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華
【解題技巧】
一、考點梳理
(一)考點知識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的一種修辭格。
(2)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組成。
(3)條件: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4)種類:①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聯(lián)結。②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聯(lián)結,有時暗喻不用喻詞。③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④博喻。
(5)作用:①具體、形象、生動。如:柳媽打皺的臉也笑了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②淺顯易懂。如:小石頭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戰(zhàn)勝大的。③表達感情。如:地下“烏龜”(坦克)亂爬,頭上“烏鴉”(飛機)成陣。
2.比擬
(1)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手法。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三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鮮明。②描繪形象。③表意豐富。
3.兩者的區(qū)別
(1)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模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不出現(xiàn);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現(xiàn),而喻體必須出現(xiàn)。
如:圣馬克堂是方場的主人。(比喻)圣馬克堂熱情地迎接著八方游客。(擬人)
(二)考查角度
一是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二是修辭作用的正確理解,三是修辭類型的準確判斷。
(三)考查內容
從取材來看,能夠作為修辭題材的,主要是那些敘述或抒情方面的語段??疾橹幸话阋浴犊荚囌f明》中規(guī)定的九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為主,而尤以比喻、比擬、排比三種最為突出。
(四)考查形式
一般多以主觀表述題的形式出現(xiàn),常與仿用句式、擴展語句、語言表達等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查。
二、答題方法
1.熟悉比喻與比擬等修辭格的特點。雖說單獨考查修辭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種修辭手法的特征及易混修辭格的區(qū)別是運用修辭手法的前提。
2.掌握比喻與比擬修辭格的意義與用法。掌握修辭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運用修辭手法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
3.提高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能力。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維的結果。近年來對修辭手法的考查,既考語言運用能力,也考思維能力??忌卮鸬贸?,回答得正確,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確。有些考生想不出恰當?shù)谋扔鳎皇且驗椴欢帽扔魇址?,也不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而是思維能力不夠,想不出恰當?shù)挠黧w,也不知表達怎樣一個主題。因此,考生要提高修辭運用能力,關鍵是要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4.緊扣辭格作用,結合語境作答。解答修辭類試題,除了要抓住各種修辭格的本質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準的賞析,更重要的是結合句意來理解,看清題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給的語句,弄清其在內容、句式、用詞、色彩、語氣等方面的特點。不僅要分析辭格對表現(xiàn)描述對象的作用,還要體會命題人的思想意圖。
【同步突擊】
1.請從“知識”“興趣”中任選一個為內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兩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兩個句子之間在語意上形成對比。
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只要你勤奮地擠,總會有所收獲;
時間,是掌縫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會全都漏光。
答:
2.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上的景色越發(fā)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蓮花,像海棠葉,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說不定你忘記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運用了多個比喻句,寫出漓江兩岸石乳的千姿百態(tài),進而表現(xiàn)了漓江景色的奇麗。
B.我們總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總希望所有的機緣都能在同時出現(xiàn),總希望整條路上都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卻沒想到,追求完美的我們,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極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個“總希望”領起的排比句強調了“我們”對“完美”的希求以及對完美難以得到的深深惋惜。
C.海與山綢繆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間,還是山誘俘了海水;只見海把山圍成了一個個的半島,山呢,把海圍成了一汪汪的海灣。
——此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海、山渾然一體的優(yōu)美意境。
D.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句中用具體而又可感的“骨頭”代替實際存在卻不可觸摸的抽象精神,給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3.下面沒有運用比擬手法的句子是( )
A.煙囪發(fā)出嗚嗚的聲響,猶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風雨壓彎了的花草兒伸著懶腰,宛如剛從睡夢中蘇醒。
C.遠處林舍閃閃發(fā)亮,猶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蕩。
D.偎依在花瓣、綠葉上的水珠,金光閃閃,如同珍珠閃爍著光華。
4.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玫瑰花和玉蘭花”為內容,寫兩個擬人句。(不超過60字)
示例:梨有五月鮮,蘋果有老花甜,陽光斑斑點點篩落枝葉間,映照著累累果實,五月鮮已經(jīng)羞紅了臉,老花甜已經(jīng)笑臉迎人。
答:
5.仔細閱讀下面的介紹,請按要求寫廣告詞。
日前,某傳媒公司出版了《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一書,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它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視覺美于一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旅游工具書。
用比喻句(不超過30字):
6.請以“都市”“高樓”“燈火”“人群”為描述對象,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寫一段話,表現(xiàn)都市的擴張、繁華以及個人的渺小、孤獨。(不少于60字)
答:
7.用擬人和描寫的手法將下面的文字補充完整。
雖然狂風暴雨,打得小草東倒西歪,可是雨過天晴,
8.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手法特點和表達效果。
河流在洪水季節(jié)獲得了尊嚴,它每隔幾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勢告訴人們,河流是不可輕侮的。如果你站在某座橫跨河流的橋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會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熱情足以讓你覺得震撼,那是野馬的奔騰,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曠野中的一次長篇演講;那是河流一年一度的傾訴。它告訴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縛的,你不可攔截,不可筑壩,你必須讓它奔騰而下;河流告訴岸上的人群,你們之中,沒有人比水的信仰更堅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淳樸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廣闊而深邃的懷抱是安全的。
答:
9.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要問我的意見,我說,文言文可以念點兒,可是念多少值得研究,似乎應該先研究一下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教學大綱提出培養(yǎng)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現(xiàn)在課本里的文言文數(shù)量和一般的講解方法,能否達到這個目的,還得打個問號。如果說現(xiàn)在的幾篇課文不能解決問題,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樣?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這就牽涉到會不會妨礙學生學好現(xiàn)代文的問題。會不會搞得不好,弄成駝子摔跤,兩頭沒著落?……
問:此人發(fā)言中巧妙地運用了比喻“駝子摔跤”,請說明這個比喻所談的與學文言文有關的問題及發(fā)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張。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