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王鵬飛,張 晗,楊 晴,魏夢茹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004)
基于GIS的旅游資源的交通便捷性
——以秦皇島市為例
李 艷,王鵬飛*,張 晗**,楊 晴**,魏夢茹**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004)
為合理地規(guī)劃旅游資源,加強旅游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利用GIS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空間分析功能,獲取秦皇島市旅游資源分布概況,分別建立鐵路列車站、汽車站、高速公路的多重緩沖區(qū),統(tǒng)計不同緩沖半徑內的景點個數(shù),綜合評價秦皇島市旅游業(yè)的交通便捷性。結果表明:(1)基于列車站和汽車站的交通便捷性差異不大;(2)對于山海關區(qū)的部分景點,優(yōu)先選擇乘坐鐵路列車方式出行;(3)而北戴河區(qū)的景點大多聚集在長途汽車站附近,乘坐長途汽車出行的便捷性優(yōu)于乘坐鐵路列車;(4)撫寧區(qū)內景點的交通可達性較差;(5)秦皇島市的旅游資源具有沿高速公路呈帶狀分布的特征,自駕游具有明顯優(yōu)勢。
地理信息系統(tǒng);旅游資源;空間分布;交通便捷性;秦皇島市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推動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30多年來,我國的旅游人數(shù)和旅游收入都以年均兩位數(shù)的增速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yè)。此外,隨著帶薪假期普遍實行,旅游條件改觀,消費觀念改變,我國居民的旅游熱情必然會進一步煥發(fā)。旅游業(yè)大眾化、產業(yè)化發(fā)展,使得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活動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對旅游信息服務、旅游便民服務、旅游交通便捷服務的要求日益增高[1~3]。但是,大多數(shù)旅游城市面臨的一大難題是:旅游公共服務的發(fā)展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公共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交通運輸方面[4]。因此,深入研究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加強旅游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旅游交通服務,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旅游景點,是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和保證。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旅游資源的研究大多圍繞著旅游資源普查與評價、旅游環(huán)境承載力、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等問題展開[5~9]。而對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以及GIS技術在旅游資源中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極少有學者研究過旅游景點與交通站點和交通線路間的鄰近關系,而這卻是旅游者在選乘交通工具、規(guī)劃旅游路線時考慮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以秦皇島市為例,利用GIS技術分析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在此基礎上,基于鐵路列車站、長途汽車站、高速公路,建立點、線的多重緩沖區(qū),進行地理資源鄰近度分析,綜合評價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交通便捷性。
本次研究將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可視化顯示,可以使游客(特別是外地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分布狀況,為游客選擇出行目的地、制定旅游計劃、選取便捷的出行方式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為自駕游提供合理的路線指導。同時,也為秦皇島市城市交通規(guī)劃,優(yōu)化路網結構,規(guī)劃管理旅游資源提供科學的依據(jù),為秦皇島市旅游業(yè)構建健康的發(fā)展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GIS可以實現(xiàn)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更新和利用,空間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中,包括空間查詢與量算,緩沖區(qū)分析、疊加分析、路徑分析、空間插值、統(tǒng)計分類分析等[10,11],本次研究主要利用其緩沖區(qū)分析和疊加分析功能。緩沖區(qū)分析是指根據(jù)指定的距離,在點、線、面幾何對象周圍自動建立一定距離的緩沖區(qū)多邊形實體,對一組或一類地圖要素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在二維空間的擴展,以識別這些實體對鄰近對象的輻射范圍或影響度,一個點狀地物的緩沖區(qū)為圓形,線狀緩沖區(qū)是在延伸方向與線平行的雙線,兩端為凸角圓弧。疊加分析是將同一地區(qū)兩個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間和屬性數(shù)據(jù)重疊相加,以產生空間區(qū)域的多重屬性特征。
本次研究以高德地圖為主要數(shù)據(jù)源,基于Supermap 7C軟件處理基礎數(shù)據(jù),利用空間分析功能將秦皇島市旅游景點分布進行可視化顯示,并分析景點的交通便捷性。首先,對獲取到的柵格圖進行矢量化,提取秦皇島市的行政區(qū)劃邊界、主要旅游景點、鐵路列車站、長途汽車站及高速公路圖層,編輯屬性信息。其次,將行政區(qū)劃和主要景點圖層進行疊加顯示,修改各圖層的顯示風格,制作專題圖,得到秦皇島市主要旅游景點分布圖。最后,分別以鐵路列車站、長途汽車站和高速公路為中心做點和線的多重緩沖區(qū),統(tǒng)計落入不同緩沖半徑內的景點個數(shù),分析旅游資源的交通便捷性。
秦皇島市是著名的海濱旅游城市,北靠燕山,南臨渤海,西近京津,氣候溫和,風景怡人,是全國十佳綠色生態(tài)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園”的美譽[12]。繼2002年“旅游興市”戰(zhàn)略,2009年中共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進一步確定了“旅游立市”的發(fā)展目標。近幾年,秦皇島市接待國內游客數(shù)量及景區(qū)門票收入同比增長均在10%左右。201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 822.11萬人次,同比增長10%;景區(qū)門票收入4.94億元,同比增長11.6%[13]。
秦皇島市轄山海關區(qū)、北戴河區(qū)、海港區(qū)、撫寧區(qū)等4個區(qū)和昌黎縣、盧龍縣、青龍滿族自治縣等3個縣。有4個主要鐵路客運列車站,8個主要長途汽車站,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大秦等4條鐵路干線和京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國道、205國道貫穿全境。全市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40多處,以山海關古城文化旅游景區(qū)、北戴河海濱休閑風景區(qū)、老嶺山岳旅游景區(qū)等3大體系為主[14,15]。
圖1 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
筆者選取秦皇島市35處著名景點展開研究(圖1),其中位于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有2處(祖山、桃林水庫),位于盧龍縣境內有2處(永平府、柳河溪谷),位于昌黎縣境內有6處(葡萄溝、碣石山、華夏莊園、歡樂谷、漁島溫泉、黃金海岸),位于撫寧區(qū)境內有6處(南戴河娛樂中心、天馬湖、天馬山、象山景區(qū)、寶峰禪寺、驪城隆盛農業(yè)觀光園),位于北戴河區(qū)境內有8處(集發(fā)觀光園、老虎石海上公園、聯(lián)峰山、碧螺塔酒吧公園、秦皇島野生動物園、北戴河森林濕地、鴿子窩、怪樓奇園),位于山海關區(qū)境內有8處(天下第一關、老龍頭、望峪山莊、長壽山、角山、孟姜女廟、燕塞湖、樂島海洋公園),位于海港區(qū)境內有3處(求仙入海處、新奧海底世界、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城市交通便捷性是居民利用交通設施的便利性,包含方便性和快捷性等2個方面[16]。方便性是指居民能夠順利地完成整個出行過程,沒有困難和阻礙;快捷性是指居民能夠較快捷的從起點到達訖點,盡可能較少出行時耗。
圖2 基于秦皇島市境內鐵路列車站的旅游景點多重緩沖區(qū)
表1 秦皇島市境內基于鐵路列車站的各區(qū)域內旅游景點數(shù)統(tǒng)計
3.1 基于鐵路列車站的交通便捷性分析
秦皇島市現(xiàn)有主要鐵路列車客運站4個,分別是秦皇島站、山海關站、北戴河站和昌黎站。根據(jù)秦皇島全市占地面積及旅游景點分布情況,以鐵路列車站為中心,設置0~10 km,間隔為2 km的多重緩沖區(qū),得出多重緩沖區(qū)半徑內旅游資源的分布狀況。基于鐵路列車站的多重緩沖區(qū)見圖2,統(tǒng)計落入不同緩沖區(qū)半徑內的旅游景點個數(shù)見表1,進而分析基于鐵路列車站到達各旅游景點的便捷性。統(tǒng)計結果表明,距離鐵路北戴河站10 km內的景點數(shù)最多,有10個,占總數(shù)的29%(圖2,表1);距離鐵路山海關站10 km內的景點數(shù)次之,有8個,占23%;距離鐵路昌黎站10 km內的景點數(shù)有5個,占總數(shù)的14%;距離鐵路秦皇島站10 km內的景點數(shù)最少,僅有2個,占6%。這是因為秦皇島是海濱旅游城市,海邊游玩項目大多集中在北戴河區(qū),以長城文化為主題的觀光景點大多集中山海關區(qū),市區(qū)內景點分布較少。從鐵路列車站到各旅游景點的距離看,昌黎站附近的旅游景點分布較均勻,每隔2 km有1個景點;山海關站和北戴河站附近基本上每隔2 km有2~3個景點;距秦皇島站10 km內的2個旅游景點都在4~6 km之間。總體來看,秦皇島市旅游景點距列車站2 km內的較少,4~6 km和大于10 km的較多。在距列車站4~6 km內的旅游景點多是因為海港區(qū)、北戴河區(qū)和山海關區(qū)這3個區(qū)的范圍較小,景點分布比較集中;距列車站10 km以外的景點大多分布在撫寧區(qū),而撫寧區(qū)內目前還沒有建成鐵路列車站。
3.2 基于長途汽車站的交通便捷性分析
秦皇島市的主要長途汽車站共8個,分布比較均勻,分別是秦皇島長途汽車站、海陽路汽車站、山海關汽車站、北戴河汽車站、昌黎汽車站、撫寧汽車站、盧龍汽車站、青龍汽車站。除秦皇島市區(qū)(海港區(qū))有秦皇島長途汽車站和海陽路汽車站等2個汽車站外,其它每個區(qū)、縣各有1個長途汽車站。與基于鐵路列車站的交通便捷性分析方法一致,以各長途汽車站為中心建立0~10 km,間隔為2 km的多重緩沖區(qū)(圖3),統(tǒng)計落入各緩沖區(qū)內景點的個數(shù),如表2所示,分析從汽車站到達各景點的便捷性。由于海港區(qū)內的2個汽車站相距較近,兩處的緩沖區(qū)重疊部分較多,在統(tǒng)計分析的時候僅分析落入海陽路汽車站緩沖區(qū)內景點的個數(shù),不再統(tǒng)計分析距離秦皇島長途汽車站附近的旅游景點狀況。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圖3,表2),由于盧龍縣和青龍縣內的景點較少,青龍汽車站附近沒有旅游景點,盧龍汽車站附近僅永平府1處景點;撫寧區(qū)內的旅游景點有6處,但大多處于距離汽車站較遠的緩沖區(qū)內;北戴河區(qū)內的景點多而且較為集中,都在距汽車站6 km范圍內;昌黎縣和山海關區(qū)內的景點基本是均勻分布,海港區(qū)內的旅游景點共3處,其中2處在市區(qū)內,所以這2處旅游景點距離海陽路汽車站較近。由此看來,如果參觀游覽北戴河區(qū)的旅游景點乘坐長途汽車較乘坐鐵路列車方便;如參觀游覽海港區(qū)、昌黎縣和山海關區(qū)的旅游景點,兩種交通方式沒有太大差異,在山海關區(qū)內,如要參觀游覽望峪山莊和長壽山兩個景點,則優(yōu)先選擇乘坐鐵路列車方式出行;也可以看出,通達撫寧區(qū)的多處景點目前的交通狀況還不理想,通達性較差,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規(guī)劃完善。
圖3 秦皇島市境內基于長途汽車站的旅游景點多重緩沖區(qū)
表2 秦皇島市境內基于長途汽車站的各區(qū)域內旅游景點數(shù)統(tǒng)計
3.3 基于高速公路的交通便捷性分析
針對秦皇島市旅游資源點與貫穿秦皇島市內的高速公路的空間關系進行分析,高速公路的條數(shù)按4條分析,分別是:京哈高速、京沈高速連接線、秦濱高速和機場高速。其中,京沈高速連接線和機場高速的長度較短(京沈高速連接線全長約11.5 km,機場高速約9.3 km)。因此,重點研究京哈高速和秦濱高速。將旅游資源分布圖與高速公路矢量圖層進行疊加,以高速公路為中心線繪制0~10 km,間隔為2 km的圓頭線的多重緩沖區(qū),統(tǒng)計旅游景點落入不同緩沖區(qū)內的情況。結果表明,大部分景點都沿著高速公路呈帶狀分布,少部分景點分布比較散亂,離高速公路較遠(圖4,表3)。京哈高速和秦濱高速公路10 km內分布的旅游景點達到總數(shù)的80%,其中沿京哈高速公路分布的景點占總數(shù)的50%,沿秦濱高速公路分布的景點占總數(shù)的30%。沒有落入緩沖區(qū)內的7處景點中,除位于青龍縣的2處外,其余5處距離高速公路不超過15 km。這說明秦皇島市的旅游資源沿高速公路分布比較密集,特別是京哈高速公路周邊的景點較多,具有明顯的沿高速公路呈帶狀分布的特征,交通可達性較好,非常適合自駕車游。
圖4 秦皇島市境內基于高速公路的旅游景點多重緩沖區(qū)
表3 秦皇島市境內基于高速公路的各區(qū)域內旅游景點數(shù)統(tǒng)計
本次研究運用GIS技術分析了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基于秦皇島市主要的鐵路列車站、長途汽車站和高速公路研究旅游景點的分布規(guī)律和交通便捷性,得到以下結論:
(1)秦皇島市的旅游景點在山海關區(qū)和北戴河區(qū)分布最多,撫寧區(qū)和昌黎縣次之,海港區(qū)、盧龍縣、青龍縣內較少。山海關區(qū)和北戴河區(qū)的景點較為集中,交通便捷性好。撫寧區(qū)的景點較分散,交通便捷性較差,急需改善。
(2)以鐵路列車站和長途汽車站為中心,以10 km為最大緩沖半徑,設置間隔為2 km的多重緩沖區(qū)分析。結果表明:對于去山海關區(qū)的旅游景點優(yōu)先選擇乘坐鐵路列車方式出行;而北戴河區(qū)的旅游景點大多聚集在汽車站附近,乘坐長途汽車出行的便捷性優(yōu)于乘坐鐵路列車;撫寧區(qū)目前沒有通鐵路列車,旅游景點距離長途汽車站也較遠,處于旅游景點多、通達性差的狀態(tài),急需加強旅游路線建設,目前以自駕車出游或包車旅游為宜。
(3)以高速公路為中心,建立0~10 km,間隔為2 km的多重緩沖區(qū)。結果顯示:秦皇島市的旅游景點具有明顯的沿主要高速公路呈帶狀分布的特征,非常適合自駕游,但青龍縣內2處景點位置較偏,沒有較理想的出行方式,此問題亟待解決,目前也是以自駕車出游或包車旅游為宜。
本次通過系統(tǒng)地研究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及其與交通點、線的鄰近關系,可以為游客選擇便捷的出行方式提供參考,為合理地規(guī)劃管理旅游資源,構建健康的旅游發(fā)展模式,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本次研究中僅考慮了交通站點和交通線路多重緩沖區(qū)內的景點數(shù)目,而未分析旅游景點的規(guī)模和等級。另外,僅從旅游景點距高速公路的垂直距離角度出發(fā),未考慮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出入口與景點之間的路網構造與出行者主觀意愿等較為復雜的因素對旅游景點交通便捷性的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全面考慮這些因素,以期更全面地評價旅游資源的交通便捷性。
[1] 喬麗杰.河北省旅游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33):168-169.
[2] 劉沐鑫.基于GIS的貴州省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及交通便利性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4):88-93.
[3] 袁麗梅,高平,鄭尹.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視域下河北省旅游發(fā)展定位[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3):43-47.
[4] 吳玉紅.基于GIS的秦皇島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研究[J].科技廣場,2014(4):170-174.
[5] 蚩志鋒,林昊,向曼.基于GIS的信陽地區(qū)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研究[J].城市勘測,2016(5):43-47.
[6] Lobo H A S,Trajano E,Marinho M A,et al.Projection of Tourist Scenarios Onto Fragility Maps Framework for Determination of Provisional 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in a Brazilian Show Cave[J].Tourism Management,2013,35:234-243.
[7] Fons M V S,Fierro J A M,Patino M G Y.Rural Tourism: A Sustainable Alternative[J].Applied Energy,2011,88(2):551-557.
[8] 游長江,候佩旭,鄧燦芳,等.西沙群島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J].資源學科,2015,37(8):1 609-1 620.
[9] 丁蕾,吳小根,馬勁松,等.南京市水體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分析[J].經濟地理,2015,35(12):209-215.
[10] 黃杏元,馬勁松.地理信息系統(tǒng)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 李艷,李政,曹志剛,等.GIS技術對工程測量的影響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30(3):76-80.
[12] 王偉.秦皇島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1):130,132.
[13] 梁永國,李少云,羅胡英.秦皇島市濱海旅游業(yè)發(fā)展分析及預測[J].江蘇商論,2012(1):115-118.
[14] 趙建強,秦巍,房俊峰.后危機時代秦皇島旅游業(yè)發(fā)展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27(1):63-65.
[15] 王慧元.秦皇島生態(tài)文化休閑旅游發(fā)展策略研究[J].對外經貿,2012(4):57-58.
[16] 任其亮,孫豐瑞,王亞龍.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評價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2):127-133.
(責任編輯:朱寶昌)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 GIS-based Tourism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Qinhuangdao City
LI Yan, WANG Pengfei, ZHANG Han, YANG Qing, WEI Mengru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The GIS data processing and 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ultiple buffers of the railway stations, the bus stations and the expressway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Qinhuangdao tourism resources. The number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different buffer radius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in Qinhuangdao tourism.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was not obvious between the railway stations and the bus stations. (2) It was more convenient to travel by train than by bus in Shanhaiguan tourism zone. (3) Most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Beidaihe zone were distributed near the bus stations, so the long-distance bus travel was preferred. (4) Relatively,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was not good in Funing zone. (5)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hole city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expressways, self-driving travel might have the obvious advantag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urism resourc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ffic accessibility
10.3969/J.ISSN.1672-7983.2017.01.001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YB005);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重點應用性課題項目(項目編號:201705028,201705029)。
2017-03-15
F592.7; F512.7
A
1672-7983(2017)01-0075-06
李艷(1987-),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測繪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
*通訊作者,男,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交通管理與控制,城市智能交通。E-mail:wpf_plan_civil@163.com。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2014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