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勇
『自由斗士』李贄
□彭 勇
明朝這一代,有趣得很?;实蹅兪群闷嫣兀蟪紓兟暶恐?,就連思想界的“異端邪說”也令人瞠目結舌。若是行走在明朝晚期的大街上,隨口提到李贄這個名字,別說儒林學士了,就是販夫走卒都會雙眼放光:“李贄又出暢銷書了?還是上講壇評孔子了?”
李贄生于1527年,他的父輩曾奉命下西洋,在當地也算是富甲一方。12歲時作《老農老圃論》,對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言論大大挖苦了一番,轟動鄉(xiāng)里。26歲時考中舉人,4年后,謀得河南共城教諭一職。
李贄是傲慢的。也正因如此,他的生活一直非常清貧。不過,傲慢和清貧絕不影響他做個好官。1578年,李贄得到一個正四品實職——云南姚安知府。姚安是少數民族聚居區(qū),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建功立業(yè)。三年任期下來,民族工作抓得有聲有色,令云南巡按御史劉維刮目相看,要向朝廷舉薦他。李贄卻不以為然,他連夜逃進深山,等到劉維替他交了辭職信,才肯從山里出來。李贄離開姚安時,士民擁車,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也。
李贄覺得,最窮是聽不到真理,最快樂是過自己感興趣的生活。1582年,他來到湖北黃安天臺書院,白天講學論道,夜宿好友耿定理家中,兼職做家庭教師。不幸的是,他招收女弟子以及個性要解放、個人要自由的“異端邪說”,與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的正統觀點激烈沖突,雙方水火不容。耿定理去世后,他從耿家搬出,遷往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敬,開始了孤寂的學術流浪。
1588年,李贄來到龍湖芝佛院,開始了職業(yè)寫作生涯。寫到高興處,索性剃發(fā)留須,故意擺出一副“異端”面目,儼然一個搞學術的老和尚。工部尚書劉東星親自接他去山東寫作;歷史學家焦替他主持新書發(fā)布會;文壇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龍湖陪他一住三個月;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和他進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國各大城市輪流邀請他去做訪問學者。李贄開壇講學,不管是哪座寺廟,什么深山老林,和尚、樵夫、農民,甚至連女子也勇敢地推開羞答答的閨門,幾乎滿城空巷,都跑來聽他講課。一時間,李贄成了橫掃儒、釋、民的“學術明星”。
1602年,年逾古稀的李贄回到了龍湖,打算結束多年的流浪生活,終老在此。此時,老對頭耿定向終于發(fā)難了,而且還是一個他做夢都想不到的罪名:僧尼宣淫。頑固的正統思想衛(wèi)道士指責他作為一個僧人,不節(jié)欲,倡亂倫,有傷風化。一些地方官吏也以“維護風化”為名,指使歹徒燒毀他寄寓的龍湖芝佛院。
李贄只好再次出逃,躲到了黃蘗山中。他終于意識到,自己在生活小節(jié)上的狂放不羈,也能帶來百口莫辯的后果。說他“宣淫”,已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76歲垂老之人怎能在龍湖芝佛院“挾妓女”“勾引士人妻女”?
對死,李贄無所謂得很:“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來死,反等出禍?!碑斪罱K判決書下來的時候,他卻失望了。因為他要被送回老家,交由地方看管。一個自由斗士,怎么能夠被看管?
同年,李贄以剃發(fā)為名,奪下侍者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享年76歲。