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張輝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安陽 455000)
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術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的影響
李良張輝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安陽 455000)
目的:研究風濕性心臟病應用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對患者術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患者47例,本組均予以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治療。統(tǒng)計對比手術前后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及生活質量水平。結果:本組術后血清IL-6、IL-8水平顯著低于術前,IL-10水平較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能明顯降低機體血清IL-6、IL-8等炎癥因子水平,提高血清IL-10抗炎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風濕性心臟病;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血清炎癥因子
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屬于心內科常見病癥,主要由風濕性活動造成心臟瓣膜病變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心慌氣短、下肢水腫等癥狀,影響患者身體健康。據統(tǒng)計,二尖瓣發(fā)病率占風濕性心臟病80%左右,且女性多于男性[1]。臨床常以消除心肌炎癥、恢復心臟功能治療為主,二尖瓣置換術,通過人工置換二尖瓣,可恢復患者瓣膜及心臟功能,改善機體炎癥癥狀。本研究選取47例風濕性心臟病,研究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術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風濕性心臟病患者47例,女29例,男18例;年齡34~62歲,平均年齡(49.81±11.24)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52±3.14)年。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均符合《內科學》Ⅱ、Ⅲ級標準[2];且入院后均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急慢性感染者;惡性腫瘤者;近期服用調節(jié)免疫功能藥物者。
1.3 方法采用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全身麻醉,取仰臥位,胸部碘伏消毒,鋪無菌單,于胸骨正中做切口,采用腔靜脈插管方式建立體外循環(huán),轉機降溫后,阻斷與升主動脈及上下腔靜脈,血管灌注高鉀停跳液,心包腔置入生理鹽水以保護心肌,切開左心房及房間隔,探查二尖瓣,發(fā)現(xiàn)左房血栓后可行血栓清除術,觀察局部病變,切除病變二尖瓣;機瓣裙及二尖瓣環(huán)采用帶墊片18針換瓣線全間斷縫合,確??p合牢固無瓣周漏,房間隔切口采用2-0滑線連續(xù)縫合后,進行心臟排氣,左心房切口采用4-0滑線進行連續(xù)縫合后,開放升主動脈阻斷鉗,心臟自動復跳或電擊除顫復跳,無傳導阻滯后,順利停機。術后:將患者推入ICU病房,呼吸機輔助呼吸,監(jiān)測生命體征,順利脫離呼吸機拔管后,給予輔助心功能、強心、抗炎、抗凝等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1)采集本組患者手術前后左肘靜脈血5 ml,靜置,以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零下20℃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L-6、IL-8、IL-10水平變化。(2)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SF-36)對本組患者手術前后社會職能、心理職能、生理功能及認知功能等項目評分[3],并計算總生活質量評分,滿分100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比較術后血清IL-6、IL-8水平顯著低于術前,IL-10水平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比較(ng/L,±s)
表1 手術前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比較(ng/L,±s)
2.2 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手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風濕性心臟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病程長,臨床表現(xiàn)多樣,患病早期僅伴有乏力、咳血、心悸等心功能失代償癥狀,心臟長期高強度工作,會導致心臟肥大、機體出現(xiàn)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聯(lián)合瓣膜病變等心臟瓣膜病變。心臟屬于人體中心器官,心臟瓣膜病變易引起心動過速,會加重心臟負擔,損害心功能,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良好治療意義重大[4]。
二尖瓣置換術是臨床常用心臟病瓣膜病變治療手術措施,通過人工瓣膜置換可糾正患者機體血流動力學異常,緩解左心房及肺靜脈壓力,減輕右心室容積及負荷,從而有效改善右心功能;同時手術依據患者瓣環(huán)大小選擇合適瓣膜,保留二尖瓣后葉,減少手術對心內膜損傷,清除左心房心室血栓,可有效改善機體水電失衡,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胡媛媛等[5]研究證實,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障礙,心肌在過度拉伸刺激下,可激化神經系統(tǒng),產生IL-6等炎癥因子,予以二尖瓣置換手術治療后,可有效降低患者機體IL-6等炎癥因子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血清IL-6、IL-8水平低于術前,血清IL-10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提示風濕性心臟病采用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療效確切,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6、IL-8炎癥因子水平,并提高患者血清IL-10抗炎因子水平及生活質量水平。綜上所述,體外循環(huán)下二尖瓣置換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術后可降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張加強,張衛(wèi).右美托咪定對風濕性心臟病合并肺高壓患者行瓣膜置換術時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34(6):469-472
[2]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98-314
[3]黃曉琳,燕鐵斌.康復醫(y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186-189
[4]陳益君,黃長順,王峰,等.鹽酸川芎嗪對體外循環(huán)風濕性心臟病單瓣膜置換術患者凝血、炎性反應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4,34(5):531-535
[5]胡媛媛,呂潔萍,田首元,等.七氟醚維持麻醉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血清超敏肌鈣蛋白I、IL-6和TNF-α的影響[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5(4):325-328
R65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10
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