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芳 蔣培卓 邵鑫宇
八路軍使用過的軍號、瀘定橋上的一段鐵索、上甘嶺陣地的枯樹干、改革重塑后新的軍兵種標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銘記光輝歷史,開創(chuàng)強軍偉業(y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上,這些珍貴的文物和1000多張照片、1300余件文物、大量圖表、制字、油畫、景觀、視頻、觸摸屏等一起,真實生動地展示出我軍90年征程中歷經的重大戰(zhàn)役戰(zhàn)斗、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決策過程和重大發(fā)展成就,鮮活再現了人民軍隊90年的發(fā)展壯大歷程,閃耀著人民軍隊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蘊含的偉大精神光芒,深深地吸引著《雷鋒》雜志編輯部的每一位員工。
紅色·尋覓
201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里,《雷鋒》雜志編輯部全體同仁來到著名的“紅色大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光輝歷史,開創(chuàng)強軍偉業(y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以這樣的方式回顧光輝歷史,戮力強軍興軍。全體采編人員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追尋著《雷鋒》雜志“弘揚雷鋒精神,實現中國夢”的辦刊初心。
歲月·崢嶸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記者走過一個個展廳,仿佛走進人民軍隊的歷史隧道。
1927年8月1日夜,南昌城內發(fā)出一聲槍響。由此,一支新的武裝隊伍,扛著刀槍,流著鮮血,從清晨的曙光中大踏步走來,掀開了歷史上獨特的一頁。
歷史有新鮮感。在“游擊戰(zhàn)十六字訣”展區(qū)前,一對爺孫的對話讓人忍俊不禁:“爺爺,原來打游擊還有口訣???”“對啊,就好比你跟小朋友玩打仗游戲,對方進攻的人比你多,你就要跑,這就叫‘敵進我退……”來自湖南的王先生動情地說:“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光輝歷史,需要在一代代人心中刻下印記、傳承下去。”
歷史有新味道。記者發(fā)現,78歲的楊國田特意從河北阜平趕來,一進展廳就迫不及待地在敵后抗日武裝根據地相關展區(qū)尋找起來。原來,楊老的父親當年就犧牲在敵后抗日武裝根據地的武裝斗爭中?!靶r候,母親多次帶我去父親戰(zhàn)斗過的戰(zhàn)場,想找回點父親的遺物,但一直沒有如愿?!笨粗箙^(qū)里的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楊老眼含淚花地說 :“這里面很多實物我都是第一次見到,雖然不一定是父親用過的,但看著很親切, 感覺他就站在我面前?!?/p>
歷史有新啟示?!奥浜缶鸵ご颉?,這句話已經深深地鐫刻在民族的骨子里。順著展廳回回繞繞,我們發(fā)現黨、國家和軍隊的奮斗腳步一直沒有停止。改革開放迎來了經濟騰飛;“兩彈一星”“神舟五號”勾勒出了科技繁榮的圖景;98年抗洪、汶川地震救災考驗了中華民族在災難前的無畏。一路雖屢有坎坷卻也腳踏實地,永遠昂首向前,向前,變得強大——向著一個輝煌壯麗的“中國夢”大步邁進。
信仰·堅持
在展覽中,記者目睹了人民軍隊由誕生到強大的歷程。最初是草鞋草衣,是最粗制的武器裝備,到后來卻成為一支擁有先進武器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對此,一些年輕的《雷鋒》雜志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是什么讓當年那些勢單力薄的軍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下去?
信仰!是對階級剝削的痛恨,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讓他們在“白色恐怖”中堅持下去,在戰(zhàn)爭中不惜用生命去保衛(wèi)紅色政權。從“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誕生成長”到“在強軍興軍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中,記者看到了人民軍隊從弱小變強大的歷程,不禁想:人民軍隊之所以戰(zhàn)無不勝,是因為她永遠屬于人民!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永遠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因為黨對軍隊始終絕對的領導地位。
為什么革命先輩們能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信仰?在參觀中,記者找到了答案:堅守初心!
從“土里土氣”的地方武裝,到席卷天下的革命軍隊;從南昌起義中反抗的炮火,到南京總統府上飄揚的紅旗;從被人輕視的“雜牌軍”,到雄起于世界強軍之林的鋼鐵勁旅,心中的執(zhí)念、肩上的責任賦予了他們與眾不同的初心。
大家談到,和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一樣,《雷鋒》雜志現在也處于蒸蒸日上的發(fā)展時期,如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考卷??偩庉嬏湛烁锌貙Υ蠹艺f:“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支撐著官兵戰(zhàn)勝困難、攻克艱險、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作為大型軍民融合期刊,《雷鋒》雜志將發(fā)揚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不負眾望,為我們的民族、國家貢獻一份精彩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