動記載,反映其在中國書法史和文字學研究領域的治學思想,此書是考訂著者復興章草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可靠性資料。
“眾所周知,我國文字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同社會變革一脈相承,文字是因社會發(fā)展、各種職能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但文字的發(fā)展變化決非憑空臆造,而是在前人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沿襲變化,今后文字的改革、書體的演變也必然遵循這個規(guī)律。因此,對古文字的研究,找出其變化規(guī)律,不只是便于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可以隨時隨意、從心所欲地應用而不出錯誤,更重要的是,它將為今后文字的演變、簡化找出規(guī)律,為今后的書體創(chuàng)變開辟道路?!盵5]高二適先求古文篆隸之遞變,再求漢隸之省為草,通過對章草這個古老書體的研究、考證,深入探究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梳理了文字演變及傳承的脈絡,揭示了古代文字的變革規(guī)律,填補了文字學和書法史的缺憾,對未來文字的變革和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這是出于一位成長在民國時期的學者對中國文化真實情況的現實思考,無疑體現其復興章草精神之所在。這些頗有助于對高二適思想和民國時期學者的全面研究。
高二適通過深入探究和考證,在積極探索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亦求創(chuàng)新。其指出,“書既藏事,輒用真行草書四體書之,并親用竹木簡之筆法,借證我國文字書史,自漢魏以迄于近日,已揭破抱殘守缺,而豁然成就日新月異之局勢” [6] 。 觀其書稿,《新定急就章及考證》一書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書學論著,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鴻篇珍品,足以與孫過庭的《書譜》媲美。高二適自創(chuàng)的“四體書”,允得宋克的法乳,高二適題宋克《張懷瓘論用筆十法》帖:“‘四體書,宋仲溫始為之,吾今又大昌其妙,以俟知之者?!薄案叨m強調書法的創(chuàng)新,通過學習古人,取法經典,與各種書體相互學習借鑒,然后融會貫通,取其所長,同時加入自己的個性特征,其藝術魅力才能傳承萬代。這在其書法實踐中表現尤為明顯,他以章草為基礎,雜以其他諸體,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探索,終于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學古而不泥于古,敢于打破古人規(guī)矩,成自家一體,這正是高二適創(chuàng)新精神所在?!盵6]這些不僅對高二適的研究有益,對民國時期學者的全面研究和對民國時期文化藝術的深入研究也是有益的。
2.傳承中國文化藝術
《急就章》影響深遠、廣泛,即使自古至今對其用章草書寫之說多有質疑,但它在文字學、書法學研究領域仍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章草至西漢宣、元帝之間基本定型,興盛于東漢中、晚期以至三國及晉代,特別是在東漢晚期形成了空前的草書熱潮。之后章草沉寂了漫長的歲月,民國時期,書法藝術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各種書體都有展現,從而開創(chuàng)了民國時期尚勢出新的書風,章草正是在這一時期得以高揚,綻放光彩,扭轉了學士多不諳草法的局面?!盵7]把目光放在民國這個時期,就不難發(fā)現敦煌學悄然興起以及大量秦漢簡牘的出土,王國維、羅振玉、啟功等學者的論著和這種珍貴豐富材料的出現為高二適考證《急就章》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
而對于章草的傳承, “自唐以來至民國時期就因訛誤難以延續(xù), 章草創(chuàng)作多因此而成為俗書, 因此時代急需對章草進行研究考證的人才” [8]。章草在唐、宋進入衰落期,雖然唐貞觀之際,經學家顏師古為《急就章》作注,宋王應麟又補注,對章草的流傳起到了一定作用,后又相繼有葉夢得、趙孟頫、宋克、楊政等書法家整理研究,這種書體尚有傳承,也為書寫者解決了識章之難,但也無法掩蓋章草逐漸走向沒落的趨勢。高二適極具遠見卓識,憑借其敏銳的目光和深厚的積淀深入探究章草,傳承發(fā)揚古老的書法藝術。他清楚地發(fā)現,“自唐顏師古之《急就篇注》出,而漢晉諸家之書不得廣傳這是由于顏氏舍章存正以至造成祗維其文,不維其書”;“又顏氏注所錄正文,與松江本皇象章書對勘,時有筆蹟異同,及疑似牽混之處,指出顏氏自是離漢隸而考章草,舍章書而考《急就》……斯乃顏氏不傳章草妙蹟之過”;尤其令人“嘆恨的是由于顏注不傳皇象等諸家之書使唐代章草之法若存若亡,雖能書者輩出,然能工章草者絕少” [4]。高二適直指顏氏“三失”,慨嘆于章草自東漢之后便一蹶不振,“于是歷時數年埋頭于章草研究,才有了《新定急就章及考證》這一巨制,這是一種對中國文化藝術傳承的擔當” [6],使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恢復生機。
|參考文獻|
[1]莊希祖. 草圣生平——試論高二適先生的書法[J]. 中華書畫家,2013(7):35.
[2]陳昕. 《急就篇》成書及版本述略[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6):102.
[3]劉偉杰. 《急就篇》亡佚文獻考[J]. 濰坊學院學報,2009(5):81.
[4]高二適. 新定急就章及考證序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術,1982.
[5]徐純原. 高二適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證》[J]. 中華書畫家,2013(7):42.
[6]李明銀. 高二適書法藝術研究[D]. 河北大學,2014.
[7]陳昕. 民國時期章草書法文獻研究基點分析[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82.
[8]朱海林. 高二適的章草書學思想[J]. 書法賞評,2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