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一天,我跟你說起今夜的雨,
彌漫的水汽,浸潤了遠來的家書。
窗外的池塘,秋水漲滿,
我在想,你是怎樣寫下了我的稱呼。
故鄉(xiāng)好遠,阻隔著千山萬水,
歸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間飄忽。
離人的思念,就像那紅燭的芯子,
剛剛剪去,又悄悄長出。
好在啊,好在還有記憶中西窗的燭光,
它搖曳在眼前,搖曳在今夜的巴蜀。
[注]2016年高考語文天津卷設(shè)置了一道9分的大題,要求是“下面是今人根據(jù)李商隱《夜雨寄北》譯寫的一首新詩,請從所給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要求120字左右。(1)選擇一個角度(如意象、意境、結(jié)構(gòu)、語言等)對新詩加以簡評。(2)請你以李明的名義,給xx詩刊編輯寫封信,推薦這首詩。”這是近年來少見的對現(xiàn)代詩歌鑒賞的題目,也是詩歌重新進入命題視野的一個佐證。
■
“離人的思念,就像那紅燭的芯子,剛剛剪去,又悄悄長出”頗有“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之妙。秋夜思鄉(xiāng),積雨飄窗,即便是紅燭搖曳,也難解思鄉(xiāng)思親之苦,歸期無望,只好用記憶中的燭光來撫慰心緒,驅(qū)散這羈旅游子的孤獨。全詩哀而不怨,清麗雅致,結(jié)構(gòu)新巧,自然跌宕,不事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