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2017年5月6日,意大利蒙扎國家賽車場,一場沖擊人類體能極限的挑戰(zhàn)上演。當基普喬格邁動雙腿丈量完42公里195米長度的一瞬,時間定格在2小時零25秒。看起來,人類距離沖破馬拉松2小時的“神話”已經(jīng)如此接近。
1896年3月底,希臘在首屆奧運會開幕之前,舉行了一次距離約為40公里的長跑,以選拔運動員,那可以看作現(xiàn)代馬拉松的第一場正式比賽。當時的第一名跑了3小時18分鐘。一位名叫斯皮里東·路易斯的送水工名列第五。十幾天后,他用2小時58分50秒跑完40公里路程,成為首位奧運會馬拉松冠軍。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說1908年倫敦奧運會時,為方便英國皇室人員觀看馬拉松比賽,起點設(shè)在了溫莎城堡的花園,線路一路向東進入倫敦,最終抵達白城體育場的終點。美國人約翰尼·海斯以2小時55分18秒4率先完成這段全長42公里195米的距離。1921年,國際田聯(lián)將這一長度認定為馬拉松比賽的標準距離,海斯也因此成為第一位男子馬拉松世界最好成績的創(chuàng)造者。7年后,2小時30分的大門被打開,1925年10月,美國人阿爾伯特·米切爾森在紐約州的一場比賽中跑出了2小時29分01秒8。
1952年6月,英國人吉姆·彼得斯在將馬拉松成績推到接近2小時20分后不久,走上了奧運賽場。身為最大奪冠熱門的他遇上了有“長跑火車頭”之稱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扎托佩克。半程左右,從沒跑過馬拉松的扎托佩克一邊跑,一邊問彼得斯:“這種速度行嗎?”回答是:“太慢了”。彼得斯本意只是為了迷惑對手,可扎托佩克聞聽此言,真的提速沖到了前面。彼得斯疲憊之下無力追趕,有苦難言。最終,扎托佩克奪冠,彼得斯卻沒能完賽。1953年6月,彼得斯終于再次證明了自己在馬拉松上的王者地位,他跑出了2小時18分40秒4。彼得斯闖開馬拉松2小時20分鐘之門,1954年班尼斯特在4分鐘之內(nèi)完成1英里,許多人將兩項成績并立為那一時代跑道上了不起的兩大突破。
彼得斯似乎總與“悲劇”掛鉤。1954年8月,在第四次刷新馬拉松世界最好成績之后一個多月,他參加了英聯(lián)邦運動會。當只剩最后幾百米賽程時,他看上去很有可能沖擊2小時10分大關(guān),但接下來幾度摔倒,步履蹣跚,最終倒在了距離終點不遠處。在那次被彼得斯自己形容為“差點死掉”的比賽之后,他淡出了賽場。
2小時10分大關(guān)留給后來者再做沖擊。1967年年底的福岡馬拉松賽,澳大利亞人德雷克·克萊頓一鳴驚人,用2小時9分36秒4完成了全程??巳R頓一年半之后又跑出了2小時8分33秒6,雖然這個成績是在一次被認為因測量不準確而“縮短”了賽程的比賽中完成的,不過它還是被記錄了下來,并保持了漫長的12年才被改寫。
隨著大批天賦卓然的非洲選手在流水線一般的長跑訓練系統(tǒng)中被鍛造出來,男子馬拉松紀錄在新世紀里成了“易碎品”。2002到2014的13年間,紀錄被刷新了7次,最近的6次都產(chǎn)生在柏林馬拉松的賽道上。這條線路起于國會大廈廣場,終點在勃蘭登堡門,串聯(lián)著多處柏林著名的教堂、博物館、歷史古跡、文化景觀,大部分是平路和緩下坡,只有三四個平緩的上坡,絕大多數(shù)賽段寬敞、筆直。這樣一條“黃金賽道”配合上9月不冷不熱的好天氣,讓柏林馬拉松成了破紀錄溫床。2014年,就在這條賽道上,肯尼亞人基梅托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推高到2小時2分57秒。
基普喬格在蒙扎賽車場的奔跑環(huán)境明顯比柏林馬拉松更加優(yōu)越:更平坦的賽道,更充足的補給,全程專人領(lǐng)跑,可能的干擾都被屏蔽。因此,他的2小時25秒不會被認定為世界紀錄。但顯然,“馬拉松是否能破兩小時”這一持續(xù)多年的爭論,答案已經(jīng)倒向了樂觀者一邊。
策劃并實施了這次“破2”行動的耐克公司賺足了眼球,想必不會放棄再度實施。基普喬格也說,他愿再次挑戰(zhàn)。擁有同等能力的馬拉松強人不止他一個?;蛟S,打開2小時,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