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4年前,阿琳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當初的她躊躇滿志,不僅詳細計劃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獎學金級別與數目,還想在大學三年級時進入國際交換生的行列。但是3個學期過去了,已是大學二年級的她依舊不太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阿琳開始覺得似乎沒有能力完成自己的目標了。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阿琳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差,經常無緣無故地沮喪和灰心,原本感興趣的事情現在卻覺得索然無味。最近半年來,由于阿琳脾氣和行為的轉變,她在宿舍里和班級上的人際關系也受到影響。同學們發(fā)現原本開朗的阿琳現在不僅變得沉默,也越來越不注意儀表,顯得十分邋遢。有時跟她開玩笑,阿琳都會有很大的反應,暴跳如雷或哭哭啼啼。如此一來,原本和阿琳關系比較親近的同學都漸漸遠離了她。兩個月前,阿琳又因為一件小事和男友鬧翻,最終分手。事后阿琳又感到后悔,想要挽回,但已經沒有機會了。
聯想到自己進入大學后的種種情況,阿琳越想越灰心,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又覺得周圍的人都不理解自己,看不起自己。有時候,阿琳也感覺自己的想法太消極,這樣的心態(tài)很不好,可是想要改變又改變不了。最近一段時間,阿琳的生活一團糟,嗜睡、厭食、焦慮,坐立不安、自責,甚至感到厭世……
阿琳曾見過大學的輔導員,也讓她做過好幾次心理輔導,剛談完的幾天,受到鼓勵和安慰的阿琳感覺會好一些,但是堅持不了兩天,情況照舊。老師建議阿琳找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師。阿琳告訴心理咨詢師,她在課堂上明明已經準備好回答老師的問題,可是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語無倫次;在生活中每當要跟同學或老師打招呼時,就會感覺臉上一陣發(fā)熱,隨即低下頭去,迅速逃離熟人的視線。心理咨詢師鑒定阿琳來訪時的心理癥狀,表現為意識清醒,思維正常,但是有明顯的焦慮、緊張的情緒,有一定的自卑感和自責感,心情壓抑,人際交往障礙明顯。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阿琳也告訴心理咨詢師,剛入大學時,她在孤獨中拼命學習,可是卻越來越不滿意自己。她當時在讀一本書,她向往書里主角在大學里艱苦生活的場景。她開始封閉自己,并且刻意穿得最樸素,吃得最普通。有時阿琳覺得很難堅持下去,她便早早上床睡覺??傻诙煸绯科饋?,她又埋怨自己怎么如此沒有毅力。就這樣,阿琳在自責、自我矛盾的心境下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她漸漸地對周圍同學有不滿情緒,她覺得他們怎么總是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不用心學習且影響別人。她當時實在太自卑了,總認為自己專注能力差,由于有這種心理暗示,所以只要一有同學在自習課上大聲說話,她就很難平靜學習,她當時又沒有勇氣提出抗議,只能自己默默忍受。甚或曾有過轉學的念頭。
她當然不是一個甘于痛苦的人,她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心態(tài)不好,并且嘗試尋找原因,嘗試調整自己憂憤的情緒,但采取多種方法仍無濟于事。就這樣,她以一種非常不好的心理狀態(tài)過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直到系主任發(fā)現她的狀況。
阿琳的癥狀已符合焦慮癥兼憂郁癥。心理咨詢師采用調適措施認知行為療法,并與阿琳共同協(xié)商制定了咨詢目標與咨詢方案。咨詢過程分為評估與咨詢關系的確立、心理咨詢、結束與鞏固3個階段。整個過程圍繞改變錯誤的認知、矯正不良行為、建構新的合理的行為模式為治療的中心目標,經過3次心理咨詢后,阿琳的情況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