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濤 張雄 王華
摘要 [目的]研究蕎麥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異,更好地開發(fā)蕎麥的保健功能。 [方法]分別考察蕎麥皮、蕎麥粉和蕎麥粒乙醇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黃酮類化合物的得率。 [結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得率最高的為蕎麥皮,最小的為蕎麥粉,蕎麥粒介于兩者之間;三者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達50%的樣品濃度比較,蕎麥皮濃度最低,蕎麥粉最高,蕎麥粒濃度介于兩者之間。 [結論]蕎麥中黃酮類化合物是蕎麥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
關鍵詞 蕎麥;抗氧化; 黃酮
中圖分類號 S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25-0089-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buckwheat, so as to better develop the health function of buckwheat.[Method]The scavenging effects of buckwheat husk, buckwheat flour and buckwheat grain ethanol extracts on DPPH radical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For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flavonoids compounds, the highest was buckwheat husk, and the lowest was buckwheat flour, buckwheat grain was in the middle. Their ethanol extracts all could scavenge DPPH and ABTS radical,and to compare DPPH and ABTS radicals scavenging concentration rate of 50% of the samples, the content of buckwheat husk was the lowest, the content of buckwheat flour was highest, and the content of buckwheat grain was in the middle. [Conclusion]The flavonoids compou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buckwheat ethanol extracts.
Key words Buckheat;Antioxidant;Flavone
研究表明,人體內自由基與抗氧化劑的失衡可以加速人體衰老和誘發(fā)致病因子的產生[1-3]。體內過剩的自由基需要外源抗氧化劑的攝入才可有效清除,因此尋找安全可靠且來源廣泛的天然抗氧化劑是開發(fā)功能食品所必須考慮的問題[4-6]。
蕎麥作為一種藥食兼用的材料應用歷史悠久。蕎麥特殊的保健功效與蕎麥中含有的較多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密不可分[7]。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考察蕎麥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對開發(fā)蕎麥功能產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國內外關于蕎麥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報道較多,特別是苦蕎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較為深入[8],但已有研究很少涉及蕎麥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比較。筆者以榆林地區(qū)當地市售蕎麥(甜蕎)為研究對象,研究蕎麥皮、蕎麥粉和蕎麥??寡趸钚缘膹娙?,以期為提高蕎麥市場價值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與主要試劑。
該試驗所用的蕎麥為市售的當地當年產蕎麥,所用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1.2 主要儀器。
試驗所用的主要設備:型號為JYL-C022的九陽多功能料理機;型號為G-100S的歌能超聲波清洗器;型號為UV-1780的島津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生產的型號為RE-52AA旋轉蒸發(fā)儀等。
1.2 方法
1.2.1 蕎麥提取物的制備。
將購買的蕎麥部分脫殼處理,對蕎麥皮和脫殼后的蕎麥果實以及未脫殼的蕎麥籽粒分別粉碎處理,過40目篩后分別裝在自封口袋中備用。
蕎麥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按照筆者課題組優(yōu)化的工藝條件進行:65%的乙醇作為提取劑,以1∶45(g∶mL)的料液比在溫度60 ℃的環(huán)境中超聲提取25 min。將蕎麥皮、蕎麥粉、蕎麥粒的乙醇提取物采用旋轉蒸發(fā)儀濃縮,然后冷凍干燥制成固型粉末存儲待用。蕎麥皮、蕎麥粉、蕎麥粒的乙醇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濃度測定參考相關文獻,以蘆丁作為標準品進行分析[9]。
1.2.2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10]。
取不同濃度的蕎麥提取液3 mL于試管中,加入濃度0.05 mg/mL的DPPH甲醇溶液,搖勻后室溫下避光保存1 h,然后在波長515 nm處測吸光度值并記錄。
2 結果與分析
2.1 蕎麥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
蕎麥皮、蕎麥粉和蕎麥粒乙醇提取物濃縮干燥后制得的固形物得率如表1所示,可見三者固形物得率最高的為蕎麥粉,其次為蕎麥粒,最小的為蕎麥皮。通過分析三者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得率,可見三者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率最高的為蕎麥皮,其次為蕎麥粒,而最小的是蕎麥粉。三者固形物的得率與黃酮類化合物的得率變化趨勢相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蕎麥粉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糖類、淀粉等物質,使得乙醇提取物濃度增高,固形物得率增加。
通過計算三者固形物中黃酮類化合物所占比例可知,固形物中黃酮類化合物所占的比例最大的為蕎麥皮固形物,最小的為蕎麥粉固形物,蕎麥粒固形物介于兩者之間,其變化趨勢與三者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變化趨勢相似。
2.2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由圖1可以看出,不同濃度蕎麥皮、蕎麥粉、蕎麥粒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隨著提取物濃度的增加,三者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增強,且隨濃度的不斷增加,清除作用趨勢減弱。
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隨提取物濃度變化的數據進行多項式擬合,擬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三者均可擬合為一元二次方程,且擬合效果均較好。通過擬合的二次方程計算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析可知蕎麥粉提取物IC50值最大,蕎麥皮的IC50值最小,蕎麥粒IC50值介于兩者之間。試驗結果說明,同樣質量的蕎麥粉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弱,蕎麥皮提取物最強,蕎麥粒介于兩者之間。
2.3 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由圖2可見,與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似,不同濃度蕎麥提取物對ABTS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隨著提取物濃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增強,且隨著提取物濃度的增加,清除ABTS自由基的變化趨勢減緩。
同樣對蕎麥皮、蕎麥粉和蕎麥粒的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數據進行多項式擬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采用一元二次方程具有很好的擬合效果,R值均達到小數點后2個9。通過擬合的二次方程計算蕎麥提取物對ABTS自由基的IC50值,其中值最大的為蕎麥粉提取物,最小的為蕎麥皮提取物,蕎麥粒介于兩者之間。試驗結果說明,對 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弱的為蕎麥粉,最強的為蕎麥皮,蕎麥粒介于兩者之間。
3 結論
通過上述試驗分析可以得出:蕎麥粉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低,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弱,即IC50最高;蕎麥皮提取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最高,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強,即IC50最低;蕎麥粒提取物黃酮含量,以及對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處于蕎麥粉和蕎麥皮提取物之間。
蕎麥皮較蕎麥粉和籽粒含有更多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如黃酮化合物等,合理開發(fā)利用蕎麥皮,可很好地提高蕎麥的經濟附加值,為蕎麥今后深加工指出又一條可行途徑。
參考文獻
[1] 趙保路.自由基、營養(yǎng)、天然抗氧化劑與衰老[J].生物物理學報,2010,26(1):26-36.
[2] HARMAN D,EDDY D E.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Beneficial effect of adding antioxidant to the maternal mouse diet on life span of offspring;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sex different in longevity[J].Age,1979,2(4):109-112.
[3] FINKEL T.Ageing:A toast to long life[J].Nature,2003,425:132-133.
[4] 凌關庭.天然抗氧化劑及其清除氮自由基的進展[J].食品工業(yè),2000(3):19-22.
[5] 梁云,王洪新.幾種天然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6):2181-2183.
[6] 田云,盧向陽,易克,等.天然抗氧化劑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3):209-211.
[7] 李紅敏.蕎麥多肽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水產大學,2007.
[8] 于智峰,付英娟,王敏,等.苦蕎黃酮提取物體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32(3):126-129.
[9] 黃海燕.苦蕎黃酮與皂苷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20-21.
[10] AWIKA J M,ROONEY L W,WU X L,et al.Screening methods to measur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orghum(Sorghum bicolor)and Sorghum products[J].Journal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chemistry,2003,51(23):6657-6662.
[11] SIDDHURAJU P.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defatted raw and dry heated Tamarindus indica seed coat[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0(6):98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