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高娃 劉丹 張東旭 潘子旺
摘要[目的]明確不同番茄品種對美洲斑潛蠅的選擇性差異。[方法]在溫濕度恒定的小氣候環(huán)境中,研究了美洲斑潛蠅對18個不同番茄品種及材料的選擇性。通過零頻率估計法測定了美洲斑潛蠅幼蟲的種群密度,同時調查蟲情指數(shù)。[結果]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選擇性存在差異。野生番茄品種ZBNH11的蟲情指數(shù)最低,其次是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出的15個番茄品種及材料,而引進的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的蟲情指數(shù)最高。[結論]研究結果為合理利用抗性品種減輕美洲斑潛蠅危害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美洲斑潛蠅;番茄品種;選擇性
中圖分類號S436.4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31-0166-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selectivity difference of Liriomyz sativae t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omatoes.[Method] In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Liriomyz sativaes selectivity of 18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omatoes and materials was studied.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larvae of the speci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zero frequency estimation method,and the index of the index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 The specie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omato varieties.The wild tomato varieties ZBNH11 had the minimum pest index,secondly was the 15 tomato varieties and materials which was selected by Baotou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d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eties like Zuanhong 8 and provence had the highest pest index.[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using resistant varieties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Liriomyz sativae.
Key wordsLiriomyz sativae;Variety of tomatoes;Selectivity
美洲斑潛蠅(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我國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檢疫性害蟲,自1993年傳入我國海南省三亞市被首次發(fā)現(xiàn)以來[1],目前除西藏自治區(qū)外,全國均有分布[2]。近年來,隨著溫室大棚面積的不斷擴大,該蟲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溫室內可以完成周年危害。該蟲蟲體小,繁殖快,世代重疊嚴重,對蔬菜的危害十分嚴重。該蟲寄主范圍廣,全國已發(fā)現(xiàn)的寄主達26科312種,為害蔬菜達80種。該蟲致使作物減產30%~50%,甚至絕收。由于番茄是它的嗜好寄主,為明確番茄不同品種對美洲斑潛蠅的選擇性差異,筆者采用零頻率估計法[3-4]調查蟲口密度和蟲情指數(shù),比較了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嗜好程度,為合理利用抗性品種減輕該蟲危害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品種
試驗共18個材料和品種,分別為綠桃、160、圣490、CM966、ZBNH11、羅拉15、HWS、山東荷蘭、BTM/HF5015-06、黃馬奶、小黑柿、un004/HF-03、326、T54、鉆紅八號、普羅旺斯、un004/uf-02、vlvo。供試的15個番茄種子均來源于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室自行培育的番茄材料和品種,剩余的3個品種分別為ZBNH11、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作為對照品種,其中ZBNH11番茄品種來自中國農業(yè)大學,是一個番茄的野生品種,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均為市購。
1.2試驗方法 試驗共18個供試番茄品種和材料,均與2017年4月1日播種于同一智能溫室的育苗床上。每個材料共播種3盤,每盤50穴。共計54盤,隨機排放。栽培管理方式相同。于播后33 d在各個小區(qū)內隨機調查24株番茄的總葉數(shù)(去除子葉)及有蟲道葉片數(shù),同時劃分被害等級,按文獻[5]介紹的6級標準劃分。最后計算蟲口密度和蟲情指數(shù)。蟲口密度采用零頻率估計法[6]。
蟲情指數(shù)=[∑(葉片被害等級×該等級被害葉片數(shù)量)/(調查葉片總量×葉片被害最高級別)]×100(1)
蟲口密度=1.322 5(-LnP0)1.075 9(2)
式(2)中,P0代表零頻率。
1.3數(shù)據(jù)處理
利用SPSS 13.0進行方差分析,判斷番茄品種間對美洲斑潛蠅抗性的差異顯著性。使用SPSS 13.0軟件對蟲情指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和聚類分析。蟲口密度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一計算。
2結果與分析
2.1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選擇性由表1可以得出,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喜好程度不同。其中,番茄品種ZBNH11的蟲情指數(shù)最低,僅為3.13,顯著低于其他番茄品種;其次是品種CM966和綠桃;抗性最差的品種是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蟲情指數(shù)均大于20,顯著高于其他番茄品種。剩余番茄品種的蟲情指數(shù)在10~20。
2.2不同番茄品種對美洲斑潛蠅抗性聚類分析
采用每個品種的田間調查的蟲情指數(shù)作為聚類分析的統(tǒng)計指標,分別對18個品種及材料進行抗美洲斑潛蠅聚類分析。由圖1 可知,18個番茄材料及品種可以分為4類,其中番茄的野生品種ZBNH11為一類,抗蟲性最強,普羅旺斯和鉆紅八號為一類,抗蟲性最差。160、羅拉15、BTM/HF5015-06、綠桃和CM966分為一類,抗蟲性較野生品種差,剩余的10個番茄品種分為一類,抗蟲性排在第3位。
2.3不同品種番茄葉片上美洲斑潛蠅幼蟲的蟲口密度
從圖2 可以看出,18個番茄品種上的美洲斑潛蠅的蟲口密度不同,其中普羅旺斯的蟲口密度最大,數(shù)值高達0.6,即平均每片葉子上的幼蟲數(shù)量為0.6頭,野生番茄品種的蟲口密度為0.1,即10個葉片上才有1頭美洲斑潛蠅幼蟲,其次為CM966,蟲口密度<0.2。比較表1和圖1可以發(fā)現(xiàn),蟲情指數(shù)與蟲口密度呈正相關,蟲情指數(shù)越高,蟲口密度也越大。
3結論與討論
美洲斑潛蠅主要是以幼蟲潛食葉片破壞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產生危害和造成產量損失的[7]。經(jīng)過該試驗的觀察和檢測,發(fā)現(xiàn)處于同一智能溫室內的不同番茄幼苗,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和栽培條件下,美洲斑潛蠅的危害不同。美洲斑潛蠅喜好取食植物幼嫩部位,番茄苗33 d時,整株的葉片都很適宜斑潛蠅取食和產卵,此時調查正好合適。由該試驗可知,用來做對照的3個品種ZBNH11、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都很有代表性,其中ZBNH11為野生的番茄品種,較同一時期播種的番茄品種的長勢都好,蟲道又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普通番茄相比,野生番茄(L.hirsutum)是番茄屬中著名的抗蟲野生種,對多種病害具有很強的抗性[8]。美國學者于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番茄的抗蟲資源,發(fā)現(xiàn)L.hirsutum的腺毛分泌物種含有多種天然抗蟲物質,對白粉虱、紅蜘蛛和蚜蟲等有趨避抗性,在田間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抗蚜蟲、斑潛蠅特性。ZBNH11就具有很強的抗斑潛蠅特性,而市面上銷售的鉆紅八號和普羅旺斯的蟲情指數(shù)和蟲口密度都最高,要高于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自行培育的15個番茄品種,表明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自行培育的15個番茄品種就抗美洲斑潛蠅來說,優(yōu)于市面上銷售的大多數(shù)番茄品種。從聚類分析圖也可以得出,當聚類系數(shù)為15時,就分為3類,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15個番茄材料和品種都分在一類,而普羅旺斯和鉆紅八號分為一類。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選擇性存在差異,這是由于成蟲對寄主的選擇性除受外界環(huán)境和葉片內部因素影響外,還受葉色、葉表皮毛等因素的影響,這就與遺傳因素有關。
用零頻率方法估計斑潛蠅的種群密度,具有操作簡便和效率高的優(yōu)點,尤其是當調查對象為個體小、繁殖快而難以直接計算的害蟲時[3-4],但是在應用時必須滿足理論抽樣數(shù)且盡量采用隨機抽樣以保證精度,樣本最好在100以上,該試驗的樣本數(shù)均大于100,數(shù)據(jù)具有可靠性。
該試驗僅對美洲斑潛蠅對不同番茄品種的選擇性進行了初步探討,其選擇性機制、抗蟲性及其機制如何,還有待今后的進一步研究。開展番茄抗美洲斑潛蠅的研究,對包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今后以抗斑潛蠅品種作親本,培育優(yōu)質抗美洲斑潛蠅品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謝瓊華,何譚連,蔡德江,等.美洲斑潛蠅發(fā)生危害及其防治[J].植物保護,1997,23(1):20-22.
[2] 徐汝梅,葉萬輝.生物入侵: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41.
[3] 汪信庚,劉樹生.昆蟲種群密度的二項抽樣估計模型研究進展[J].生物數(shù)學學報,1996,11(3): 45-51.
[4] HALL D G,CHILDERS C C,EGER J E.Binomial sampling to estimate rust mite(Acari: Eriophyidae)densities on orange fruit[J].Journal of eonomic entomology,2007,100(1):233-240.
[5] 趙剛,劉培延,陸道訓.美洲斑潛蠅對四季豆的危害損失及防治指標研究[J].昆蟲知識,2001,38(2):200-201.
[6] 蔡篤程,李煒,肖冬梅.番茄葉片上美洲斑潛蠅幼蟲種群密度的零頻率估計法[J].植物保護,2011,37(2): 159-161.
[7] 謝瓊華,何譚連,蔡德江,等.美洲斑潛蠅發(fā)生及其防治[C]//農業(yè)部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昆蟲學會.中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學術論文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6:3.
[8] 唐曉偉,柴敏,何洪巨,等.野生番茄抗蟲品種抗蟲組分的GC-MS分析[C]//2004年全國有機質譜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廣州:《分析測試學報》編輯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