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文 范恒進 朱永華 張兆才 劉艷俠 董玲
摘要介紹恒進高油薄荷的選育過程和選育結果,通過2009—2010年的恒進高油區(qū)域試驗和2011—2012年恒進高油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恒進高油產油量比對照上海39號高,產量表現(xiàn)突出。介紹恒進高油的植物學特征、品質性狀及配套栽培技術,以指導恒進高油的栽培應用。
關鍵詞薄荷;恒進高油;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12-0022-03
AbstractThe breeding processing and breeding results of Mentha Hengjingaoyou were introduced.The results of Hengjingaoyou regional test from 2009 to 2010 and production test from 2011to 2012 showed that yeild of Hengjingaoyou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hanghai 39.Yield performance was great.Botanical character,quality character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to guide application of planting.
Key wordsMentha;Hengjingaoyou;Variety 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薄荷來源于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薄荷味辛、性涼,為常用中藥,具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止癢功效,主治風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隱疹瘙癢、肝郁肋痛。薄荷又是芳香油作物,薄荷油、薄荷腦是醫(yī)藥、食品、糖果、香料、飲料等工業(yè)的重要原料,遠銷東南亞各國[1-2]。安徽省太和縣是全國最大的薄荷生產基地,發(fā)展薄荷生產已有40年的歷史。太和薄荷在全國薄荷生產中占主導地位,種植面積和薄荷油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1/3以上,被譽為“薄荷王國,清涼世界”,素有“世界薄荷看中國,中國薄荷看太和,太和薄荷銷全國”的美譽[3]。恒進高油薄荷品種是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與安徽恒進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共同選育的新品種,該品種于2013年6月16日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審定委員會登記,現(xiàn)將恒進高油的選育過程、主要性狀、產量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進行總結,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選育過程
恒進高油以薄荷品種上海39號的變異單株經無性繁殖、品比試驗、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等系統(tǒng)育種選育而成。2004年在上海39號大田中發(fā)現(xiàn)12株變異單株,生長勢強,開花期早,落花期早,生長期短。2005年進行單株種植,建立株行圃,進行比較試驗,其中1株的性狀表現(xiàn)優(yōu)良一致。2006年對其進行分根繁殖。2007—2008年進行品比試驗,開展了抗倒伏能力及精油產量測定。試驗表明,變異株系的抗倒伏能力增強,精油產量高于上海39號。2009—2010年進行區(qū)域試驗,試驗表明其分枝數(shù)、存葉對數(shù)均高于上海39號,產油量高,適應性強,抗逆性強。2011—2012年進行生產試驗,精油產量及主要化學成分優(yōu)于上海39號,各項指標均達到品種審定標準。2013年6月16日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鑒定登記委員會登記,定名為恒進高油(審定編號:皖品鑒登字第1306001)。其選育及試驗過程如圖1所示。
2主要性狀
2.1植物學特征
恒進高油薄荷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型緊湊,“頭茬”薄荷株高100~135 cm,生育期125 d,“二茬”薄荷株高70~80 cm,生育期80~85 d。根莖匍匐、黃白色、具節(jié)和節(jié)間;地上莖直立、方柱形,莖粗0.6 cm,分枝27.6個。苗期莖紫色,中后期上部為綠色,中下部為紫色;單葉對生,苗期為橢圓形,中后期為長橢圓形;葉緣鋸齒較淺而稀;葉色濃綠,葉片肥厚,葉面皺縮,葉脈凹陷,葉長6.8 cm、寬42 cm,總存葉對數(shù)187.2對。輪傘花序腋生;苞片披針;花萼鐘狀,5裂片;花冠唇形,淡紫色;雄蕊4枚,花藥黃色;雌蕊一枚,花柱頂端二裂,伸出花冠筒外。堅果小,褐色?;ㄆ?—10月,果期8—10月。
2.2品質性狀
恒進高油薄荷品種有特殊清涼香氣,味辛涼。薄荷總醇含量90.83%,純度86.95%,含腦量90.83%,出油率0.60%左右,產油量215.40 kg/hm2,比旋度-43.40°。
3產量表現(xiàn)
3.1品比試驗
2007—2008年在安徽省太和縣進行品比試驗,結果表明,恒進高油薄荷精油產量和抗倒伏能力均高于對照品種上海39號(表1)。恒進高油的精油平均產量21323 kg/hm2,較對照上海39號增產33.79%。
3.2區(qū)域試驗
2009—2010年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利辛縣3個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進行了連續(xù)2年的區(qū)域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恒進高油薄荷的分枝數(shù)、存葉對數(shù)、產油量均高于對照品種上海39號(表2)。恒進高油的精油平均產量208.50~220.58 kg/hm2,較對照上海39號增產33.88%~34.91%。
3.3生產試驗
2011—2012年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利辛縣3個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進行了連續(xù)2年的生產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恒進高油薄荷精油產量及主要化學成分優(yōu)于對照品種上海39號(表2)。恒進高油的精油平均產量210.38~219.60 kg/hm2,較對照上海39號增產34.27%~35.74%。
4栽培技術
4.1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灌方便、2~3年內未種植過薄荷的地塊[4-5]。前茬以冬小麥、玉米、豆類等為宜。種植前深耕15~20 cm,施入基肥,施磷肥750 kg/hm2、碳酸銨225 kg/hm2、鉀肥225~300 kg/hm2,整平耙細做畦,畦寬3 m,排水溝溝深25 cm、寬35 cm。
4.2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薄荷分春天種植和秋天種植,春天種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秋天種植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秋天種植為佳。行距25~33 cm,株距15~20 cm,溝深6~10 cm,把種根均勻順序排入,覆土、鎮(zhèn)壓并及時澆水。
4.3脫毒種苗繁育
4.3.1方法。
采用生物組培技術,選擇變異的優(yōu)株莖尖作為外植體,接種于誘導培養(yǎng)基產生叢生芽,將其轉接到增殖培養(yǎng)基中進行擴增,最后接種到生根培養(yǎng)基上誘導生根形成脫毒原原種,經過煉苗后移栽于基質上,最后定植于大田。
4.3.2培養(yǎng)基的配制。
誘導培養(yǎng)基:MS+6-BA 2.0 mg/L+NAA 0.1 mg/L;增殖培養(yǎng)基:MS+6-BA 0.5 mg/L+IBA 0.1 mg/L;生根培養(yǎng)基:1/2 MS+IBA 0.3 mg/L。
4.4田間管理
4.4.1中耕除草。
薄荷出苗后進行中耕除草1次,封行前進行1次,這2次均要淺耕[6]。頭刀薄荷收割后立即進行第3次中耕,同時可以適當除去部分根莖,使其不致過密。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進行第4次中耕。二刀薄荷收割后,如果連作,及時進行第5次中耕除草。
4.4.2適時追肥。
薄荷喜肥,追肥以尿素為主,一般采取苗期輕施、中期重施、后期少施的原則[7-8]。根據(jù)苗期墑情,施尿素112.5~150.0 kg/hm2,可以分2次施入;中期施尿素225.0~300.0 kg/hm2;蕾花期可以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后期施尿素45.0~75.0 kg/hm2,但是收割前1個月停止追肥。
4.4.3灌溉排水。
苗期需水量小,可以小水畦灌,做好促苗水。多雨季節(jié)及時排除積水,天氣干旱時及時灌溉[9]。夏季在早晚或者夜間進行灌溉,頭刀薄荷收割后正處干旱時期,需要及時灌溉抗旱。但收割前1個月左右停止灌溉。
4.4.4病蟲害防治。
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輔以必要的化學防治[10-11]。主要病害有銹病、黑莖病、白絹病、斑枯病、病毒病等??蛇x用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0~1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聯(lián)800~1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800~1 000倍液、6%寡糖·鏈蛋白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另外,改善通風條件,降低株間濕度,及時拔除病株并清理出田。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蠐螬。用3%辛硫磷顆粒劑30.0~37.5 kg/hm2于耕地前均勻撒施,隨耕翻入土;或用40%辛硫磷乳油3 750 mL/hm2,加水15~30 kg/hm2,拌細土300~375 kg/hm2配成毒土,撒施地面翻入土中;或用40%辛硫磷乳油300~750 mL/hm2加水45~75 kg/hm2稀釋,拌入450~1 125 kg/hm2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麩皮中制成毒餌撒施防治[12-13]。若危害嚴重,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噴澆薄荷苗根部。
4.5適時采收
薄荷1年可以收割2茬,薄荷葉片在現(xiàn)蕾期含油量最高,頭茬薄荷在主莖10%~30%花蕾開花時收割,二茬薄荷在植株30%~40%開花時收割[14-15]。選擇連續(xù)晴天、氣溫較高、地面較干燥時收割。一天中,以10∶00—18∶00收割為宜。
參考文獻
[1] 吳瓊峰.薄荷的栽培和利用[J].南方農業(yè),2015,9(33):14-15,17.
[2] 李艷麗,徐金芳,樊靜民.薄荷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5(4):57-58.
[3] 謝彩真,李從勇.太和縣薄荷生產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7):52-54.
[4] 陳小華.薄荷品種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及優(yōu)異種質評價[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3.
[5] 李濤,劉玉軍,白紅彤,等.栽培密度對薄荷生長策略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2012,48(9):895-900.
[6] 馬德強,范峰.薄荷的品質與栽培技術關系的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3,17(2):315-316.
[7] 鄭成才.薄荷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12):121-122.
[8] 馬春紅,陳霞,翟彩霞,等.薄荷的快速繁殖與栽培技術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4,20(4):230-231,247.
[9] 柴鑫健.薄荷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2(5):163-164.
[10] 陳為民.薄荷栽培及其加工[J].口腔護理用品工業(yè),2011,21(6):45-46.
[11] 王建,黃靜蘭,丘亮偉.薄荷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0(5):199-200.
[12] 徐冬.薄荷栽培要點[J].新農業(yè),2012(2):53.
[13] 周榮,鐘震洪.薄荷在我國的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9):93-95.
[14] 周露,謝文申.薄荷屬植物選種育種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9(1):124-128.
[15] 房海靈,劉艷,梁呈元,等.薄荷屬植物分類和育種研究概述[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8):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