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
當前,我國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網民數量急劇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網絡民意的平地崛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面對互聯(lián)網日益地深入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越來越多來自網絡的聲音影響了各級政府的決策理念和執(zhí)政方式。在這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傳統(tǒng)社會架構下的民眾與政府的溝通壁壘早已面臨被完全打破的局面,網絡的便捷快速使其作為表達民意的渠道變得理所當然,公眾與政府之間的直接對話、平等交流毫無疑問地成為可能,而在此情況下,我們的政府應該怎樣來應對這個悄然而來的挑戰(zhàn)呢?
一、網絡民意的定義和特點
網絡民意是在網絡空間上以多種方式呈現出來的民眾關于公共事務的意見,它與傳統(tǒng)的民意表達不同,因為它依賴于網絡這一新的虛擬空間,這一空間的匿名性、平等性給予了人們表達公共意見的熱情和便利;同時,它也不同于網絡上更為嘈雜、更為繁多的“閑言碎語”,也就是說,并不是網絡上的每一種話語都有資格被稱為“民意”,它們必須以特定的事件或話題為目標,具備社會意義上的公共相關性,否則,就與日常生活中的家長里短一樣,無法承載任何公共責任。
相比其他民意表達途徑,并且網絡民意具有其獨有的優(yōu)勢,表現在它主體的多元性和平等性、訴求的直接性和廣泛性、內容指向的利益相關性、公共性。
在互聯(lián)網上這個相對開放的空間中,民眾的話語權在無形中被放大,大家彼此無需認識就可同等交流,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直接地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這樣的民意表達途徑有助于消除整個社會對弱勢群體聲音的歧視和偏見,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多元、平等的個人意愿表達和利益訴求的環(huán)境。
虛擬的網絡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平等開放的空間,它使得人們能夠在其中忘卻自己的社會角色,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同時,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使民意訴求的中心不再受到主流媒體的控制,人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所關心的話題來表達民意訴求的議題,所以民意訴求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更加地廣泛。
在網絡世界中,人們關心和議論的話題復雜多樣,但真正能引起大多數網民關注的話題卻還是那些敏感的公共話題,例如物價高漲、房價虛高等等。之所以在如此浩瀚的網絡世界中,這些話題引起大家的共鳴,就是因為這些話題與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它們人們的現實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著一定的利益相關性和公共性。
二、網絡民意對政府決策的重大意義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借助網絡評論和參與重大事件,反映社情民意,表達自身訴求,網民群體已經成為推動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原汁原味的聲音,更加直接和真實,所涉及的面也更加廣泛。
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前提是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智慧。只有真正重民意,才能切實解民憂、惠民生。當前,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提出了一項重要的社會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其核心是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協(xié)調各方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而通過對民意的合理接收和處理,我們可以對人民內部矛盾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反應,并及時化解。重視網絡民意在政府決策中的影響和作用,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是改進政府工作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重視網絡民意,可以促進政府決策公正合理
網絡為公民的利益表達搭建了新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百姓的話語權。政府重視網絡民意對決策的作用,以平等的視角,廣聚民間意見,開創(chuàng)出政風新氣象。真正踐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通過了解網絡民意,了解群眾真正關心的實事,認真從群眾的觀點出發(fā)看問題、想辦法,對改進工作和作風大有益處。
(二)重視網絡民意,可以促使政府科學民主行政
網絡民意大多是直接地反映社會原生態(tài)民意,對于政府官員在決策、管理和自身形象上都是一種挑戰(zhàn),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民意原生態(tài)的互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tài),使政府的公權力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
首先,網絡民意的出現開辟了一條維權的新途徑,促進了人們的維權意識,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落到了實處,它使政府在行使決策的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到群眾對于決策的評價和意見,使整個行政過程更加的科學、民主,有利于我國社會的民主制度建設。
其次,人民群眾滿不滿意,是考驗服務型政府的試金石。通過網絡來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特別是批評的意見,并且做出回應,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落實,讓網意“擲地有聲”,這樣更能激發(fā)網民參政議政的熱情,這也是檢驗政府官員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能力的題中應有之義。網絡行政,也就是科學民主行政,道路艱巨而漫長,如果只講形式,一萬年也到不了對岸。付諸行動,不斷摸索,方為正道。
(三)重視網絡民意,可以增強政府決策的公信力
網絡的出現,充分調動了一部分人對于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對政府決策的意見,網絡民意很好地反映出來了各個階層的利益要求,為政府制定決策打好了堅實的基礎,為政府培養(yǎng)了肥沃的信任土壤。
三、合理利用網絡民意,促進政府科學決策
網絡民意表達這一新的公民參政議政方式的出現,現今已成為我國公眾反映自身利益訴求、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決策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和匯聚民智的集中平臺。作為新興的民意表達途徑,網絡民意有其突出的優(yōu)點,當然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作為政府,應當合理地利用網絡民意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優(yōu)勢,要樹立正確的網絡觀,提高網民的素質,優(yōu)化合理網民的結構,完善信息權的分配,提高對網絡民意的整合與引導能力,暢通民意的表達途徑,從而避免其缺點造成的不利影響,使自己在新形勢下作出依法科學民主的決策。
網絡,這一新科技時代出現的民意表達方式,有著其獨有的優(yōu)勢,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它同樣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政府決策采集網絡民意的過程中,決策者應該認真加以分析其可借鑒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民意的優(yōu)勢來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另一方面,則要進一步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來規(guī)避網絡民意的缺點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梢韵胍姷氖?,我國的網絡參政的平臺將會更加寬廣,網絡民意在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方面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