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剛
面對這一話題,不禁想起了張嗲嗲。
張嗲嗲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兩年前,老伴去世了,一個人在家,總感覺屋里空蕩蕩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經(jīng)常暗自傷神。
一天,張嗲嗲出門買菜,遇見一個小伙子,自稱“志愿者”。小伙子一路跟著張嗲嗲,熱心地拉家常,還不時地扶一把張嗲嗲,讓張嗲嗲感覺特別溫暖。在菜市場,小伙子幫著選菜、砍價,令張嗲嗲充滿了幸福感。買菜回來,張嗲嗲熱情地邀請小伙子到家里坐一會兒。在閑聊中,小伙子將張嗲嗲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慢慢地,小伙子轉(zhuǎn)入了“正題”?!班青?,您心臟不好,這種病美國有一種藥能夠根治,我一個同學(xué)在美國,上次給我爺爺捎了點(diǎn),效果蠻好的,我明天送點(diǎn)給您。”隨后,小伙子把美國的“神藥”吹得天花亂墜。小伙子很會講,張嗲嗲聽得很舒服。第二天,小伙子果然送來了一小瓶藥丸子。張嗲嗲要給錢,小伙子說什么也不肯要,推來推去,最后小伙子說 :“這點(diǎn)就算晚輩孝敬您的,我要同學(xué)再給您寄點(diǎn),那個您再付錢吧!”說完,小伙子掏出手機(jī),撥通了電話,要同學(xué)幫忙寄10瓶,錢馬上匯過去。打完電話,小伙子對張嗲嗲說 :“嗲嗲,錢我等下就去銀行幫您墊付下,藥來了您再給錢?!泵鎸@么熱心的小伙,張嗲嗲爽快地從衣柜下數(shù)了 3000塊錢給小伙子。
之后,張嗲嗲就再也沒見過這個小伙子,也沒收到從美國寄來的藥。
披著志愿者的外衣,鉆了老年人生活孤單、渴望溫暖和親情的空子,做著詐騙者的勾當(dāng),實在令人憤慨。他傷害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無助善良的老人,更是社會賴以進(jìn)步的公信力和良知。當(dāng)志愿者的身份都需要認(rèn)真鑒別時,這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已經(jīng)遭到了何等無情的踐踏?建立健 全社會公共服務(wù)認(rèn)證系統(tǒng),從嚴(yán)打擊各類損害社會良知的詐騙行為,讓犯罪分子無處隱身、無處藏身,還人民群眾一個清朗、誠信的社會,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