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孩子,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孩子。家庭要照顧孩子,與此同時,整個社會也必須照顧孩子。照顧了自己家的孩子,并不表示我們對孩子的責任就盡到了,還必須照顧別人的孩子。
常見的看熱鬧的場景,因為人多雜亂,不容易看清楚。成人不知道身后有孩子,大大的身體就占據(jù)了前面一排。有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看得見,于是把人群擠開,把自己的孩子塞到前面去,然后自己也巧妙地擠到前面去。一是這樣一來,別的孩子太可憐。只愛自己孩子的家長可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自己的孩子也獨自一人時,他能從別人那里得到像你這樣的對待嗎?二是給孩子的榜樣示范很不好。如果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往這邊來一點,讓別的小朋友也看得見?!蹦呛⒆右欢〞惺艿郊议L心靈的親切與美好,愛的教育的現(xiàn)身說法頓時也就出來了。如果家長只顧自己的孩子,一點也不顧及旁邊的孩子,那孩子還認為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他可能學到這樣的行為方式,只為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別人。這對孩子心靈的影響是很壞的。
我過橫道線時,看到四五個孩子拿著短棒像是玩打仗似的練習劍術。我想如果被那棒打著太危險了,于是避開了從旁邊走過去。我還想,這樣危險的游戲,說不定有人會因此而受傷。正在這時,其中一個孩子果然哭了。我快步趕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手指受傷、出血了。我頓時想,自己剛才為什么沒去關照一下呢,我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否也是那個孩子受傷的原因之一呢?如果我的孩子或親戚的孩子在其中的話,我會抱什么態(tài)度呢?不用說,馬上會前去制止的。反省自己的過錯在于,對別人的孩子沒能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護。關心和照顧孩子是全社會都應該做的事,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希望。
當然,要真正這樣做,有時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有一次我乘火車,車廂里相當擁擠。一位母親帶著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看海景,可是他們的座位只能隔著過道看窗外的大海。所以那孩子不時站起來,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看大海。見此情景,我請孩子到我這邊看景好一點的位置來。那孩子很高興,想要走過來,可他母親卻抱起孩子。一開始我以為是她客氣,再仔細一看,覺得不像是。事后我想,是不是自己剛才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我的長相不好,人家不愿靠近我?如果都不是,那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那位母親不知道這一原則:照顧兒童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對此進一步思考后,我得到下面的結論:孩子母親的想法未必有什么錯。或許依據(jù)實際的經(jīng)驗,整個社會,包括那些陌生人都能真正親切地關照所有的孩子,還遠沒有成為一個被證實的事實。
倉橋物三:日本幼教界兒童中心主義保育觀的確立人,被譽為日本幼兒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