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予
2017年4月,一批稚拙可愛,描繪父女生活的水彩畫在網絡走紅。這批畫的作者是江蘇省南京市的王孝賢,網名“圈爸”的他,用2000多張水彩畫表達了自己對女兒深情的愛。作為畫畫是“自學成才”的標準理工男,“圈爸”的畫也許算不上十分“專業(yè)”,卻打動了無數(shù)看畫者的心。讓粉絲們驚嘆:“愛無大小,只有深淺。陪伴,才是最長久的告白。”
誕生在衛(wèi)生紙上的
“全家?!?/p>
王孝賢第一次作畫,畫的并不是女兒圈圈,而是“全家福”。他畫畫時的心境,也并不是因為高興,而是因為“不開心”。
2012年除夕,王孝賢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電視機旁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年春晚有個特輯叫“最美全家?!薄.斊聊簧祥W現(xiàn)出一張張從全國各地征集來的全家福時,一直興致高昂的王孝賢突然意識到,因為自己喜歡攝影,總是操刀“攝影師工作”,自家的全家福里常常是幸福滿滿,卻獨獨沒有自己。
幸福的“全家福”里獨獨缺了自己,王孝賢變得不開心了,他抓起茶幾上的筆,就著桌上的卷紙,提筆就畫起了心中的“全家?!薄<埐诠P粗,又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王孝賢的畫自然且充滿任性,但全家人竟報以熱烈的掌聲,尤其是才4歲的女兒圈圈,更是捧著這幅“全家?!比氯轮骸拔覀円灿小腋?!我們也有‘全家福啰!”
全家人的“捧場”讓王孝賢很高興,而女兒圈圈的話,卻又讓他陷入了沉默。因為平時工作太忙,他鮮少有機會陪圈圈,雖然帶著圈圈拍了那么多張“全家?!保麉s從沒曾想過,人員齊全的“全家福”原來在圈圈心里也如此重要!那一刻,他“惡狠狠”地下了一個決心:以后每天畫一幅畫,畫女兒,畫女兒的成長,畫全家的幸?!?/p>
像很多有女兒的爸爸一樣,王孝賢也是標準的“女兒奴”,圈圈出生后,光榮升級的王孝賢就決定記錄下女兒的成長。一開始,他選擇了記日記的方式,每天都寫,主要內容就是每天吃了什么,上了幾次廁所之類。盡管寫得很認真,但王孝賢的妻子一直很“不屑”:“這有什么好看的,雞零狗碎的?!辈贿^,妻子的“不屑”并沒有打斷王孝賢的熱情,他一直堅持著,并認定將來要當做“獨屬于父女倆的秘密”,與女兒分享。
堅持到圈圈兩歲時,王孝賢開始嘗試著每天給女兒讀這些成長日記??墒呛芸上?,他讀得聲情并茂,可幼小的圈圈完全聽不懂他的話,總報他以“蒙圈”的表情。時間一長,王孝賢也漸漸泄氣了,一天勝一天地懈怠,最后,他將這些成長日記一鎖,封存進了“檔案庫”,徹底“封筆”了。
沒想到,“封筆”兩年后,春晚“全家?!钡拇碳ず团畠汉唵蔚囊痪湓挘屚跣①t內疚之余突生靈感:既然文字干癟無趣,那么,干脆用女兒看得懂、易理解的漫畫來當成長日記吧!
“吃飽了沒事干”
創(chuàng)造出的奇跡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畫風一變”,困難倍增。作為從未接觸過繪畫的電力學理工男,要讓王孝賢以漫畫的形式記錄女兒成長,就好比張飛丟棄刀捏繡花針,他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有兩年的時間,“菜鳥”王孝賢還只在技巧上慢慢摸索,他自嘲:“一開始連怎么構圖、比例如何都不懂,后來翻出以前的一些繪本,開始模仿著里面的結構畫,慢慢地才摸索出門道”。
對王孝賢來說,繪畫水平一般還只是小關口,親朋好友的不理解才是更大的難關。大家聽說他要學畫畫做成長日記,都無一例外地嗤之以鼻:“畫這個有什么意思,還不如直接拍照。”就連圈圈的外公也開玩笑地調侃道:“你呀,這叫吃飽了飯沒事干?!?/p>
可王孝賢覺得這事是拍照無法比擬的。他向圈圈的外公解釋說:“有的事過得太快,當場來不及拍下來,又沒法讓孩子重新擺造型。而畫下來,就不會錯過了?!弊钪匾氖?,為了“情景再現(xiàn)”,畫的時候還要揣摩孩子的心理,這樣慢慢的,也能更好地理解女兒。
為了更好地畫下女兒,王孝賢不斷錘煉畫技的同時,想盡一切辦法“留住女兒”。生活里點滴的細節(jié),他都記下來,晚上再畫在本子上。為了防止遺忘,他還會隨時把女兒說過的有意思的話錄在手機里,晚上畫畫的時候拿出來放。他不方便的時候,就拜托圈圈的外公、外婆、媽媽幫忙記錄、轉述。
自從開始畫漫畫記日記后,王孝賢的業(yè)余時間就只剩下了畫畫。他不上網,不看電視,不玩游戲,周末也盡量不去應酬。每天晚上,他就坐在燈下,選出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先用鉛筆畫草稿,再用墨水筆描一遍,然后完成細節(jié),包括打陰影等等,最后用毛筆寫下一段說明文字。完成一張,他約耗時30分鐘到1小時。
2014年年底,王孝賢的第一本漫畫集誕生了。幾句童言、父母與孩子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家人的笑料,都成了他筆下的精彩畫面。最開始,他只是畫簡單的鉛筆畫,后來變成了水彩作品。
王孝賢的堅持也慢慢改變了身邊人的態(tài)度,不僅圈圈的外公外婆由“看笑話”轉變成了“資深推手”,有客人來就會拿出漫畫熱情推薦,親朋好友們也都一一成了“鐵桿粉絲”。
2015年年初,王孝賢開通微信公眾號,專門保存這些畫,他沒做任何宣傳,親朋好友呼啦啦地給他漲了上萬粉絲。而看過他的成長漫畫的網友一陣轟動:“‘圈爸太有才了!”“女兒萌哭!”“每一張畫,滿滿都是愛??!”甚至有無數(shù)網友激動地問:“太美了,請問哪里可以買到本子和筆?”
畫下的是你,陪伴的你我
從此,畫“成長日記”成了全家人共同的愛好和“事業(yè)”,拉近了全家人的距離。現(xiàn)在,王孝賢全家人都養(yǎng)成了習慣,出門遇到值得記錄的事,都會打開手機錄音,回家后,再轉交給王孝賢,將它們還原在畫紙上。有時還沒畫完,老人孩子就會忍不住跑進來打探,或者補充點細節(jié),每每這時,王孝賢就會幸福不已,感覺“家里滿是溫馨的粉紅泡泡”。
2016年8月的一天,王孝賢一家人路過金飾店,看到了一塊只有一半的玉佩,圈圈突然說:“其實爸爸并不完美,比如有時候會亂講話……”女兒這句莫名其妙的話讓他有點奇怪,就問:“那我到底怎樣呢?”圈圈思維跳躍地答:“也沒什么,很多玉也并不完美,就像那塊只有一半的玉佩?!边@樣的回答讓王孝賢更加深刻地感覺到了女兒一天天的成長。
王孝賢的妻子對圈圈的管教很嚴格,而王孝賢則是“放養(yǎng)派”,認為只要女兒開心就好。這樣截然相反的教育理念經常會在家庭里造成矛盾沖突,有了成長漫畫后,每次爭吵后,夫妻倆在心平氣和地翻閱時,都學會了換位思考。
“畫得多了,我慢慢理解了圈圈媽媽的想法,而圈圈媽媽呢,也明白了我作為‘女兒奴的心態(tài),慢慢的,互相間變得體諒多了。”王孝賢這樣認為。
到2017年2月,王孝賢已經畫滿了三本,這2000多張漫畫承載著全家人的回憶,他覺得“很值”。但更多的時候,這2000多張畫就像一本承載著回憶的月光寶盒,給全家人帶來滿滿的幸福與快樂。
每當說起這個,王孝賢都是滿滿的感慨:“有時候,圈圈看到現(xiàn)在完全不記得的小時候的‘糗事,還會大發(fā)疑問,惹得全家人歡笑聲連連;有時候,我們翻翻之前的畫時,看到圈圈的成長過程,又是欣慰,又是感慨。時光真是過得太快了,日子是那么的短,值得珍惜的,卻又是那么的多。”
在王孝賢的影響下,9歲的圈圈不僅愛上了畫畫,還學會了在長輩生日時主動送上貼心的繪畫祝福。
有一天晚上,圈圈突然拉著王孝賢和妻子的手,說:“這樣我們就是開開心心幸福一家人。”說完,圈圈就睡著了。那一刻,王孝賢和妻子四目相對,所有的辛苦都溫柔成了滿滿的幸福感。他在畫中寫下:“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女兒的那種幸福感,我感到好驕傲好驕傲!”
這也成了王孝賢繼續(xù)堅持下去的理由與動力。至于外界的態(tài)度,點贊也好棒嚇也罷,他都已經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非常慶幸在女兒的成長里沒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