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金 偉
(煤炭工業(yè)鄭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7)
?
粘彈性阻尼器控制的筒倉倉上建筑減震分析
郭 金 偉
(煤炭工業(yè)鄭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7)
根據(jù)粘彈性阻尼器的減震耗能原理,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對鋼筋混凝土筒倉倉上建筑進行了常規(guī)和增設粘彈性阻尼器的分析計算,經(jīng)對比分析表明,倉上建筑增設粘彈性阻尼器后,不僅顯著降低了倉上建筑的鞭梢效應,而且改善了筒倉的整體抗震性能。
筒倉倉上建筑,粘彈性阻尼器,有限元,減震效果
工業(yè)筒倉用以貯存焦炭、水泥、食鹽、食糖等散裝物料。而在礦井及選煤廠中由于圓形筒倉容量大、流煤通暢、輸出能力強、結構受力性能好、防止煤塵飛散等優(yōu)點,成為常見的一種構筑物。然而由于倉上建筑一般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質(zhì)量、剛度與支承筒壁相差很大,地震時的鞭梢效應顯著,對結構不利。常規(guī)設計時《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guī)范》及《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都有對倉上建筑地震作用增大系數(shù)的規(guī)定,所以在地震作用下倉上建筑的結構構件尺寸及配筋率會很大。因此,如何保證倉上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經(jīng)濟性,對于筒倉設計研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通過有限元軟件對一筒倉及倉上建筑進行常規(guī)和增設粘彈性阻尼器的時程分析,并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驗證粘彈性阻尼器技術應用于筒倉倉上建筑的可行性。
1.1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20 m直徑圓形筒倉,支承結構高12 m,倉壁高32 m,倉上建筑為單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層高6 m。倉上建筑平面簡化見圖1。
工程抗震烈度為8度(0.20g),屬丙類建筑,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為1.0。
1.2 有限元模型與分析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粘彈性阻尼器對筒倉倉上建筑的減震性能,因此,本文僅輸入EI Centro NS 1940地震波(X向),將波的最大幅值調(diào)至相當于8度基本烈度下的加速度峰值。結構模型建立如下:
1)建立筒倉倉上建筑無阻尼器結構簡化模型并求得周期、位移反應、加速度反應。
2)建立筒倉倉上建筑增設粘彈性阻尼器結構簡化模型并求得周期、位移反應、加速度反應。
粘彈性阻尼器的方案布置:由于本工程為對稱結構,僅在倉上建筑X向相鄰兩柱對角布置。
2.1 周期
表1 周期對照表 s
表1給出了常規(guī)和增設粘彈性阻尼器方案下結構周期對比(前5階振型),從表1中可以看出,倉上建筑采用粘彈性阻尼器后的自振周期沒有顯著變化,說明阻尼器對結構的剛度影響不大,主要靠增加阻尼起到減震耗能作用。
2.2 位移反應
表2 筒倉頂部及倉上建筑位移反應對照表 mm
由表2可知,增設粘彈性阻尼器后的結構筒倉頂部最大位移有部分減少,而倉上建筑層間位移減少比較顯著。
2.3 加速度反應
表3 筒倉頂部及倉上建筑加速度反應對照表 m/s2
由表3可以看出倉上建筑采用粘彈性阻尼器后筒倉頂部的加速度峰值有部分減??;倉上建筑頂層加速度峰值減少較多,減震效果比較顯著。
1)倉上建筑增設粘彈性阻尼器后,結構周期變化不大,即阻尼器對結構剛度影響不大。
2)倉上建筑增設粘彈性阻尼器后,筒倉頂部的最大位移及加速度峰值部分的減少,倉上建筑的層間位移及加速度峰值減少顯著。
3)倉上建筑增設粘彈性阻尼器后,不僅使倉上建筑的鞭梢效應顯著降低,并且使筒倉的整體抗震性能也得到部分改善。
[1]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S].
[2] GB 50077—2003,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guī)范[S].
[3] 劉 劍,何益斌.粘彈性阻尼器的工程應用、工作原理及計算模型分析[J].中外建筑,2005(3):102-104.
[4] 吳曙光,常業(yè)軍.粘彈性消能減震結構設計參數(shù)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5,27(4):37-39.
[5] TSOWK,SMITHR SH.Re-evaluation of seismic torsion-al provis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9(28):899-917.
[6] 凌和海,薛素鐸,莊 鵬.減震結構中的粘彈性阻尼器參數(shù)優(yōu)化[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3):126-130.
[7] 楊樹標,郭金偉,李榮華.粘彈性阻尼器控制的不規(guī)則結構扭轉(zhuǎn)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4):7-9.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building above top of silos controlled by viscoelastic damper
Guo Jinwei
(Zheng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Co., Ltd, Zhengzhou 450007, 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dissip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viscoelastic dampers, with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the conventional and adding viscoelastic dampers of building above top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ilos t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building above top of silo after using viscoelastic damper, no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damping effect on buildings above top of silos, but also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ilo structure is improved.
building above top of silo, viscoelastic damper, finite element, seismic effect
1009-6825(2017)12-0039-02
2017-02-15
郭金偉(1982- ),男,碩士,工程師
TU3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