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田鋼+杜惠英
摘 要:“一帶一路”實施一年多來,已有70多個國家經濟體和國際組織表達了想與中國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意愿。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風險。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鐵路企業(y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并提出措施建議。
關鍵詞:“走出去”;風險防范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全面的推進,截至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經濟體和國際組織表達了想與中國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意愿。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回避在“一帶一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原定于2016年5月啟動的中泰鐵路建設項目,泰國政府已決定自籌資金投資中泰鐵路項目,不再向中方貸款,且將線路縮短三分之二以上,不建出境段線路。中泰鐵路變局,并不是中國鐵路“走出去”遇挫的第一次,早在2014年11月,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國際聯合體中標首都墨西哥城至墨西哥第三大城市克雷塔羅市的高速鐵路項,僅在中國中標3天之后,墨西哥通信交通部單方面突然宣布取消了中國競標的結果,該項目最終被無期限擱置。
此次中泰鐵路變局對中泰鐵路,乃至“一帶一路”計劃并非壞事,它將再一次考驗中國鐵路“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
1 主要問題
雖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迫切需要發(fā)展,對外投資熱情,但投資環(huán)境相對較弱,法律不規(guī)范,“說變臉就變臉”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中國企業(yè)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風險
“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模式未定型,存在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歐亞大陸既是多文明匯聚之地,也是矛盾交匯之所,地區(qū)“熱點”很多,如阿富汗、敘利亞、也門以及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等。在資源豐富的非洲和拉美國家,政權更替和部族沖突更為常見,新上臺的人對前任的承諾能否遵守無法保證,國內政局變化、利益集團分歧影響“一帶一路”落實。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動蕩地區(qū)參與“一帶一路”,也影響周邊的穩(wěn)定和多邊項目的落實。例如“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項目,美國雖力推多年,但因阿富汗問題難解而進展緩慢。又如,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的項目,受肯尼亞黨派眾多,各郡反對黨領袖制造事端的影響,一直干擾蒙內鐵路建設,而一些西方媒體散布不利于項目建設的輿論,煽動罷工,也對項目進展造成了影響。同時,肯尼亞2011 年制定的新憲法也給項目推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蒙內鐵路恰好趕上新憲法實施,由于肯尼亞目前央地關系不明確,事權、財權還不確定,雖然中央政府支持項目建設,受一些地方政府不配合的影響,出現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令不通的現象,這對項目推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斯里蘭卡要重審中斯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比雷埃弗斯港項目,都體現出政權更迭后對項目的影響。
2.民主主義
海外民族主義盛行的地區(qū),經常會出現地區(qū)動蕩和恐怖主義,當地居民容易發(fā)生騷亂,引發(fā)排華反華浪潮和種族歧視情緒。激進分子有時會打著民族主義旗幟進行打砸搶事件,造成當地中國企業(yè)蒙受重大損失。例如,俄羅斯光頭黨對中國企業(yè)和工作人員的驅趕;越南激進分子2015年5月對當地中國企業(yè)的沖擊等。此外,恐怖主義讓中國企業(yè)海外工作人員人參安全受到威脅。如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中東“做大”,在阿富汗、中亞、中國新疆“三股勢力”活動依然猖獗,對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等已建或在建的項目都構成威脅。根據中國外交部數據,2013年全球各地中國領館共處理4萬多宗領事保護案件,其中埃及、蘇丹、尼日利亞及非洲是中國企業(yè)主要遭綁架和劫持的區(qū)域。
3.環(huán)境風險
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環(huán)境法規(guī)政策多變,環(huán)保許可條件苛刻,辦理周期長,影響有關基礎設施項目的按期建設投產。近年來,我國企業(yè)在境外的投資因多次造成東道國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而被稱為“掠奪性發(fā)展”、“中國環(huán)境新殖民主義”、“中國環(huán)境威脅論”、“中國生態(tài)傾銷論”等。例如,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曾在緬甸建設密松電站項目,但開工不久項目就被擱置,主要與環(huán)保問題相關。2011年9月,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宣布,密松大壩項目暫停建設,直至他五年任期結束。密松電站從工程開始階段,就受到環(huán)保組織及當地社區(qū)的廣泛質疑,項目的環(huán)境評價過程缺乏透明度以及項目未令當地社區(qū)受益,均增加了緬甸國內民眾對該項目反對的聲音。
4.文化差異和法律風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不發(fā)達國家,這些國家普遍存在法律體系不完備、法律制度變動頻繁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雖然比較落后,但是在勞動法律方面執(zhí)行非常嚴格,并且勞工組織完善,對項目實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中國鐵建在沙特輕軌項目中,根據當地法律,在“圣地”麥加的建筑工人應是穆斯林,造成承建方在短期內需要從國內招募合格的穆斯林員工。在波蘭高速公路項目上,依當地法律,公路修兩棲動物過馬路的通道(即青蛙通道)是“標配”,不在談判之列。受這些文化與法律細節(jié)的影響,項目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又如,中鋼在南非投資的鉻礦項目,按南非黑人經濟振興法案(簡稱BEE),要求在南非投資,特別是涉及到有政府采購、政府工程或是從政府領取許可證,都要求通過股權、參與管理、雇傭等形式使黑人參與,中鋼為保留對項目的控制權支付了不菲的代價。
5.競爭者與攪局者并存
近年來,由于國內經濟的不景氣,擁有高速鐵路運營技術和經驗的中國、日本、德國等國紛紛將市場瞄向海外。此外,日本將遏制中國作為謀求重新崛起的著力點,將不可避免地實施干擾性、破壞性競爭遏制行動。日本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將進一步削弱其亞太影響力,并與其中亞“絲綢之路外交”存在利益沖突。中日兩國在鐵路項目上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在亞洲市場。例如,在泰國鐵路建設中,除中國外,日本、法國、德國也都希望與泰國合作,中日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在2014年10月21日,日本駐泰國大使佐藤重和更在拜訪泰國副總理永尤—尤則翁時,強烈表達了日本希望修建泰國鐵路的愿望,之后日泰雙方也進行了多次會晤,企圖搶奪泰國的高鐵市場。日本外務省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日本對外政府開發(fā)援助貸款總規(guī)模已逾14700億日元,創(chuàng)19年來新高。貸款中直接涉及鐵路的內容包括面向菲律賓的2420億日元、面向印度尼西亞的770億日元鐵路建設資金,以及與競逐印度西部鐵路建設項目掛鉤的1240億日元,這一比例,凸顯日本政府欲借日元貸款手段助推鐵路項目出口的迫切意圖。
此外,一些鐵路公司在“走出去”過程中,由于風險防范的嚴重缺陷導致海外投資巨虧。如中國鐵建公司承建的沙特麥加薩法至穆戈達莎輕軌項目,因工程采用議標方式而非投標方式、實際工程數量超標、沙特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拆遷不力耽誤工期等原因,導致中國鐵建巨虧41億元。
2 對策建議
1.重視國際商業(yè)競爭基本理念,做到“在商言商”
中國鐵路企業(yè)“走出去”的歷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常常過多考慮商業(yè)之外的因素,不但遭受投資所在國政府的無端猜測,更因此蒙受虧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yè)即便有強大資金和政策支持作為后盾“走出去”,但要真正走進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該更多抱持在商言商,務實主義。有些國家的政府為加快經濟發(fā)展,常常急于求成,可能會出現項目規(guī)劃缺乏充分論證,在環(huán)境評估、技術評估尚未全部完成之前,就要求外國投資者的項目快速上馬,或者優(yōu)先選擇施工期較短,但成本較高的項目,加大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有些國家對本國發(fā)展實際水平考慮不足,政府要求外國投資者提供極高性價比的技術、產品和工程。中國鐵路“走出去”企業(yè)遇到諸多過高要求的國家時,切不可盲目聽從投資所在國政府的指揮棒,而要充分做好盡職調查、技術審查和風險評估工作,辨別項目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回報之后,才可做出投資決定。
2.建立風險防范系統(tǒng),實現全過程控制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中國鐵路企業(yè)在“走出去”前,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分析當地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性、經濟發(fā)展情況、法律體系、文化、傳統(tǒng)習俗等,密切關注政權更迭或政府的重大變動;針對高風險國家,要建立保險和再保險體系,盡量保障企業(yè)利益和員工的人身安全。做到事前防范風險?!白哌M去”后在尊重當地法律基礎上,要注意與當地民間深入溝通,要準確把握當地政府思路與民意取向,與當地文化和生態(tài)相互適應、融合。遇到意外事件后,要積極與當地政府協商共同解決,同時維護中國公司和員工的合法權益,減少企業(yè)在當地的負面影響。還要做好事后總結,避免相同事件再次發(fā)生。此外,遇到“三股勢力”威脅與預防、突發(fā)性地區(qū)動蕩、政治格局突變等問題時,則需要國家層面上解決。
3.培養(yǎng)本地化意識,履行有關社會職責
中國鐵路“走出去”企業(yè)要提高環(huán)保意識,履行環(huán)境保護社會責任,將環(huán)境影響評價、協議保護機制和企業(yè)社會責任納入其中;企業(yè)要尊重“一帶一路”沿線東道國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障勞工合法權益,實現自身盈利與環(huán)境保護的“雙贏”;投資合作項目必須依法取得當地政府環(huán)保方面的許可,履行環(huán)境影響評價、達標排放等環(huán)保法律義務;鼓勵有關企業(yè)與國際接軌,研究和借鑒國際組織、多邊金融機構采用的環(huán)保原則、標準和慣例,提高環(huán)保意識,履行社會責任,降低企業(yè)在環(huán)境、法律、勞工福利等方面的風險。
4.打造良好聲譽,提高鐵路企業(yè)“軟實力”
中國鐵路企業(yè)“走出去”要依靠核心競爭力。與國外企業(yè)同臺競爭,技術、品牌、管理、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yè)制勝的關鍵。中國高鐵的核心技術雖已從“中國制造”轉變?yōu)椤爸袊鴦?chuàng)造”,但在外國政府和民眾心目中,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度還比較低。因此,中國鐵路要加強海外業(yè)績宣傳,提升中國品牌在全球的知曉度和認可度。此外,中國鐵路這兩年才真正走出去,盡管中方企業(yè)在成本控制和技術經驗方面占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在面臨不同項目東道國所采取相應的對策時還有提高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淑靜,賈吉明,王秀麗.“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yè)“走出去”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5,(7):15-17.
[2]曾鳴.“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看中國與東南亞電力合作[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15,(12):75-77.
[3]張厚明.“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我國裝備制造業(yè)“走出去”研究[J].理論前沿,2015,(12):9-15.
[4]馬昀.“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管控問題[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5,14(7):193-197.
[5]宋寧,譚仁超.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zhàn)略構想與陜西機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5,28(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