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娛++海穌
海穌,2013年畢業(yè)于美國舊金山美術學院,獲學士后學位;2015畢業(yè)于美國加州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成都大學特聘副研究員。被英、法、美等國際主流媒體譽為“世界滑輪繪畫第一人”。致力于中國水墨繪畫世界性語言的探索。
熱情,大方,一身連衣裙勾勒出她纖細的身材,她那么的瘦,很難想象畫一幅長13米,寬6米的巨型水墨畫《血脈山河》所消耗的體力和消磨的耐力,況且她選擇用一雙輪滑鞋來完成。鋪紙、倒墨、她在宣紙上翩翩起舞,好像一個自由的舞者,這段短短4分鐘的視頻記錄了這幅作品長達一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
《血脈山河》是海穌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有評論家說這是把中國繪畫傳統(tǒng)經驗與西方當代藝術觀念的完美結合。在她看來,這幅巨作的產生,既有一種偶然性,更有一種必然性。把熟練的滑冰技巧運用到繪畫上,這是一種偶然,但將傳統(tǒng)藝術與當代觀念結合起來則是她多年來苦苦追尋的,這又是必然的。
鄉(xiāng)戀
“它代表了我一個時期來的探索與追求,也代表了我目前對中西文化所持的基本立場和態(tài)度?!?/p>
一直以來,她鐘情于花樣滑冰運動的靈動與優(yōu)雅,這與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筆法的線條感與縱深感有異曲同工之妙。用輪滑進行創(chuàng)作的想法是一個長期的醞釀過程,也是海穌將個人愛好與傳統(tǒng)水墨藝術相融匯的過程。大約在2013年前后,她開始嘗試用輪滑在扇面上進行創(chuàng)作,滑冰鞋留下粗獷的線條,勾勒出她心中對中國畫中山川河谷的蒼勁想象。她認為這是很具有觀賞性和表現(xiàn)力的一次藝術創(chuàng)造。在對藝術的癡迷中,她開始了艱苦的創(chuàng)作,這是一個讓人身心俱疲的過程。除了作品的構思,更重要的是解決一些“工程技術問題”,比如如何保持和控制輪滑鞋出墨,如何線條自然而流暢。經過不斷改進,自己研究出的外掛式的墨盒解決了這一難題。隨后,每天她要花費幾個小時練習輪滑,以更好地控制滑冰鞋與墨水的狀態(tài),從工具的改良到技術的控制,她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抽離和表達,也是一次對自身狀態(tài)的挑戰(zhàn),作品完成后受到英國《每日郵報》、《洛杉磯時報》、法國《綜合信息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的深度報道,把中國的水墨帶到了美國,這是一件令她最自豪的事情。
2016年1月,海穌在成都大慈寺舉辦“高山仰止-海穌水墨藝術展”世界巡展成都站,她將西方現(xiàn)代藝術之美與中國傳統(tǒng)水墨之魂寄情于家鄉(xiāng)的高山大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勇攀高峰,回望來路。這既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回歸,也是個人情感的回歸?!霸诤M庥螌W多年,家鄉(xiāng)的這片山水一直是我難以磨滅的兒時記憶。無論我多么鐘情于西方現(xiàn)代藝術帶給我的興奮與歡愉,但中國傳統(tǒng)水墨就如同血脈一樣,讓我無法割舍,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戀?!?/p>
海穌將自己的作品分為《傳統(tǒng)水墨》系列、《水墨情緣》系列、《水墨痕跡》系列、《遇見水墨》系列、《滑輪水墨》系列。海穌的水墨創(chuàng)新并沒有重蹈前人和今人的覆轍,而是另辟蹊徑,從一個更寬的視野觀照水墨,改造水墨。她把這些探索性的水墨統(tǒng)統(tǒng)稱之為“海穌水墨”。二十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軌跡大致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情形,即從對傳統(tǒng)繪畫的繼承轉向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吸收,最后又轉向對東西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整合?,F(xiàn)在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中國水墨繪畫的國際性語言,這將是一個漫長的奮斗過程。
蛻變
“其實,和很多前輩一樣,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也是痛并快樂著。時常感覺每走一步都感到充滿著變數(shù),無法按照原計劃實施。都是在痛苦摸索中一步一步艱難推進。思維的盲點讓我時常茶飯不思,徹夜難眠。
海穌出生在典型的“慈父嚴母”的家庭中,小學三年級時畫的少兒線描作品便已整理成集。15歲時的水粉作品《故鄉(xiāng)》獲得美國《世界日報》舉辦的“維他杯"全美少兒繪畫比賽優(yōu)秀獎。雖然那時的創(chuàng)作天真而懵懂,但卻與水墨丹青結下不解之緣。父親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藝術家,在中國畫、書法及藝術理論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他有著自己的藝術理念,但交給我更多的卻是藝術家的德行與智慧,還有對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p>
14歲去美國曼哈頓讀高中,畢業(yè)后,原本可以求學于世界知名學府,許多教授都為她寫推薦信,但她最終選擇回國參加高考,考入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本科繪畫專業(yè)。放棄令人羨慕的學習環(huán)境和深造機會,回流于應試教育,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與家人也因此困擾過,但水墨是東方藝術的瑰寶,要系統(tǒng)地習練中國繪畫技法,必然需要從重新回歸到傳統(tǒng)藝術本源,在母體中汲取滋養(yǎng),我的家人都理解和認同我的想法,不遺余力的支持和幫助我,這正是我一直選擇堅持自我的力量源泉?!焙髞恚诖髮W四年里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擴國家獎學金、日本三菱獎學金等,被同學稱為獲獎專業(yè)戶。
果敢前行
在大學畢業(yè)工作了2年之后,她考入舊金山美術學院和加州美術學院繼續(xù)深造?!半S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我對于美國文化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我認為美國文化有兩個重要特征,即包容性與獨創(chuàng)性?!?/p>
在美國的那些日子,既有迷惘和徘徊,也有淚水與汗水,更有忍耐與拼搏,事實上她藝術之路的每一步,都不輕松。陌生的環(huán)境,忙碌的生活,激烈的競爭,孤獨的內心,她感到疲憊和艱辛。“任何時候都不能退縮,并不斷告誡自己:逆境中求生是人的本能,而逆境中尋樂才是真正的本事,要像草一樣堅強的活著?!?/p>
回國后她被成都大學特聘為該校美術影視學院副研究員,擔任《中外美術史》授課老師,指導外籍留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作和本科畢業(yè)生論文寫作。工作比較累,但在精神上感到愉悅,“我與學生們亦師亦友,對教學的熱愛程度,不亞于藝術創(chuàng)作。相對而言,藝術創(chuàng)作更多追求自我表達,而教學則讓我感覺到分享的樂趣與藝術傳播的使命和責任?!?/p>
意外收獲
在采訪間隙,她拿出了一張碟來播放,這是她人生經歷中耕于筆墨之外的另一份收獲,曾經去酒吧駐唱,被唱片公司選上,先后發(fā)行過三張音樂專輯,音樂也是她成長路上的一束亮光。
“繪畫似乎是我存在的本體,是我理解世界表達思想的方法,也是一種分享,而音樂則是我人生中一本具有情感色彩的日記,它帶給我的不僅是心情的愉悅,更是一段段生命的記錄。我的喜悅與悲傷,勇敢與徬徨,堅持與孤獨,都在這一段段表達中,其實藝術上的許多靈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而音樂又讓我對繪畫的理解更加真實。”
這次的第三張音樂專輯取名為《海風穌懷》,除了演唱外,她還擔任了監(jiān)制、策劃、設計,內容被翻譯成中英法三文。“這是一張唱出自己情懷的專輯,每一首歌配一幅繪畫作品,試圖尋求音樂與繪畫的融合,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統(tǒng)一起來,給人一種別樣的藝術享受,算是一種跨界的藝術實踐。”
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藝術的本質都是相通的。天性、靈性、悟性、感性,創(chuàng)作與演繹的過程是本真的釋放?;蛟S是無心插柳,她卻始終懷揣最初的夢想勇往前行。
“有很多人說我們在一個風起了豬都會飛的時代,我不認同,我不是豬,風停了就會掉下來,我只希望能靜靜的去感受世界上美好的事,之后慢慢分享給大家?!?/p>
追尋的意義
她喜歡電影《阿甘正傳》里電影主人公表現(xiàn)出的那種對于生活的純粹和執(zhí)著,那種大智若愚背后的堅韌和忘我,“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場長跑,路漫漫其修遠兮,有風景,有同伴,更要有目標。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取得勝利,但相對勝利而言更美好的是對心境的鑄煉,也許就是為此,我才能捕獲藝術的靈感,并從中獲得創(chuàng)作的力量?!?/p>
“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一個人的獨立意識和獨立精神非常重要。沒有這種獨立,我們就只能循規(guī)蹈矩,跟在別人后面盲目地遵從與機械地模仿。我認為藝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直覺與靈感,但思維的火花轉瞬即逝,如果沒有深入的思考,就無法形成成熟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好的作品。”她的言語中帶著一種誠懇的幸福感,堅定不慌張,一步一個腳印走來,每一段經歷都顯得必不可少,未來的方向要靠自己去尋找。很快,由她撰寫的《中外美術史綱要》圖書將正式出版發(fā)行。下一步,要寫一部反映中國水墨繪畫發(fā)展歷程的作品?!爸袊鳛橐环N東方藝術形式,浸透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血脈,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人生智慧和精神理念。今天的年輕人,特別是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年輕人,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因此需要我們以一種更具表現(xiàn)力,更加大眾化的方式重新詮釋中國水墨。這是一個當代藝術家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