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峰
(遼寧省營口水文局,遼寧 營口 115003)
?
尖山子水庫樞紐及主要建筑物設計綜述
賈 峰
(遼寧省營口水文局,遼寧 營口 115003)
尖山子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和養(yǎng)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在保證自身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對主要建筑物進行設計,使得水庫起到滯洪的作用,減少下游洪水災害。尖山子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主壩、副壩皆為均質(zhì)土壩,主壩長730m,副壩長587.7m。設計壩頂高程78.45m,文章對主要建筑物進行了初步分析。
水庫樞紐;主要建筑物;安全監(jiān)測;尖山子水庫
尖山子水庫位于法庫縣西部臥牛石鄉(xiāng)尖山子村,坐落在遼河水系秀水河支流尖山子河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農(nóng)業(yè)灌溉及養(yǎng)魚的中型水庫。尖山子水庫總庫容為2290×104m3,工程等別為Ⅲ等,尖山子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和養(yǎng)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在保證自身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水庫起到滯洪的作用,減少下游洪水災害。水庫擔負著保護下游耕地1200hm2,9000人的防洪任務。
2.1 主要水工建筑物設計和標準
除險加固后尖山子水庫正常蓄水位75.50m,相應庫容為1280萬m3,死水位73.50m,相應庫容為239萬m3。該水庫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水庫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級別為: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洞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性建筑物為5級。
2.2 工程總體布置
尖山子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主壩、副壩皆為均質(zhì)土壩,主壩長730m,副壩長587.7m。設計壩頂高程78.45m。
溢洪道是水庫唯一的泄洪建筑物。位于副壩中間部位,樁號為F0+294.44為無閘門控制的開敞式溢洪道。本次設計溢洪道總寬為30.0m,堰頂高程75.50m,溢流堰面為寬頂堰,控制段長6.95m,陡槽段長50.0m,消力池長8.0m。
輸水洞為壩下方形涵洞,樁號為0+050.00m,斷面尺寸為1.20m×1.20m,進口高程72.29m,最大泄量5.04m3/s。
2.3 主要建筑物加固設計
2.3.1 擋水土壩
主壩壩頂高程由現(xiàn)狀高程78.25m提高到設計高程78.45m,壩頂寬度由現(xiàn)狀寬度3.5m加寬到設計寬度5.0m,主壩路面改為瀝青路面。將上游護坡塊石及墊層全部拆除,重新鋪筑。新建下游壩坡采用草皮護坡,壩下設棱體排水[1]。
2.3.1.1 壩體土料填筑
施工期筑壩材料指標采用值見表1。
表1 筑壩材料指標設計值
1)新壩體與原壩體接觸表面,應在臨填筑前清洗干凈,并涂刷一層厚3-5mm的濃黏土漿,以利壩體之間的結合。
2)土層碾壓機具的行駛方向以及輔料方向應平行壩軸。與原壩體接觸部位不便機械施工處,需進行人工碾壓達到設計標準。
2.3.1.2 土工布鋪設
土工布規(guī)格為400g/m2。
1)鋪設前應進行復驗,不得使用扯裂、蠕變、老化的土工織物。
2)鋪設應自下而上,自下游側依次向上游側進行。相鄰土工織物塊連接可用搭接或縫接。搭接寬度:平地應≥30cm,坡面應≥50cm,水下鋪設適當加寬。土工織物上鋪砂時,宜用縫接[2]。
2.3.1.3 碎石墊層填筑
砂礫石墊層厚度為0.8m。
1)要求材料質(zhì)地堅硬新鮮,含泥量<1%,滲透系數(shù)>2×10-2cm/s,層間系數(shù)<10,不均勻系數(shù)<8,相對密度Dr>0.70。
2)墊層與相鄰層次之間的材料界線應分明。分段鋪筑時,必須做好接縫處各層之間的連接,防止產(chǎn)生層間錯動或折斷現(xiàn)象。在斜面上的橫向接縫應收成緩于1∶2的斜坡。
2.3.1.4 干砌石鋪設
1)由于當?shù)責o大塊石料,本工程上游護坡采用鋼筋混凝土菱形框格內(nèi)砌塊石護坡。鋼筋混凝土菱形框格順坡對角線長為5.0m,另一對角線長為3.0m,框格厚0.4m,其中嵌入墊層0.1m。框格混凝土強度和抗凍等級不低于C25F200。
2)上游壩坡塊石護層應隨著壩體上升逐層填筑。
2.3.1.5 上游庫底水平鋪蓋
為保證防滲效果,對庫區(qū)內(nèi)老河道、溢洪道進口和輸水洞引水渠及其他發(fā)現(xiàn)有“天窗”的部位進行黏土回填壓實,要求壓實度達到0.96,鋪蓋厚0.5m。
2.3.1.6 壩頂瀝青路面及上壩公路
壩頂公路結構為瀝青混凝土結構,兩側路緣石尺寸為0.3m×0.6m。壩頂路面寬4.4m,先砂礫石墊層20cm,再鋪筑20cm水泥砂礫石穩(wěn)定層(水泥含量5%),再鋪筑6cm厚粗粒瀝青混凝土,最后鋪筑4cm厚細粒瀝青混凝土。
2.3.2 基礎處理
2.3.2.1 壩基
主壩壩基坐落在粉質(zhì)黏土和全風化的混合花崗片麻巖上。全風化混合花崗片麻巖滲透系數(shù)為2.45×10-4-3.57×10-3cm/s,中等透水巖層,是庫水滲漏的主要通道。粉質(zhì)黏土厚度最大為9.27m,同時因壩基全風化巖上部約2m深巖石破碎嚴重,呈砂土狀[3]。
副壩壩基坐落在全風化的混合花崗片麻巖上和全風化的粉砂巖。全風化混合花崗片麻巖、全風化的粉砂巖滲透系數(shù)為2.95×10-4-7.13×10-4cm/s,為中等透水巖層。
2.3.2.2 繞壩滲漏處理
將主壩右端與壩體連接部位及右端壩體(樁號0+600-0+780)開挖到強風化層,在開挖的基礎上做厚1.0m的混凝土蓋板,再對基巖進行帷幕灌漿等處理。帷幕深入強風化巖下1.0m,灌漿標準為10Lu(滲透系數(shù)為1.5×10-4cm/s)。帷幕灌漿為單排,孔距2.0m,孔軸線布置在主壩右端(樁號0+600-0+780)上游壩腳外5.0m處,灌漿壓力由現(xiàn)場試驗確定。
2.3.3 溢洪道工程
本次設計溢洪道堰頂高程75.50m,溢流堰面為寬頂堰,控制段長6.95m,泄流凈寬29.0m,陡槽段長50.0m,總寬為30.0m,消力池長8.5m。底板厚度采用0.50m。溢洪道混凝土標號為C25、F150、W4。海漫采用干砌石防護,長18.0m,厚0.5m。
本次加固設計對原泄洪尾渠進行疏竣,堤腳線間距取為30.0m,因其歸到原河道尖山子河的原河道的長度大約為800m,此次設計整修河道長度亦采用800m。根據(jù)地形及地質(zhì)條件,確定泄洪尾渠底坡為1/2000,左右兩岸防護堤內(nèi)外邊坡均采用1∶2.0。
2.3.4 公路、交通橋設計
交通橋位于溢洪道控制段,交通橋中線與溢洪道中心線正交。為了滿足防汛搶險、對外交通等要求,2跨跨徑總長為30m的交通橋,荷載標準:汽車-20級,掛車-100。交通橋上部結構采用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結構,板厚0.8m。交通橋共分2跨,單跨跨度為15.4m,全橋長31.0m,橋面凈寬6.0m,橋面高程為79.15m。橋墩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兩柱式橋墩,橋墩高約3.18m(從基礎底面算起)。基礎埋深為地面下1.5m,滿足抗沖刷要求。兩側橋臺為混凝土重力式橋臺[4]。
水庫公路設計:本次改造整修公路主要包括主、副壩壩頂以及上壩公路、對外交通公路均按三級公路標準修建公路,計算行車速度按30km/h考慮。
2.3.5 輸水洞
輸水洞改造方案:拆除原有建筑物,對進、出口、進水塔、洞身、工作橋進行重建。首先對輸水洞位置處的壩體進行開挖,將原結構拆除,然后重新修建輸水洞進出口及輸水洞洞身,洞體采用混凝土方涵形式。
3.1 主壩滲流觀測
共設3個斷面,其中壩體每個斷面布置4個滲流監(jiān)測點,共計12個觀測點。每個斷面各布設一套監(jiān)測終端(MCU),共監(jiān)測12只滲壓計。每套MCU采用獨立的太陽能供電系統(tǒng),以減小因市電線纜容易引雷遭到雷擊的危險。每只測壓管要求監(jiān)測滲壓和溫度兩項參數(shù),每臺MCU分別配置1臺8通道的振弦式傳感器采集模塊。
3.2 輸水洞流量監(jiān)測
在輸水洞進口段的邊墻上用紅色防水涂料印刷水尺,利用水位的測值推求輸水洞流量[5]。
3.3 溢洪道水位及流量監(jiān)測
水位:在進口段、控制段、陡槽段、消力池段兩側邊墻上用紅色防水涂料印刷水尺,觀測各斷面水位。
流量:在控制段斷面設置流速儀,利用水位、流速的測值反推溢洪道流量。流速儀在使用時安裝,平時不安裝在測試點,以免丟失。
3.4 房屋建筑工程
新建磚混結構辦公用房、物質(zhì)儲備庫及車庫共734.24m2,輸水洞啟閉機19.38m2。
尖山子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和養(yǎng)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在保證自身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對主要建筑物進行設計,使得水庫起到滯洪的作用,減少下游洪水災害。水庫擔負著保護下游耕地1 200hm2,9000人的防洪任務。同時水庫還擔負下游93.3hm2水田和40hm2旱田的農(nóng)業(yè)供水任務。
[1]王九大,虞邦義,王久晟,西汝澤.淮河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樞紐布置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8(09):89-90.
[2]彭公明,呂凱林.燕山水庫樞紐工程通過蓄水安全鑒定[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diào),2008(05):65-66.
[3]顏傳炳.東溪水庫樞紐工程的施工介紹[J].水利科技,1990(02):22-23.
[4]李陸明,馬福恒,吳東福.燕山水庫混凝土防滲墻適應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9(06):102-104.
[5]王志軍,王長生,張建強.燕山水庫壩體設計與施工強度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9(06):67-70.
1007-7596(2017)03-0055-02
2017-02-18
賈峰(1980-),男,遼寧阜新人,工程師,從事水文水資源工作。
T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