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爭奪夷陵則暗于天下

        2017-05-30 10:48:04許軍
        三峽論壇 2017年3期

        許軍

        摘要:三國夷陵之戰(zhàn),是蜀漢集團對東吳集團發(fā)動的軍事反撲,結果劉備慘敗,蜀漢一蹶不振,東吳也因聯(lián)盟破裂陷入戰(zhàn)略收縮。夷陵東連荊州,西通巴蜀,在形勢上極為敏感,但其戰(zhàn)略意義需要根據(jù)戰(zhàn)場態(tài)勢才能判斷:巴蜀勢力單獨走夷陵掃蕩長江流域,無不因戰(zhàn)線過長、補給艱難,陷入困境;而經夷陵仰攻略川,若無他路兵力分散川內力量,也易陷入死局;但若北方勢力進入川內,整合兩部資源,再經夷陵經略長江流域,往往能收勢如破竹之效。

        關鍵詞:夷陵;三國;戰(zhàn)爭

        中圖分類號:K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7)03-0001-07

        夷陵之戰(zhàn)又稱猇亭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蜀漢對東吳發(fā)動的軍事反撲。關于其作戰(zhàn)得失、敘事虛實、地理考證乃至民間傳說,學界都有精彩論述。而對夷陵戰(zhàn)略地位的分析,[1]5-9似有繼續(xù)探討之必要。

        夷陵,今屬宜昌,地枕長江上游與中游交界,位處巴蜀與荊襄之三角。三峽浪疾山深,出南津關則險勢立減,“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2]54故名夷陵;其地“上控巴夔,下引荊襄”,[2]57可謂三峽門戶,川鄂咽喉。因為地處敏感,夷陵為兵家常爭之地:

        因考戰(zhàn)爭之際,遠不具述,秦漢而下,公孫馳馬,白起焚城,皆以此為要地。他如諸葛、孫權、桓溫、劉毅、朱齡石、劉光義等,悉擁舟師西指,溯江叩關,麾城斬邑,必欲先得夷陵也。……前明立營設屯以備防衛(wèi),迨我朝定鼎,添設重鎮(zhèn)駐兵彈壓。康熙甲寅,殄滅滇藩;雍正乙卯,蕩平土司。[2]57-58

        筆者以為,夷陵易得亦易失,只是出入巴蜀之要道、謀取荊州之前哨,其軍事價值更多體現(xiàn)在戰(zhàn)術層面,而在戰(zhàn)略上,爭奪夷陵者往往暗于天下。

        一、劉備入川之失

        東漢大亂,群雄并起。劉備起兵,勢單力薄,一直為爭奪一塊根據(jù)地而拼命,這一作戰(zhàn)模式影響了他的軍事思維,導致其形成類似袁紹的多謀寡斷。[3]95建安元年,徐州牧陶謙死,遺言劉備領徐州牧;不久,呂布來襲,劉備敗走。此后降呂布、投曹操,皆為爭此一塊土。終因曹操威脅,劉備轉而依附荊州劉表。劉表死,劉備領荊州刺史。不久曹操來襲,劉備率眾南渡江陵。因難以存身,結盟東吳于赤壁僥幸戰(zhàn)勝曹操。劉備遂南征四郡,得以喘息。

        而早在此前,魯肅曾勸孫權經營南國,劃江而治:“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jù)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yè)也?!盵4]3281但劉備突然奔入,牽引背后曹操追來,有掃蕩殘余、長驅直入之勢,孫權不得不聯(lián)劉拒曹。赤壁戰(zhàn)后,劉備乘亂占據(jù)荊州,而孫吳領地企圖已大打折扣。此時,孫、劉雙方急需擴充地盤,不約而同關注巴蜀,但孫權再次受到抑制:

        權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lián)T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孫權)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fā)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笔龟P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jù)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4]2353-2354

        建安十三年(208),益州牧劉璋畏懼曹操進攻,請求劉備幫助。如此開門揖請機會,劉備立即抓?。骸跋戎髁糁T葛亮、關羽等據(jù)荊州,將步卒數(shù)萬人入益州?!彪S后,劉備借機略川,“諸葛亮、張飛、趙云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zhèn)荊州。”[4]2357-2359此后,劉備又略得漢中。但其格局,也已基本被限于川內。

        《三國志》載,曹操為守關中,主動放棄巴蜀:

        既至漢中,山峻難登,軍食頗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國耳,何能為有無?吾軍少食,不如速還。”便自引歸,令曄督后諸軍,使以次出。曄策魯可克,加糧道不繼,雖出,軍猶不能皆全,馳白太祖:“不如致攻?!彼爝M兵,多出弩以射其營。魯奔走,漢中遂平。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杰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jù)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后憂?!碧娌粡摹?/p>

        傅子曰: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shù)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碧嫜訂枙显唬骸敖裆锌蓳舨唬俊睍显唬骸敖褚研《?,未可擊也?!贝筌娝爝€。[4]1310-1311

        曹操之引歸,劉曄之威壓,前提都是不愿在川內用力過猛。張魯投降后,張既即勸說曹操遷移漢中百姓數(shù)萬戶,以充實長安及三輔??梢姡词共芪杭瘓F其時得到漢中與巴蜀,也將因自身力量限制,不能不作出守衛(wèi)關中與放棄巴蜀的抉擇。法正認為:“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盵4]2559曹操對奪取巴蜀與經營天下的戰(zhàn)略抉擇,其眼界格局遠遠超出于劉備。

        唐庚認為,劉備奪取益州,必將失去荊州,可謂得不償失:“荊州在山前,距蜀五千余里,而蜀從山后有之,其勢實難。非獨不能有荊州也,雖得秦川亦不能守。何者?梁益險絕,蓋自守之國,而不可以兼并。凡物之在山外者,尺寸不能有。此高祖所以棄漢中而取三秦也。”[5]8此說之核心要素,乃是夷陵出入川中,相隔千里僅一線相連,無論是溯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都因山河險峻,存在行軍困難、后勤補給不足等問題。

        劉備入川后,孫權立即抓住機會,前后兩次搶奪荊州。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劉備當然不會同意,于是孫權“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眲漕I蜀兵五萬反撲?!安芄h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盵4]2364

        對此次行動,唐庚以為,劉備喪失戰(zhàn)機:“曹公征漢中,先主聞之,與吳連和,分荊州是矣,引軍還蜀非也。是時蜀有南郡之地,而先主以蜀兵五萬居公安,若進據(jù)襄陽,而羽師五萬之眾以襲許,卷甲疾趨,五日而可至,事成則天下未可量,不成則漢中之師不攻而自退。此兵法所謂攻其所必救者。初曹公征柳城,備勸表以襲許,及備據(jù)荊州,亦不能辨此,信天命有在焉?!盵5]11

        劉備勸襲許昌,事在建安十二年(207),“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等曹操戰(zhàn)勝歸來,劉表后悔,劉備勸他:“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后者,則此未足為恨也?!盵4]759筆者以為,劉備之勸劉表弄險,實屬自身寄居,遠離利害,推拉自如。一旦得了四川,又生吞并漢中之心,曹操來攻,劉備自然瞻前顧后。若襲取許昌稍有失利,后有孫權虎視眈眈,關羽麥城慘敗可能提前上演,而川內振動亦使巢穴易失,是以利淺禍深,不能不立即還蜀。

        當此前后,魏與吳有濡須之戰(zhàn),魏與蜀有漢中之爭,蜀與吳有荊州之爭,三家都有兩線作戰(zhàn)的窘境,無論哪一方都不能用力過猛,以免第三方坐收漁利。比如,即便荊州歸吳,關羽危殆,曹魏集團也不愿追擊,而留之為孫權禍害。因此劉備的退縮姿勢,也是正常反應。

        但劉備并非沒有經營天下的野心,相反,劉備正因這野心過于膨脹招致重挫。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進攻漢中。曹操來攻,劉備“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4]2367迫使曹操撤退。但荊州后方,遠離主力,長期暴露于敵,前因力量不足已遭割讓,此時更易被劫。關羽卻乘此銳氣,出擊襄陽,致荊州守衛(wèi)更加空虛。關羽之出擊,正循諸葛亮當年為劉備制定的戰(zhàn)略意圖:“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4]2443可惜這一意圖發(fā)起過早,不適時宜。

        劉備一系列戰(zhàn)略擴充,也刺激孫權野心膨脹。孫權既無法越過劉備得到四川,于是奪取荊州之心日益迫切。呂蒙與孫權謀劃,與其奪取徐州,不如奪取荊州:“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jù)長江,形勢益張?!盵4]3301加上曹魏主動誘勸,于是蜀漢面對曹魏的鉗形攻勢被東吳瓦解。

        這年十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據(jù)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陵,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盵4]2901夷陵道口被堵,蜀中救援不及,關羽父子遂插翅難逃。

        劉備入川,意圖橫跨荊、益,卻因力量不足立即被迫割讓荊州一半給東吳,于立足未穩(wěn)之際又要鉗形攻擊曹魏,倉促之間千里用兵,終遭挫敗。究其核心要素,夷陵一線千里,荊、益物資人員調配不能暢通,兩地于夷陵折斷是必然之事。天下未亂蜀已亂,天下未安蜀先安,蜀中軍事、政治的滯后,皆因其地理阻隔:

        夷陵東道,當由車御,至赤岸乃得渡沮,西道當出箭谿口,乃趣平土,皆山險狹,竹木叢蔚,卒有要害,弩馬不陳。……昔子午之役,兵行數(shù)百里而值霖雨,橋閣破壞,后糧腐敗,前軍縣乏。姜維深入,不待輜重,士眾饑餓,覆軍上邽。文欽、唐咨,舉吳重兵,昧利壽春,身沒不反。此皆近事之鑒戒也。嘉平以來,累有內難。當今之宜,當鎮(zhèn)安社稷,撫寧上下,力農務本,懷柔百姓,未宜動眾以求外利也。得之未足為多,失之傷損威重。[4]2008-2009

        但川內資源有限,出川轉運艱難,蜀漢政權從此鮮有光輝。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有三次因糧草不繼而撤兵。從夷陵之戰(zhàn)開始,蜀漢都是愈戰(zhàn)愈虧。不僅如此,蜀漢集團一旦坐穩(wěn)成都,也會逐漸喪失進取中原的銳氣,膨脹出盆地文化坐井觀天的怠惰。劉備入川,奪得一塊旱澇保收的根據(jù)地,但也因此陷入巴蜀政權邊緣化的宿命。

        二、劉備出川之失

        三國時,荊州地名含義不一。初平中劉表為荊州刺史,治所襄陽;魏初承襲,后徙新野。孫吳所立荊州,位居南郡(今湖北江陵)。[6]337魏、吳兩家荊州,地名相同,位置接壤,又為中國南北腹心的交界,雙方激戰(zhàn)吞并之心,一望而知。而夷陵又是荊州與巴蜀的交接點,吳、蜀雙方在此沖突也在所難免。

        孫、劉爭奪荊州之意,在赤壁之戰(zhàn)后即已萌發(fā)。但以魯肅聯(lián)盟之意,東吳隱而未發(fā)。劉備甫一入川,孫權即爭奪荊州,結果劉備迫于曹魏壓力,加以鞭長莫及,不得不勉強分割荊州。建安二十二年(217),曹魏進攻濡須口,孫權不惜遣使請降,重結姻親,其欲全力吞并荊州之心非常突出。劉備在川內攻克漢中,勢力趨于穩(wěn)固,卻沒有先規(guī)劃奪回荊州,或者至少做足荊州防守,卻要鉗形攻擊曹魏,結果徹底失去荊州。面臨兩次戰(zhàn)略誤判,劉備會不會吸取教訓,謹慎從事?曹魏君臣議論紛紛,而劉曄判斷其必攻孫權:

        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馀。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于終始之分不足。[4]1313

        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既為奪回荊州,不甘被困在四川,也為報復東吳襲殺關羽。荊州為東吳門戶,失去則北開于魏,西開于蜀,因此吳亦志在必得。雙方激戰(zhàn),必致兩敗俱傷,令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劉備先因疏忽而失去荊州,又因憤怒而忘記大敵,在戰(zhàn)略上可謂步步皆錯:

        (趙)云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必應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毕戎鞑宦?,遂東征。[4]2531

        由于三家鼎立,相互掣肘,吳、蜀弱小,更需抱團,劉備既要提防曹魏,就不能對東吳窮追猛打。東吳集團同樣存在這一忌憚。為全力抗蜀,孫權乃于八月遣使至魏,送還于禁,奉獻方物,卑辭請降:

        孫權遣使求降,帝以問曄。曄對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承其釁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疑敵人。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帝曰:“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后乎?”對曰:“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不能止也。今備已怒,故興兵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必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必然之勢也?!钡鄄宦牐焓軈墙?。[4]1314

        可見,劉備奪取荊州,若進兵受阻,戰(zhàn)事膠著,曹魏集團必定聞風而動。若曹魏進攻劉備,則劉備雖能迅速回撤,也要白白遭受用兵損失。若曹魏進攻孫權,則劉備為曹魏前驅,先滅吳后被滅。劉備若進攻順利,勢必乘勢東下,則將遭遇曹魏尾隨的局面,形成軍事上的推拉門效果,在兩線作戰(zhàn)中潰敗。后來陸遜退兵,也是畏懼曹魏躡足尾隨,并非如演義所說遭遇諸葛亮八陣圖云云。

        因此吳、蜀相爭,只會曹魏得利。夷陵之戰(zhàn),無論蜀勝還是吳勝,都將削弱同盟,向曹魏敞開入侵大門。對劉備而言,莫若暫舍荊州,結好孫權,等待局勢變化。但劉備一意孤行,諸葛亮、趙云等皆因諫勸而被留后方。為免于兩線作戰(zhàn),孫吳在謀荊州之先,不惜卑辭降魏;夷陵戰(zhàn)后,曹魏南攻,孫權立即與蜀修好。其戰(zhàn)略靈活性,遠勝爭戰(zhàn)夷陵的劉備。

        從戰(zhàn)術上來說,劉備也犯了嚴重錯誤。劉備出川,仍沿入川原路東下,奪取夷陵,指向荊州。從其行動特點上看,劉備此時并無經略江南的野心,只是為了奪回失去的荊州根據(jù)地。乍看來勢洶洶,其實步步為營,所謂聯(lián)營七百里,暴露了劉備狹窄的軍事思維。

        其時,劉備占據(jù)地理上游,水陸并進,幾乎空國前來,但卻失敗。其原因即在于:劉備一生,軍事行動都是步步為營式,用兵方式都是兵來將擋型,幾乎沒有過大兵團、遠距離的運動作戰(zhàn)經驗,缺少打破縱深、長途奔襲的戰(zhàn)略視野;且背靠四川,防守心態(tài)牢固,既想防守地盤,也想守住補給線,處處設營,反而力量分散。

        正是在此心態(tài)下,劉備一方面舍棄水軍,變水陸并進為陸軍獨進,不僅失去上游優(yōu)勢,還使大軍被江流一分為二,形如自損;另一方面,劉備改進攻為防守,結營對峙,不僅丟掉為關、張報仇的進攻銳氣,而且陷自身于后勤不繼的困境。曹丕聽聞聯(lián)營七百里,立斷劉備將敗:

        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zhàn),樹柵連營七百馀里。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焙笃呷?,破備書到。[4]307

        劉備七百里聯(lián)營被劫,很多人以為是因為陸遜狡猾,施行火攻,導致劉備挫敗。事實上,即使沒有火攻,這種步步為營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毛澤東曾批評改柵欄營寨為土石營寨就可避免火攻的想法:“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于敵,打運動戰(zhàn),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盵7]141領袖評點,正是劉備在戰(zhàn)術上的致命短處。只有從心理上丟掉保守心思,才能全力進攻,打敗強敵。如白起攻楚,燒絕橋梁、毀壞船只,示士卒必死之意,一戰(zhàn)而勝;項羽攻秦,士卒過河,即破釜沉舟,遂一以當十,大破秦軍。而因糧于敵,不爭城池土地而重殺戮,既能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也能高效消耗敵方資源。

        在三國混亂局勢中,曹魏對蜀、對吳都形成壓倒性的優(yōu)勢,吳、蜀要想生存,必須抱團取暖。諸葛亮隆中對策,魯肅建議聯(lián)劉抗曹,都是遠見卓識。蜀漢政權經營荊州地盤,應以和好東吳為第一要務。豈料關羽先以倨傲、后以托大,致荊州兩次為人劫奪。而劉備既空國來爭,卻不能放手一搏,結果一蹶不振。吳、蜀兩國,既國力弱小,又鷸蚌相爭,終于不免殘破。所以,夷陵之戰(zhàn),無論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劉備都犯有嚴重錯誤。

        三、曹魏爭天下之得失

        大國爭戰(zhàn),首重綜合實力。曹魏集團(包括司馬氏)欲得天下,發(fā)展生產為第一要務。漢末黃巾暴動與董卓叛亂,對生產影響極大:“中國蕭條,或百里無煙,城邑空虛,道饉相望?!盵4]3356比如,董卓之亂,“時三輔民尚數(shù)十萬戶,……二年間,相啖食略盡”。[4]656“天子入洛陽,宮室燒盡,街陌荒蕪,百官披荊棘,依丘墻間。……饑窮稍甚,尚書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饑死墻壁間?!盵4]666“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虜掠,……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臭穢滿路”。[8]2336“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盵8]2341三國時,“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4]1425其時北方,“魏武定霸,三方鼎立,生靈板蕩,關洛荒蕪。”[9]407而百姓交易,多以谷帛作貨幣。[10]19學者統(tǒng)計,晉武帝太康元年,與東漢順帝永和五年相比較,“這一百四十年中,全國損失了四分之三的戶數(shù)和三分之二的口數(shù)”。[11]31由于人口南遷,“這時期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和黃河流域及其附近各地,人口的比例……上升到三分之二了。” [11]34但當時全中國的總人口,從公元156年的5007萬,至公元208年赤壁之戰(zhàn)后降至140萬,至公元221年降至90萬。[12]因此糧食與人口的生產是三國爭霸天下的核心要素。

        曹魏占據(jù)黃河流域,相比長江流域的吳、蜀兩國,不僅耕地廣袤,而且人口眾多,若能糧足人多,自然根本牢固。此即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含義。鑒于此,建安元年,曹操以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屯田中郎將,發(fā)布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天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當年屯田許昌,“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谷?!盵4]61魏武之初,即“歲有數(shù)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盵9]782曹魏集團此后統(tǒng)一北方,兼并西涼,乃至吞并吳、蜀,都得益于這一以農養(yǎng)戰(zhàn)的國策。“憑借三大優(yōu)越條件——軍事上擁有30萬青州兵,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財政經濟方面實行屯田,曹操在軍閥混戰(zhàn)中取得一連串的勝利?!盵13]137

        但曹魏集團與吳、蜀混戰(zhàn),長期未能得手,既因實力不足,也因戰(zhàn)略失誤。曹魏身處北方,侵入夷陵、荊州一帶,形如插入楔子。荊州形勢,東聯(lián)吳、會,西通巴蜀,攻守兼宜。荊州一旦被曹魏據(jù)守,南方割據(jù)勢力勢必迫于壓力,無所作為。赤壁之戰(zhàn)前,賈詡與荀彧勸曹操“先聲后實”,一手威壓,一手用兵,用巧勁逼迫南方投降: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yè),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4]486

        但曹操因勢力膨脹心生驕傲,企圖以重兵收戰(zhàn)場之效,結果遭遇火攻,一敗涂地。裴松之對此建議則不以為然:

        詡之此謀,未合當時之宜。于時韓、馬之徒尚狼顧關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荊人服劉主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為日既久,誠非曹氏諸將所能抗御。故曹仁守江陵,敗不旋踵,何撫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將此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zhàn)之具,藉荊楚楫棹之手,實震蕩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shù)。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詡之此規(guī),為無當矣。魏武后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shù)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卷之會,斤石既差,悔無所及,即亦此事之類也。世咸謂劉計為是,即愈見賈言之非也。[4]1057-1058

        裴松之敏銳地看出,曹魏集團有一重大缺陷,曹操手下缺乏獨當一面的將領,導致曹操不能不四處親征,疲于奔命。可能出于這一考慮,曹操用兵過急,導致偶發(fā)因素下的大敗。但裴松之的看法也有缺陷:曹軍馬乏草料,軍士多病,舍步騎而為水戰(zhàn),身后尚有馬超、韓遂,連續(xù)長途奔襲,主帥難免顛蹶。

        曹操于赤壁大敗,大將曹洪與東吳甘寧在夷陵爭奪,終因缺乏依托,曹洪敗走。而荊州土地最后盡入劉備之手,夷陵當然不能獨存。夷陵得失皆易,看似敏感,實為雞肋。

        曹操死后,曹丕智能不足,曹魏集團進攻吳、蜀,形如試探。曹丕先從長江下游的濡須(無為)進攻孫吳,未能成功。隨后,曹魏改變路線,走陽平關從上游進攻巴中,陷入膠著狀態(tài),最終退走。建安二十四年(219),曹魏于長江中游與關羽纏斗,關羽敗走麥城,孫吳火中取栗,劫走荊州,曹魏未獲寸土。直至吳、蜀夷陵大戰(zhàn),曹魏集團竟放棄此絕好時機,作壁上觀。此后,司馬氏集團采用先攻蜀、后滅吳的戰(zhàn)略大回環(huán),才成功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企圖。因此,曹魏集團經營天下過程中,盡管發(fā)生數(shù)次爭奪,夷陵的戰(zhàn)略價值基本闕如。

        四、歷代爭奪夷陵之得失

        歷來爭奪夷陵,多發(fā)生在兩種情況下:

        一是掃蕩天下,乘勢入川。東漢政權謀求西部地區(qū)時,分兵兩部,一走夷陵,一走隴右。建武三年(27),劉秀命岑彭南擊秦豐,大破之;又大破田戎,“遂拔夷陵,追至秭歸?!贬硪浴皩⒎ナ駶h,而夾川谷少,水險難漕運”,不得不停軍休整。建武八年,劉秀親征隴右隗囂。劉秀回洛陽前,給岑彭留言:“兩城(西城、上邽)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苯Y果軍糧不繼,岑彭撤軍。建武九年,蜀中公孫述派兵攻克夷道(今湖北宜都)、夷陵,水軍在江面立浮橋,水下立攢柱,而陸軍則據(jù)山防守。岑彭進攻不利。建武十一年(35),劉秀合岑彭、吳漢兩軍,集荊州錢糧,謀平巴蜀。岑彭召死士燒毀浮橋、攢柱,時“天風狂急”,于是戰(zhàn)船順勢溯流,僥幸攻入蜀地。入川之后,因糧于敵,遂勢如破竹。[8]656-662

        在此期間,夷陵得失,既不足為巴蜀之患,也不足為荊州之患。而平蜀路徑,夷陵并非首選。建武三年(27),來歙勸劉秀招降隴右,再謀平巴蜀:“臣愿得奉威命,開以丹青之信,囂必束手自歸,則述自亡之執(zhí),不足圖也?!钡@次勸降未能成功。建武八年(32),來歙又勸劉秀乘隴右新勝之威,揮師入蜀:“公孫述以隴右西、天水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蕩,則述智計窮矣。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帝然之?!t歙率征西大將軍馮異、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將軍馬成、武威將軍劉尚入天水”。建武十一年(35),來歙掃平隴右后,揮師攻蜀,“蜀人大懼”,于是派出刺客。[8]585-589來歙被殺,這支陸路進攻力量事實上被停滯。所以,劉秀由夷陵入蜀成功,部分應屬僥幸。

        近代以來戰(zhàn)爭歷史,也顯示由夷陵入蜀絕非上策。抗戰(zhàn)期間,日軍企圖由宜昌入川。時人回憶,(日寇)“無論是‘南進或‘北進,不會放棄‘西進的陰謀”,而“宜昌是入蜀的咽喉,荊楚的屏障?!盵14]21然而,奪取宜昌暴露了日軍的重大戰(zhàn)略失誤。

        日本為海島國家,缺乏大陸作戰(zhàn)縱橫捭闔的眼界,因而其侵華戰(zhàn)爭呈現(xiàn)臨時起意的姿態(tài),作戰(zhàn)中時常出現(xiàn)不斷添兵的致命傷。1937年,日軍發(fā)起盧溝橋事變,事實上打通了日本——朝鮮——滿洲——北京——山東的戰(zhàn)略運輸線,其戰(zhàn)略態(tài)勢占據(jù)極大優(yōu)勢。其時,如果蔣介石揮師北上,千里運兵,以當時中國的交通運輸能力和戰(zhàn)爭動員能力,那將是一場民族災難。不僅如此,一旦日軍在北方完成大規(guī)模集結,然后分兵兩路,一路揮師陜甘然后入川,一路由山東南下,構建鉗形攻勢,則元軍滅掉南宋的一幕將不可避免。蔣介石于是發(fā)動淞滬會戰(zhàn),誘導日軍改陸路為主的戰(zhàn)略運輸線為海路為主,改由北向南進攻為由東向西進攻,由此陷日軍于補給困難、仰攻費力的致命失誤中。此后,日軍為打通津浦線,又發(fā)動徐州會戰(zhàn)。后徐州失守,日軍南北終于連成一線。蔣介石又冒著千古罵名,掘開花園口,阻滯并最終切斷日軍南進路線。由此,日軍攻打中國的路線就由從北向南、鉗形攻勢改為由東向西、單兵獨進的拙劣態(tài)勢。

        此時,宜昌不過是日軍由東向西的一個必經攻擊點。蔣介石背靠四川,戰(zhàn)斗準備相對充足,將士退無可退,以高視下,憑險據(jù)守,往日種種軍事劣勢一變而為占據(jù)優(yōu)勢。日軍攻占宜昌后,面臨平原作戰(zhàn)向山地作戰(zhàn)的轉型,加之運輸不便,飛機、火炮助攻無能,必然困難重重,最終果然在石牌慘敗。此后,日軍拼命攻打滇緬,妄圖切斷美軍輸送,并由南向北,重開鉗形攻勢,可惜大勢已去了。

        1949年7月,毛澤東指示劉、鄧入川,先在秦嶺佯攻,釘死胡宗南主力,又以大迂回、大包圍戰(zhàn)略,由云南入川,構成南北推動,川東門限形如廢置。到11月1日,包圍勢成,遂在北起鄂西巴東、南至黔東天桂寬約500公里的斷面同時發(fā)起進攻,于是四川解放。而夷陵在此戰(zhàn)中的位置,形如懸置。

        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既沒有走秦嶺入川的老路,也沒有選日軍宜昌西進之路,而是由黔入川,進軍方略與日軍滇緬企圖頗有類似。在此次戰(zhàn)役中,無論蔣介石還是劉鄧,都相對忽略宜昌西進之路。足見,宜昌得失,對經略四川的戰(zhàn)略意義不大,對經略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更小。

        二是底定四川,揮師東下。其發(fā)起者,需要憑借北方資源,再借助四川跳板,掃蕩長江中下游。蜀國與巴國爭鋒,司馬錯勸秦王滅蜀,他意味深長地說:“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盵15]126秦王心領神會,派兵從陜西經金牛道入蜀。滅蜀后,順手滅掉求救的巴國。從此,秦據(jù)巴蜀上游,對楚構成戰(zhàn)略上以高視下的凌逼高壓。

        此后,秦攻打楚,燒楚國先王在夷陵的墓,夷陵之名始見于史冊:“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16]2331秦楚夷陵之戰(zhàn)更多像是心理戰(zhàn),亦所謂“得之未足為多,失之傷損威重”,對總體戰(zhàn)略走向影響不大。

        《晉書》載司馬懿隨曹操討張魯,曾進言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征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苯Y果曹操拒絕:“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9]2呂思勉認為,“此皆附會之辭?!盵17]378筆者以為,此說即使為后人推論,也是依據(jù)司馬氏立國歷史,不全為虛擬。若曹操聽從司馬懿的勸告,越過秦嶺,尾追劉備,就會構成推拉門效果,陷劉備于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而一旦曹魏集團平定蜀國,則孫吳勢力將難逃覆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川內勢力,走夷陵一線進攻荊州,依然有著很多困難。清康熙十三年(1674),大將勒爾錦駐扎荊州?!皡侨鸨葶渲荨⒊5?,分兵抵巴東,逼襄陽,……三月,三桂將劉之復率舟師犯彝陵,夾江立五營,遣護軍統(tǒng)領額司泰等水陸并擊,大敗之。四月,三桂將陶繼智復自宜都來犯,又敗之?!柩裕骸當潮埔土?,兵眾舟多,請益戰(zhàn)艦以斷運道。上從之?!盵18]8991吳三桂數(shù)次進攻,兵指夷陵,都未能成功。這固然因為滿清設重兵堵截,但更主要的還是吳軍不夠機動,步步為營,并致后勤艱難,不免重蹈劉備覆轍。

        五、結論

        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雖為著名戰(zhàn)例,但戰(zhàn)略、戰(zhàn)術嚴重失誤,可為兵家鑒戒。戰(zhàn)爭史顯示,夷陵易得亦易失,其戰(zhàn)略意義視戰(zhàn)場態(tài)勢而別:經夷陵仰攻略川,若無他路兵力分散川內力量,則易陷入死局;巴蜀勢力單獨走夷陵掃蕩長江流域,將因戰(zhàn)線過長、補給艱難,陷入困境;若北方勢力進入川內,整合兩部資源,再經夷陵經略長江流域,往往能收勢如破竹之效。今日高科技時代,地理阻遏效果早已大打折扣,甚至可以人為改寫地理風貌。而因三峽大壩,宜昌戰(zhàn)略地位凸顯,戰(zhàn)時若處理不當,恐影響深遠。希引起各方關注。

        注 釋:

        [1] 王前程、楊愛麗:《三國爭霸,爭在夷陵:簡論三國時期宜昌地區(qū)的軍事戰(zhàn)略價值》,《三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2] 王伯心:《東湖縣志》,臺灣成文出版社,1975年。

        [3] 邸延生:《歷史的借鑒 毛澤東評述中國歷代帝王》,新華出版社,2013年。

        [4](晉)陳壽:《三國志集解》,(南朝宋)裴松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宋)唐庚:《三國雜事》,中華書局,1985年。

        [6] 沈伯俊、談良嘯編著:《三國演義大辭典》,中華書局,2007年。

        [7] 董志新:《毛澤東品<孫子兵法>》,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5年。

        [8](宋)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

        [9](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

        [10] 全漢升:《中國經濟史研究》,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1991年。

        [11] 史念海:《中國歷史人口地理與歷史經濟地理》,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12] 于希賢:《近四千來中國地理環(huán)境幾次突發(fā)變異及其后果的初步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2期。

        [13] 《中國農民負擔史》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民負擔史(第一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

        [14] 杜長寰:《宜昌保衛(wèi)戰(zhàn)參加記》,《黃埔》,1941年第14-15期。

        [15] 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6](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63年。

        [17] 呂思勉:《秦漢史(上)》,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年。

        [18]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責任編輯:王作新

        文字校對:向華武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不卡|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日本五十路人妻在线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专区|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 国产又色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91 | 完整在线视频免费黄片|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97在线 | 日韩|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啊啊啊免费体验|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天天爽夜夜爱| 91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自偷揄拍自拍|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三区|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亚洲无码夜夜操| av新型国产在线资源| 少妇愉情理伦片|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日韩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 国产桃色在线成免费视频| 96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韩国19禁主播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偷闻隔壁人妻内裤av| 日韩精品熟女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免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不卡免费在线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